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5 09:00:00 來源:中工網
中工網訊(中工網記者 白勝利)婁底市新化縣是湖南省最大的國家級貧困縣,擁有建檔立卡村204個,貧困人口67070戶216672人。圍繞着“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十六字方針,新化縣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
22日“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精準扶貧在在三湘”媒體采訪團來到了湖南新化,實地感受脫貧攻堅的新化力量。
因地制宜靈活幫扶群衆脫貧
新化縣田家村由于地處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響,成為了縣裡的9個深度貧困村其中之一。2017年村鎮合并,如何幫助困難群衆走出困境的重任便落在了駐村幹部謝勝文的肩上。
來到田家村後,謝勝文第一時間便積極組織扶貧工作隊伍圍繞如何開展脫貧工作拓展思路,确立工作目标。駐村工作隊的所有人深刻意識到要改變田家村的面貌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即完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需要進行深度産業發掘。
“要緻富先修路”沒有完善的交通道路,田家村隻能成為一座孤島,再好的幫扶政策和措施也落不到實處。扶貧工作隊積極協調各方資金,将一條條通往幸福生活的緻富道路修通道村裡家家戶戶門前。
在解決道路問題的同時,謝勝文還從省裡聘請相關技術專家,通過一個月的多方調查,找到了如何扭轉田家村先天土壤條件差劣勢的方法。龍牙百合、山胡椒種植成為了實現了田家村脫貧緻富的金鑰匙。多層次的種植結構也為居民實現脫貧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截止到2019年田家村132戶1195人年底分紅達30餘萬元,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讓全體居民們臉上都洋溢着幸福。
像謝勝文這樣的駐村扶貧工作隊伍在新化還有很多,近年來新化縣委縣政府堅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依托地理條件和産業優勢,推廣和深化新化黃精種植的“公司 基地(合作社) 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采取政府、協會、公司多維度合作機制,引導廣大農民特别是山區貧困戶,在海拔400米以上的杉樹林、竹林、經果林、木本藥材林中,大面積種植新化黃精,黃精不與糧食和其它經濟作物争耕地,畝産值能達到5—10萬元,兼顧勞動力成本與經濟效益,為脫貧攻堅事業注入了強有力的新動能。
貧困戶既要搬得出就得業,還得穩得住緻得富
2012年家住新化琅塘鎮五星村的張生友被查出患有咽喉癌,在住院74天後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生活造成了極大困難。14年張生友成為了建檔立卡的貧困戶,18年張生友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進了琅塘鎮五星村扶貧安置點,開啟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在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時,琅塘鎮依托電子陶瓷産業,推進“1 4 X”模式,建設扶貧車間,引導搬遷戶就業,讓不少身在農村的“就業邊緣人”就近就業,變身産業工人。解決了貧困戶後續發展問題,真正實現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
在五星安置點,琅塘鎮大力創建電子陶瓷、塑膠、水龍頭閥門組裝、制衣等“扶貧車間”6個,完全解決了搬遷戶的就業問題,務工人員月均工資在2000元—3000元;龍灣安置點“一層”門面引進能鑫電子有限公司,解決了200名貧困人口的就業。在富都、千島湖安置小區,利用蘇新開發區商業發達、小城鎮建設活躍,靠近龍灣國家濕地公園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引導帶動搬遷戶從事商業經營或勞務就業,解決了近400名貧困人口的就業。
新化縣全縣安置點門面11萬餘平米面積,已利用面積8.6萬平米,已引進“扶貧車間”89個,涉及電子陶瓷、五金、電子元器件、服裝、鞋類、木雕、食品加工等多個行業,吸納貧困戶就業1318人。全縣2017年至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産業扶持及就業獎補資金投入1950萬元,實施133個特色農林産業項目,惠及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4330人。另有160餘家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與安置點搬遷農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安置點搬遷農戶以勞務報酬、入股分紅、土地流轉、種苗補助、産品回購等方式參與受益,這些産業解決搬遷農戶就業2000餘人,受益搬遷戶7000餘人。
目前,新化縣“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不達标問題實現動态清零,4721戶9910名未脫貧人口具備脫貧基本條件,770戶2170名脫貧監測人口和2160戶3738名邊緣人口基本穩定。
編輯:張秋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