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客家方言字典

客家方言字典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30 02:26:18

客家方言字典(客家方言展魅力)1

文/丘銳妮 賴嘉華

悠悠歲月,道不盡中原情殇;浩浩江水,叙不完千年客韻。“甯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作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客家方言不僅保留了古漢語在不同曆史時期的語音、詞彙及語法特色,被譽為“古漢語的活化石”;還發展出了其獨具一格的語言表達方式,展現客家文化的魅力。

4月23日,第31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主題曲《天下客家》在梅州開拍并将于今年6月全球首發、客家山歌劇《白鹭村》《春鬧》獲廣東省藝術節劇目一等獎、客語流行歌曲《莫欺少年窮》火遍全網、客語電影《圍屋喜事》在全國上映并獲評年度廣東優秀電影作品……連日來,羊城晚報記者采訪了解到,以客家方言為載體的客家山歌劇、客語流行音樂、客語情景劇、電影及微電影近年佳作頻出、熱搜不斷,古老方言正以多種形式煥發出新活力,也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客家方言字典(客家方言展魅力)2

分布廣泛的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即“客家話”,也有地區稱其為“山話”“阿姆話”。作為中華語林中的一朵瑰麗的奇葩,就其命名而言,漢語七大方言中的其他六種叫法均與通行地區有關,唯獨客家話是與講這種方言的人有關,對此,著名語言學家李新魁解釋為“它是由于集團性的人群遷徙而形成的‘移民集團’的語言”。

客家方言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尤以粵東北、閩西、贛南三省交界地帶為大本營,代表城市分别是梅州、龍岩、贛州,這三座城市依次被賦予“世界客都”“客家祖地”“客家搖籃”的稱号。在廣東,除梅州外,韶關、河源、惠州、東莞、深圳等地也與客家人有着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聯系。客家話在海外同樣分布廣泛,至今海外仍有衆多人使用客家話進行日常交流。

客家方言字典(客家方言展魅力)3

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教師羅鑫表示,客家方言分布地方廣,但除個别地區外,内部差異不是很大。目前在學術界以梅州的梅縣話為客家話的“标準音”。客家話一共有“四聲六調”:“四聲”即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六調”即陰平調、陽平調、上聲調、去聲調、陰入調和陽入調。值得留意的是,“六調”隻是客家話的基本聲調,在實際對話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變調現象。

頗具特色的中原古音

在不少人眼裡,客家話最具記憶點的莫過于稱自己(第一人稱)

“亻厓”(“ngai”),“亻厓”字是從哪裡來的呢?實際上“亻厓”就是“我”的古漢語音。“從音韻層面來看,客家話保留了‘古無輕唇音’‘古無舌上音’的特點。”羅鑫向記者舉例道,在客家話中,“發”字的聲母既可讀輕唇音的f[f],也可讀重唇音的b[p],其中重唇音的b[p]就是古漢語音;“知”字的聲母既可讀舌頭音的d[t],也可讀舌上音的z[ts],舌上音的z[ts]也是古漢語音。

“濁音清化平仄皆送氣”為客家方言發音的另一大特點,即古全濁聲母字不論平仄基本上清化為送氣音,如古全濁平聲字中的“爬”“貧”“盤”“排”“賠”等在客家話中皆有[ph]音,古全濁仄聲字中的“奪”“達”“踏”“代”“定”等在客家話中皆有[th]音。

除此之外,客家話在不少句式結構上都頗有古代遺風。如“兮”是楚辭中常見的語氣助詞,根據清代著名音韻學家孔廣森的考證,“兮”在古語中的發音是“啊”。“啊”則是客家話常用的語氣助詞之一。每當遇見令人無限感慨或歎為觀止的場景時,客家人總會脫口而出“命兮 形容詞 畢矣也”,例如,“命兮靓畢矣也 (漂亮極了)”“命兮俚畢矣也 (醜死了)”。

“客家話是活生生的古漢語,積澱了大量不同時期古漢語的發音、詞彙以及語法特色。”羅鑫說,不少如今讀起來有些拗口的古詩詞歌賦,用客家話吟誦卻格外押韻,朗朗上口,這正是因為客家話保留了“中原古音”。

發展變化的獨特表達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方言之一,客家方言詞彙來源豐富,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如客家人稱“稻子”為“禾”,稱“柴火”為“樵”,稱“衣服”為“衫”,稱“睡覺”為“眠”,稱米制糕點為“粄”,“粄”字便來源于古漢語,在唐代的訓诂學音義類專書中有所解釋。再如客家話中将“折合”“抵當”稱作“準”,“擡頭”“仰頭”稱作“騀”,均來源于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漢語口語詞。在語法上,文言大量存在于客家話的口語表達之中。如“橫”讀陽平時是名詞,讀去聲時變成動詞,表示橫着倒下。再如“您吃過早飯了嗎”翻譯成客家話是“汝食朝矣無”,是典型的文言表達句式。

