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1月20日,大寒節氣。出新疆克拉瑪依市先後經201省道、鄉村公路以及無名道路一路往東,一行人終于在133公裡外到達中石油西部鑽探克拉瑪依鑽井公司80026隊所在的沙灣1井。
中午12時的沙灣1井井場被霧氣包裹,100米外看不清井架的廬山真面目,溫度計顯示當地氣溫隻有零下17攝氏度。
“沒有風,就是雪厚,霧大,中午能見度會好一些。”隊長肖緒軍說,沙灣1井位于沙灣市境内,是油田“1”字号重點探井,設計井深6980米,目前鑽至4575米。
外圍藍色的泥漿罐上,隊員們在忙碌。
機電工程師馬生曉和薛生宏正在接一個啟動開關的電線。
“要轉換泥漿,新泥漿要保溫,我們給加熱裝置安上控制開關。”他們兩人是老鄉,都是甘肅人。馬生曉一邊說話一邊用手鉗子夾電線,他完全暴露在寒氣中的手已經凍得通紅。
“手早就僵了,但是戴上手套沒辦法接線,隻能這樣。再堅持一下就接好了。”他吸了吸鼻子,這樣的徒手勞動已經持續了兩個小時。
離他們兩米遠,淨化工塔依爾·沙塔爾和彭建峰等3人正在合力把一台長杆泵放入泥漿罐中,過一會兒,這個“鐵家夥”就會把罐中的泥漿抽到早已等候在側的罐車中。
“必須先把泥漿罐騰空,才能配制新的。”他們解釋。
塔依爾·沙塔爾幹鑽井11年了,家在新疆呼圖壁縣,正常倒休的時候,每個月能回家10天,這一次他準備上到過完春節再休息;彭建峰來自另一支剛剛冬休的井隊,他的家在河南,目前受當地疫情影響不能回家,因此兩天前他申請來80026隊幫忙。
“閑着也是閑着嘛。”彭建峰沒有戴圍脖的臉凍得像紅蘋果一樣。
大家夥兒忙着的時候,安全監理依拉木·艾坦在旁邊監督,不時進行安全提示。
“天氣再冷也要安全操作。”依拉木·艾坦說,這口井是重點井,井下、設備、人員的安全都不能忽視,他每天要在各個作業點走好幾遍,及時發現不安全因素。他的家在克拉瑪依市,去年上井280天,打算過完春節再休息。
前台的底座、井架、梯子、擋風牆上都挂滿了霜雪,好似在原本紅、白、黃、藍色衣服外罩了一層白紗,顔色沒有往日鮮豔。再向上望,高高的二層台和天車都隐身于霧中,影影綽綽。
“我們有抗寒神器,就是充電的發熱馬夾、鞋墊和襪子。”12米高的鑽台上,副司鑽崔友田在溫暖的司控房裡扶刹把。他說晚上溫度有零下20多攝氏度,上夜班時,大家都是小棉衣外面套大棉衣,還要把“神器”全副武裝上,不然冷風一吹就透心涼。這個山東漢子去年一年沒有回家,今年要在井上過年。
“習慣了,幹起活兒就不覺得冷了。”内、外鉗工李海楊、馬建文在檢查設備,井架高處的霜雪不時飄落到他們的帽子上、肩膀上。嘴裡呼出的熱氣一會兒就在圍脖上結成了霜。這個冬天,是他倆第一次在井場過。
李海楊24歲,來自雲南,他說就是因為沒見過雪,才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新疆,幹上了鑽井。愛笑的馬建文30歲,看上去隻有20歲出頭,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鏡,家在甯夏,除了父母家人,那裡還有一個讓他挂心的女朋友。
“希望新一年多打幾口井,效益好一點,再有時間陪陪家人。”80026鑽井隊的員工們分别來自河南、山東、甘肅、雲南、甯夏,五湖四海、疆裡疆外。一年中,他們與家人思念多于相見,離别多于相聚,如今又在天寒地凍的冬天堅守在沙灣1井,為找油找氣奮戰不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