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瓷業翹楚

瓷業翹楚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6 15:30:47

瓷業翹楚?【幸福故事】光明日報記者 李蕾 劉岩 王倩 胡曉軍,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瓷業翹楚?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瓷業翹楚(因瓷而變因瓷而樂)1

瓷業翹楚

【幸福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李蕾 劉岩 王倩 胡曉軍

英文“China”,字母C大寫時是“中國”的意思,小寫時有“瓷器”之意。這個詞發音又與江西景德鎮的古名“昌南”相似。這些巧合使瓷器、景德鎮、中國關聯在一起,産生了神奇的化學效應——在無數能工巧匠的堅守與創造下,景德鎮的瓷器揚名四海,融通天下,用獨特的方式傳承着中國傳統文化,講述着中國人的幸福故事。站在慶祝建黨百年的時間節點,記者來到位于景德鎮市昌南新區的名坊園,聽79歲的顔色釉專家鄧希平講述她因瓷而變、因瓷而樂的人生故事,别有一種象征意味。

“我與瓷器以及景德鎮結緣,是1965年的事。”鄧希平回憶道。那時候,她從武漢大學化學系畢業,抱着“我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想法,進入輕工部景德鎮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師從窯變顔色釉大師聶物華和“青釉大王”陳鴻高。聞着高嶺土的泥香,嘗着昌江水的甘甜,她開始了在這個流光溢彩的瓷器世界的奇妙旅程。

景德鎮有青花、玲珑、粉彩、顔色釉四大傳統名瓷,其中唯一不施色彩的品種是顔色釉瓷,僅通過原産地礦石配制的釉料在高溫下發生物理、化學變化形成寶石結構就可以出現不同顔色。原礦成分的變化、燒成工藝的變化,甚至不同滿窯窯位都會影響最終的成色。而每種釉料常常由十幾種礦石配成,釉料化學元素組成極其複雜,特别是其中的微量元素變化莫測,這些不确定因素導緻顔色釉瓷生産難度極大,成品率很低,造價很高,一般人不敢輕易嘗試。這種技藝在曆史上屢屢斷代,即使經驗豐富的老匠人一般也隻能燒制一兩種釉色。“它就像有生命一般,時刻都在發生變化。現代科技的介入,可以幫我們了解它、适應它,卻沒有辦法完全掌控它,這讓我覺得充滿挑戰。”鄧希平說。

盡管顔色釉之路充滿艱難險阻,鄧希平卻走得堅定沉穩。用她的話說,“我最大的快樂就是做出來的東西達到理想效果。如果一窯能燒出幾個好的,我能高興好久”。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科學技術被莊嚴地列入黨和國家的重要議程,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得到了肯定。也是這一年,景德鎮恢複了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在全市第一批晉升的40名工程師中,鄧希平是最年輕的一個。受到這樣的鼓舞,她幹勁更足了,恨不得一天當成兩天用。1984年,鄧希平出任建國瓷廠副廠長、總工程師。因為深知具有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才對制瓷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所以她一上任就組建了顔色釉科研所和新産品開發部,吸引并培養技術骨幹。1995年,建國瓷廠改制,鄧希平承包了“科研所”和“新産品開發部”,組建“景德鎮市建國瓷廠鄧希平工作室”,走市場化道路。從研制“無鉛鈞紅釉”解決鉛中毒職業病危害到以特大件郎紅釉新配方帶動銅紅釉産品的生産,再到燒出自然産生七色彩環的“陶瓷彩虹釉”,她将先進科學技術投入生産實踐,破解了一個個困擾行業上千年的難題。她還研發了“窯變釉裡藏花”等新工藝,助推景德鎮制瓷技術躍升至曆史新高度。

在50多年的時間裡,鄧希平刻苦研之、科學馭之、藝術育之、産業養之,創新了40多種新型顔色釉,恢複和提高了可生産的顔色釉産品1000多種,作品在國内外頻頻獲獎,被多家著名博物館收藏。

在衆多作品中,鄧希平對秘釉流霞盞情有獨鐘。這不僅是因為它擁有集晚霞流動般釉紋和無水似有水般光效于一身的亮麗外表,其背後長達23年的研制故事更是耐人尋味。1990年,鄧希平去西安度假,在參觀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博物館時看到了失傳千年的唐代秘瓷碗。在展廳的燈光下,她仿佛看到碗底有水光浮動,大為折服。回景德鎮後,她便投入研發,經過反複嘗試做出了幾個成品,但都是碰運氣,一直未能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制作方法,隻好将項目暫時擱置。後來,福建一家影視公司要拍攝電影《流霞盞》,請鄧希平燒制失傳600年的明代流霞盞。這次她突發奇想,将秘瓷和流霞盞兩種技藝創新融合起來,燒制出秘釉流霞盞,創下陶瓷史的一個奇迹。“我試圖在科學和藝術之間搭建一座橋梁,動态傳承發展顔色釉這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這需要踏踏實實,全情投入,容不得半點投機取巧。”鄧希平感慨道。

見微知著,嘗鼎一脔。不隻鄧希平,在景德鎮,花幾十年隻做一件事,窮盡一生诠釋工匠精神的人有很多。鄧希平說:“是黨和政府相關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給了我們充滿獲得感、幸福感的工作和生活,成就了我們攻堅克難的信心,也賦予了我們一輩子隻幹一件事,甚至讓下一代也投身進來的底氣。”誠然,從灰磚泥瓦的廠房到陶溪川、名坊園等美麗多姿的産業園區,再到陶瓷加文創、加旅遊、加電商等新型業态,政府一系列利民生、聚民心的舉措,使鄧希平和景德鎮人的工作生活都發生了切實的改變。2019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鄧希平聽到這個消息,興奮得睡不着覺。她說:“千年瓷都如今成了傳承創新的‘國家試驗田’,制瓷業大有可為。具體怎麼傳承,怎麼創新,我也想盡些綿薄之力。”

鄧希平這麼說,也在這麼做。她于2010年成立鄧希平陶瓷藝術館和景德鎮顔色釉陶瓷藝術研究院,打造陶瓷藝術交流展示的平台;2013年創辦景德鎮名坊園鄧希平陶瓷有限公司,讓華貴的顔色釉瓷走向民間,裝點百姓的生活;2021年經上級部門批準,又在景德鎮名坊園成立了“景德鎮鄧希平顔色釉陶瓷藝術博物館”。為了讓顔色釉技藝後繼有人,她把東南大學畢業的女兒叫回身邊,手把手地傳授。如今除了教學、科研、經營,她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博物館裡,向來訪求教的專家、學生,以及熱愛陶瓷藝術的各界人士宣傳介紹,每年接待訪客近萬人。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她了解了陶瓷的相關知識,愛上了顔色釉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産。

“浴火斑斓終入世,從此春秋更從容。時代給了我們嶄新的機遇,随着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加入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顔色釉陶瓷乃至中國文化的傳承創新都值得期待。”鄧希平說。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19日0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