除了保留經典的古漢語表達,客家方言也在逐漸發展的過程中産生了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如“頭”這個詞綴,客家人稱炒鍋為“镬頭”,鎖為“鎖頭”……這個“頭”該作何解釋呢?“無足之‘鼎’,乃稱為‘镬’,客家人之所以給‘镬’加個‘頭’,是因為吃飯乃人生頭等大事。”羅鑫說,在客家話中,以“頭”收尾的名詞大多在生産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由此衍生出來的“叔公頭”則表示為宗族中負責理事的、有一定聲望地位的老年男性。再如客家話中,将“耳朵”稱為“耳公”,“鼻子”稱為“鼻公”,舌頭卻稱為“舌嫲”,生姜稱為“姜嫲”,這是客家方言的另一個特點:帶有較多的有性名詞,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農耕時代客家人“男耕女織”“男外女内”的傳統格局。

自明清以來,不少客家人過“番”謀生,留下了不少“等郎妹”,也給客家方言帶來了一些外來借詞,如“洋油”“紅毛泥”,甚至外語音譯語,如“羅蒂糕”等。

新穎有趣的傳承方式

2020年12月19日,一部講述客家傳統文化堅守與傳承的客家方言喜劇電影《圍屋喜事》在全國上映,并獲評2020年度廣東優秀電影作品。該影片在赢得廣大觀衆好評的同時也在不少客家人當中引發強烈共鳴,不少80後、90後表示“找回了童年記憶”。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客家文化,将優秀的客家文化與精神展現給更多的人,是該影片導演韓榮聲一直思考的問題。

客家方言字典(客家方言展魅力)4

“我是土生土長的梅州客家人,寫劇本的時候看了很多客家傳統老建築,聽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客家山歌,也記錄了大量客家話中的諺語、歇後語等,我覺得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客家話、客家文化的美。”韓榮聲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還原客家人的生活,劇組拍攝了許多客家古建築和名人故居,如位于大埔縣的花萼樓、位于蕉嶺縣文福鎮的丘逢甲故居、五華縣橫陂鎮老樓村的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居等。

客家方言字典(客家方言展魅力)5

該影片95%以上的台詞采用的都是客家話,除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影片還巧妙地穿插了大量極具客家特色的文藝、飲食、建築元素,這讓觀衆通過影片,打開了一扇了解客家曆史文化的窗口。“聽到客家話非常親切,希望有更多客語作品誕生。”看完《圍屋喜事》的一名觀衆感慨道。

近年來,客家文化的傳承形式越發新穎,以客家方言為載體的客家山歌劇、客語流行音樂、客語情景劇、電影及微電影等藝術形式均結出了累累碩果。一曲《莫欺少年窮》讓客語流行音樂沖上微博熱搜,後來還成為動畫電影《雄獅少年》的片尾曲;一部《阿婆》讓客語微電影更加貼近年輕人的心,在還原生活的同時提醒年輕人關心關愛家裡那個一直在付出與等待的“客家阿婆”;客家山歌劇《白鹭村》《春鬧》在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上花開并蒂,摘得兩個劇目一等獎;客家方言系列情景劇《圍屋人家》熱播近千集,用純正的客家話、诙諧幽默的表達陪伴客家人度過每個精彩的夜晚。“客家地區有美麗的風光、深厚的曆史和豐富的題材,我希望接下來有更多好的作品進一步弘揚客家文化。”韓榮聲說。

客家方言字典(客家方言展魅力)6

客家方言是中華語言文化中的一座寶庫。除了不同領域的文藝工作者外,專家學者們也在悉心研究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傳承和發揚客家文化。2020年12月,羅鑫的著作《大學客家話教程》面市,受到廣大讀者喜愛。該書根據《客家話拼音方案》,采用通俗易懂的注音方式标注客家話讀音,并在講解客家方言知識點的同時附有輔助性、拓展性的趣味故事,很好地滿足了在校大學生及客家文化愛好者學習客家話、了解客家文化的需要。記者從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了解到,目前嘉應學院還開設了與客家話相關的公共選修課,選課率基本滿員;同時該學校也一直積極整理出版關于客家文化的書籍,弘揚客家文化,目前也已出版多本關于客家方言發音、詞彙的教材與書籍,《大學客家話教程》便是其中之一。“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客家話和客家文化,同時也希望各位讀者朋友能以客家語言文化為鏡像,喚起對自身母語文化的重視和熱愛。”羅鑫說。

客家方言字典(客家方言展魅力)7

[文脈觀察]

