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一角》一書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有缺角的圓,第一次找到合适的一角時錯失了機會,第二次又因用力過猛而摧毀了那一角,最後終于得以完整,卻發現完美的圓因滾得太快而失去了沿途風景和原來的快樂。”
這句話其實,就是人生的真谛,它傳達出了一個道理:人生總是會有些遺憾的。
其實在千百年,老祖宗們就看透了這個道理,辛棄疾詞《賀新郎·用前韻再賦》有言:“歎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宋人方嶽也有詩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這也正如杭州西湖靈隐寺懸挂的那一副千年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
人生本就是一個琢磨不透的東西,但有一定可以确定,那就是人生不可能事事完美,這一點在傳統文化之中多有體現。
在人生中,窮并不是最可怕的,因為你總會有翻身的那一天,更可怕的是,是你對人生一無所知,妄想着事事完美。
人生哪能多如意
孟子曰: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裡奚舉于市。
這句話包含了六個曆史上的大人物,可他們無一不是經受了千難萬險才功成名就。
他們可曾抱怨過人生的不公?他們若是抱怨連連,定然不會有這麼大的成就。
所以說,沒有誰的人生是一條平坦大道,真正的強者都是在艱難困苦中磨練出來的。
想要讀懂人生,必先知道世事無常,不要妄想所有的好處都是你的,那樣的人生反倒是了然無趣,隻有帶點遺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萬事隻求半稱心詩人謝靈運說過:“萬事難并歡,達生幸可托。”
這句話其實就是對于人生的解讀,既然萬事很難做到完美,那麼就放寬心态,知足常樂,求一個“半稱心”。
弘一法師曾給好友夏丐尊寫了一幅字:知止。
這兩個字雖然簡單,可卻蘊含無限深意與禅機。人懂得“止”,則人生便有了目标,也有了方向,做人做事,明理止欲,适可而止,即可輕松自在,歡喜自如。
這“知止”二字,其實就是“半稱心”的含義,人不要欲求不滿,适可而止,懂得知足,是最好。
戰國時期,越王勾踐滅吳之後,謀臣範蠡勸文種,說現在功成名就,足以名垂青史,要懂得知足,急流勇退,亦要懂得“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的道理。
可文種卻不聽,他奢望功名厚祿,後來,被越王賜死。而範蠡卻急流勇退,與西施逍遙于山水之間,成就一代美名。
範蠡的做法就是“半稱心”的道理,他看透了勾踐的德行,他懂得知足,所以他活得潇灑快樂。
靈隐寺懸挂的這副對聯,把人生寫了個通透,凡事不要奢求完美,求一個“半稱心”已是極好。
——編輯谪仙
如果喜歡書法家肖宏亮先生的書法手寫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