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曆朝曆代萬裡長城

曆朝曆代萬裡長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30 00:55:44

中國地圖上标示的長城圖符是明長城遺迹。明朝将長城稱之為邊牆,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于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長城數據:其東起鴨綠江畔遼甯虎山,西至祁連山東麓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甯、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陝西、甯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一百五十六個縣域,總長度8851.8公裡。其中,人工牆體的長度為六千二百五十九點六公裡;壕塹長度為三百五十九點七公裡;天然險長度為二千二百三十二點四公裡。

曆朝曆代萬裡長城(明代萬裡長城概述)1

元朝滅亡後,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貴族鞑靼、瓦剌諸部仍然不斷南下騷擾搶掠;明中葉以後,女真族又興起于東北地區,也不斷威脅邊境的安全。為了鞏固北方的邊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統治中幾乎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築工程。

曆朝曆代萬裡長城(明代萬裡長城概述)2

明長城修築過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明前期對前朝長城的修繕。主要是在北魏、北齊、隋長城的基礎上,增建煙墩、烽堠、戍堡、壕塹,局部地段将土垣改成石牆。修繕重點是北京西北至山西的外邊長城和山海關至居庸關的沿邊關隘。明中葉長城的大規模興築。“土木之變”以後,瓦剌、鞑靼不斷興兵犯邊擄掠,迫使明王朝修築北方長城。明後期長城的重建改線。隆慶、萬曆年間,蒙古俺部與明王朝議和互相貿易,北方邊境緩和,邊患主要來自東北的女真族。萬曆初年,遼東鎮總兵李成梁重修遼東邊牆,一直從三岔河修建到遼陽,三岔河在遼甯海城市西北30公裡,當時的遼河、渾河合流于此。工程主要是建空心牆台,用磚石為牆。山海關至嘉峪關之間的邊牆重建工程主要是在長城上騎牆建大量的空心敵樓,用磚石結構建成,加強了防禦,局部地段改線重建。


曆朝曆代萬裡長城(明代萬裡長城概述)3

明朝将長城稱之為邊牆,原因是中國古代多将中原各地與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以及少數民族之間的地域,稱為邊地。因為明代将長城築于這些地域,所以明代把長城又叫做邊牆。明朝為加強對中原地區的防衛,沿長城設立了九鎮,稱為九邊。

曆朝曆代萬裡長城(明代萬裡長城概述)4

北京長城大部分屬薊鎮管轄,延慶有一部分屬宣府鎮。薊鎮長城範圍,西起居庸關,臨宣府要沖,東至山海關。宣府和居庸關、古北口是蒙古南下要道,軍都山、燕山長城是京師的直接屏障。所以,明朝對這一帶長城的修造格外精心,布局也十分嚴密,一些重要關口附近,長城有好幾層,無論城牆的高度、厚度、防衛設施及工程質量皆為上乘。其修建過程,大體可以分三個階段,分别是明代前期對長城的修繕,明代中期對長城的大規模興建和明代後期薊東長城的興建,構成了主要由城牆、關、隘口、敵台、哨牆、煙墩(即烽火台)堡子等共同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其中敵台、鋪房、哨牆是明代長城特有的軍事防禦建築工程。

曆朝曆代萬裡長城(明代萬裡長城概述)5

明長城重要防禦的地段也處于今北京範圍。北京現存明長城從山海關蜿蜒而來,在将軍關進入北京市界,由東到西,橫跨平谷、密雲、懷柔、延慶、昌平和門頭溝六個區縣,沿北部山區呈半環狀分布。總體來說,東部結構較簡單,西部卻複雜得多。東西分叉在懷柔箭扣長城是北京東部長城與西部長城交界處,人稱“北京結”。北京現存明長城分屬薊鎮和宣府二區,是整個萬裡長城的組成部分,但在北京周圍明顯突出了捍衛京師的主題。

曆朝曆代萬裡長城(明代萬裡長城概述)6

長城沿軍都山和燕山内側而行,在北京灣的西、北、東三面形成一個弧形防禦來犯之敵。由此向東直到山海關,卡住遼西走廊的沿海門戶,向西直通張家口、大同防禦西北草原。西部在懷柔慕田峪、黃花城一線形成直接捍衛明朝皇家陵寝—十三陵的防線。

曆朝曆代萬裡長城(明代萬裡長城概述)7

曆朝曆代萬裡長城(明代萬裡長城概述)8

從其結構可以看出,明代的防禦重點主要在西北,所以自北京結以東,基本是單體結構,而在北京結以西則就分内外長城。

曆朝曆代萬裡長城(明代萬裡長城概述)9

  更多了解萬裡長城請看下面帖子

北京密雲區古北口--卧虎山長城又險又高

遼甯丹東鴨綠江邊虎山長城--明長城東端起點

曆史上長城是防禦性工程,大規模修築長城是秦朝、漢朝、明朝

長城的長度究竟有多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