講好“阿姆話”詩文背得快

文/羊城晚報記者 丘銳妮

客家方言因為積澱了大量不同時期古漢語的發音、詞彙以及語法特色,被譽為“古漢語的活化石”。日前,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教師羅鑫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活化石”除了有珍貴的研究價值,懂得客家方言的人在學習古詩詞與外語時可能還有獨特的優勢。

羅鑫介紹,客家方言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特點,不少發音、詞彙以及語法均與古代文言表達有相同或相似之處,這對于學生學習古詩詞,幫助理解文言文可能有一定的幫助。如唐代文學家杜牧所作的《阿房宮賦》以及其他一些經典的唐詩宋詞,用保留古漢語音的客家方言朗誦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背誦。再如客家方言詞彙中有不少古語詞,如“家官”(丈夫的父親)“小郎”(丈夫的弟弟)“滿子”(幼子)等,懂得客家話的人在看古文時更易理解其意。

此外,由于客家話有“四聲六調”,一些音素在普通話中沒有,在客家方言中卻時常會說。“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遇到此類音素,懂得客家話的人更容易将這個音發準。”羅鑫說,除了客家方言,不少其他地區的方言也有豐富的聲調,這對外語學習來說是個很大的優勢。

[文脈鍊接]

客家熟語裡看“山居稻作”文化

文/羊城晚報記者 丘銳妮

客家方言裡有許多熟語,包括成語、慣用語、歇後語和諺語等。這些熟語是客家人在千百年來的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創造、流傳下來的,日常生活中為人們所習用,結構比較固定,意義比較完整,具有鮮明的口語性、通俗性,富含哲理,意義深刻。以梅縣熟語為例,從内容上看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客家人“山居稻作”的文化,從思想上看也反映客家人提倡“真善美”,諷刺“假惡醜”的精神。

客家方言研究專家溫昌衍教授表示,客家文化是一種“山居稻作”文化,這種文化下的生活特征是:周圍多山,多樹,多野獸;“稻子”在農業生産中占主導地位,有番薯、芋頭等對它進行補充;“牛”是必不可少的役使家畜,雞、貓、狗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性。在熟語中則經常表現為山、樹、農作物與野生動物和家禽的高頻出現。如“眼大不見山”(比喻粗心大意)、“摸目上山——唔知高低”(比喻不懂事理)、“人怕傷心,樹怕剝皮”、“扁樵燒火——炭(歎)無圓(緣)”、“養蛇食雞”(引狼入室)、“人怕老來窮,禾怕寒露風”、“一蘿芋欸淨系頭”(比喻群龍無首,個個争當頭兒)、“牛角唔尖唔過崗”(比喻沒有一定本事,不敢外出謀生)、“人腳狗嘴,唔燒唔睡”(人的腳和狗的嘴都是需要保暖的部位,此處溫暖可入睡)。

大多數研究客家思想文化的學者都指出客家人傳承了深厚的中原文化,中華民族傳統的思想,如提倡“真善美”、諷刺“假惡醜”的思想在客家熟語中也得到反映。如“你有春風,我有夏雨”(投桃報李,禮尚往來)、“隻愛人情好,食水也咹甜”(交往重在情誼,而非吃喝)、“食水愛念水源頭”(飲水思源)、“烏心蘿蔔白面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狐狸花貓”(比喻說謊、造謠)、“人話蛇,婿疏蛇”(比喻人雲亦雲,毫無主見)、“安耳鬥柄”(比喻胡編亂造)等。

[文脈一周]

日前,“廣東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發現”公布,梅州五華獅雄山秦漢建築遺址入選。據了解,目前獅雄山遺址總面積約22萬平方米,秦漢時期遺迹主要分布于獅雄山南面山岡的四級台地上,高台被環繞壕溝劃分為南、北兩個區域。文物挖掘後,考古專家對獅雄山遺址進行了技術填埋保護。

4月21日,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發布《梅州市2022年“粵讀越精彩”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安排預告》,歡迎市民遊客踴躍參與梅州在全市範圍内開展的全民閱讀系列活動。此次系列活動由梅州全市10間公共圖書館圍繞八大主題,籌備安排線上線下活動共121場,活動持續至年底。

4月23日,第31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主題曲《天下客家》在梅州亮勝客家藝術中心錄音,并在梅縣區曾憲梓體育場開拍。據了解,第31屆世客會将于2022年6月24日至26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萬錦市舉行,主題曲《天下客家》也将于今年6月全球首發。

4月25日,梅州市人大常委會對《梅州市客家圍龍屋保護條例》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檢查組先後到大埔縣湖寮鎮森堂公祠、通議第,梅縣區丙村鎮群豐大夫第(仁厚溫公祠)等地,通過實地檢查、查看資料、聽取彙報、互動交流等方式,詳細了解梅州市貫徹實施《條例》情況,并針對執法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意見建議。(丘銳妮)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朱光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