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對理财業務應對方法?來源:中國證券報銀行理财産品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中央數據交換平台上線、養老理财産品試點擴容……資管新規今年正式實施以來,銀行理财行業動作頻頻,銀行理财公司積極推進新年重點工作,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資管新規對理财業務應對方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來源:中國證券報
銀行理财産品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中央數據交換平台上線、養老理财産品試點擴容……資管新規今年正式實施以來,銀行理财行業動作頻頻,銀行理财公司積極推進新年重點工作。
作為資管行業新兵,銀行理财公司面臨多道待解難題。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多家公司發現,在全面淨值化時代,銀行理财公司的制勝之道在于,完善投研體系,開發更具競争力的産品,加快渠道建設,做好投資者服務。
緊鑼密鼓部署新任務
2022年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場化的投研體系,是銀行理财公司的頭等大事。
某股份行理财公司人士李偉透露,公司已在研究調整薪酬體系,向市場化資管機構看齊。中郵理财在2022年工作會議上表示,今年公司将完善投研運行機制,提升多維度研究能力,加強投資經理隊伍建設。
1月1日起,銀行理财産品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諸多銀行理财産品的估值方法将從攤餘成本法切換至市值法,在特殊情形下,底層資産如何估值是行業關心的重點問題。
為解決這些疑難問題,某國有行理财公司計劃于今年成立估值委員會,定期評價估值政策和程序,以便在出現影響估值政策和程序有效性及适用性的情況下,及時修正估值方法。
渠道建設工作也在緊鑼密鼓部署中。中郵理财相關人士表示,2022年公司将與母行零售部門深度融合,同時積極拓展外部渠道。李偉稱,為繼續提高管理資産規模,公司日前已與多家中小銀行溝通代銷合作事宜。
多道待解難題
雖然藍圖繪就,但在全面淨值化的第一年,銀行理财行業有多道難題待解。
權益投研能力是投研體系建設的重點。業内人士介紹,由于銀行理财客戶的風險偏好較低,銀行理财産品體系以固收和“固收 ”為主,該行業更擅長債券和非标資産投資,權益類資産的投研能力較弱。此外,部分銀行理财公司尚未建立FOF和MOM投資模式。
各家銀行理财公司還面臨規模增長的壓力,而規模是母行考核的重要指标。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7月以來,多家銀行理财公司降低部分産品的管理費率和銷售服務費率,與其他銀行建立代銷合作關系,部分公司開通了直銷渠道。
與其他資管子行業相比,銀行理财行業具有從業機構、産品數量多,期限複雜等特點,這些都考驗公司的金融科技能力。銀行理财公司與銀行進行代銷合作時,經常面臨數據标準不統一、信息交互及時性差等問題,需要一一進行系統對接,成本很高。而1月上線運營的理财産品中央數據交換平台還不能完全解決這些問題。
由于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專業知識不足,投資者教育仍是“老大難”問題。李偉說,與基金行業不同,銀行理财産品多為按期發行,且淨值化曆程較短,這意味着銀行理财産品很難進行業績“複盤”,向投資者訴說長期投資的魅力。
一位銀行理财經理表示,投資者因理财産品虧損而上門投訴的案例并不鮮見。此外,一些投資者依然懷有“剛兌信仰”,誤以為銀行理财産品出現虧損銀行會“兜底”,這都需要行業花時間進行投資者教育。
發揮“獨門”優勢
業内人士認為,2022年銀行理财行業有望多點開花。
産品體系方面,預計“固收 ”産品成為主流。興銀理财副總裁汪聖明表示,2022年公司“固收 ”的種類将更加豐富,從原有的“ 權益”,進一步延伸到“ 商品、衍生品和另類資産”。
投資者教育方面,華夏理财投資研究部總經理助理鄧文碩表示,2022年華夏理财計劃向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經濟圈三個重點地區增派常駐人員,與當地分行客戶經理保持實時聯絡,講解産品運行邏輯,做好投資者服務工作。有銀行理财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2022年公司将嘗試通過漫畫、小視頻等形式,幫助理财客戶增加專業知識。
業内人士稱,雖然資管圈競争激烈,但銀行理财有“獨門”優勢:一是可裝入非标資産,增厚投資收益;二是可借助母行,獲取優質資産;三是以追求絕對收益為主,投資者盈利概率大,可作為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載體。
此外,銀行理财行業正迎來發展新契機。貝萊德建信理财日前獲批參與養老理财産品試點。至此,養老理财産品試點範圍擴展至5家機構、5個地區。在中信證券明明債券研究團隊看來,養老理财有望成為資管新規全面落地後重點發展的理财産品。多家理财公司正為養老理财産品試點做準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