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中生活着各種各樣的生物,那些藏在樹林裡、草叢間、角落處的昆蟲大多顔值不高,生命短暫卻精彩。
《法布爾昆蟲記》科普啟蒙繪本參考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選取十種常見的昆蟲,寫成生動有趣的故事,并配以精美的圖片,打消了孩子對昆蟲的恐懼心理,近距離了解昆蟲,鼓勵孩子走向戶外,切身觀察,感受自然之美。
今天帶大家閱讀《法布爾昆蟲記》科普啟蒙繪本中《螳螂——冷血愛情殺手》這個故事,感受螳螂的一生,了解它有哪些特點、習性,它的身上有哪些值得小朋友們學習的精神。
不管是蝗蟲、蝴蝶、蜻蜓,還是大個兒的蒼蠅、蜜蜂,也包括那些個頭兒中等的昆蟲,無論是誰,統統都喪命在螳螂那異常強悍的前爪之下。……螳螂從來沒有在任何對手面前退縮過,而且不管這個對手具備什麼樣的實力。唯一的區别隻不過是時間的長短而已,……剩下的事就是勝利者津津有味地享用自己的美餐了。
——法布爾
提起螳螂,很多80後家長都會想起動畫片《黑貓警長》中螳螂新娘吃掉丈夫那一集。最後,新娘解釋了為什麼要吃掉丈夫:因為愛它,所以吃了它。而新郎也是為了妻子能生育出健康的螳螂寶寶自願被吃,毫無反抗。螳螂真的會吃掉同伴嗎?
《黑貓警長》片段
如果說在昆蟲世界裡有一個獨來獨往的殺手,那麼非螳螂莫屬。它的體型較大,但行動安靜、迅速,手裡那兩把帶鋸齒的“大鐮刀”,更是讓人望而生畏。
蝗蟲是它喜歡的食物。看!螳螂正注視着它的獵物——灰蝗蟲。突然,螳螂張開翅膀站立起來,把蝗蟲都吓呆了。接着,螳螂向前一撲鉗住蝗蟲,咬斷它的脖子。就這樣,蝗蟲成了螳螂的美餐。
不僅對敵人冷血,螳螂對同類也絕不手軟,甚至是自己的“丈夫”。母螳螂為了汲取營養,會在交配時咬斷公螳螂的脖子,将其吃個精光,就留下兩片翅膀。
這還不算最冷血的,母螳螂對兒女們同樣殘酷。它産完卵連看都不看一眼便離開了,小螳螂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存活下來。而在這幾百個孩子裡,也許隻有一兩個幸運兒能夠通過層層考驗,順利長大。
小螳螂頂破卵殼,探出觸須和腿,甩開卵殼。沒有媽媽的保護,它們需要面對很多敵人,甚至連小小的螞蟻都是它們的威脅。有的小螳螂還會被蜥蜴吞掉,成為它們的美食。
勇敢和幸運的小螳螂通過戰鬥,學會捕獵,逐漸變得強大起來,成長為最厲害的獵人和殺手。
讀完了螳螂的故事,再來學習一下螳螂的結構圖,這些“拗口”的專業名詞也許會是打開孩子科學大門的鑰匙呢!
《法布爾昆蟲記》科普啟蒙繪本展示了一個鮮為人知、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全套十冊,包括:
《蟬——失蹤的音樂家》
《埋葬蟲——無名殡葬師》
《螳螂——冷血愛情殺手》
《螢火蟲——閃電夜行俠》
《毛毛蟲和花蝴蝶——魔幻小精靈》
《螞蟻——好戰的掠奪者》
《蜣螂——貪吃的清潔工》
《蝗蟲——挑食的破壞王》
《蜘蛛——天才建築師》
《天牛——盔甲戰神》
這些書名生動有趣,極具概括性,書中講述了昆蟲的特點、習性,故事與知識完美結合。書後附有昆蟲結構圖,形象地展示了昆蟲的各個部位,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昆蟲知識。彩圖注音版,引導孩子自主閱讀,豐富詞彙量。繪本貼心設計了掃碼點讀功能,用耳朵聽故事,用眼睛看圖片,同樣也能獲得知識。
孩子對于昆蟲的好奇心超出我們的想象,想接觸大自然,不用去遙遠的熱帶雨林,不用去神秘的海底世界,觀察身邊的昆蟲,可以提升孩子的觀察能力和鑽研能力,也是科學啟蒙的正确打開方式。
《法布爾昆蟲記》科普啟蒙繪本,獻給熱愛自然的孩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