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百的曆史長河中,古羅馬的輝煌和衰敗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從今日回顧它的起落,始終都讓人覺得震撼不已。它不僅僅是一個著名的城市,一段風光的曆史,其更加重要的還是指這座城市它所擁有富饒的文化,還有世界矚目的古羅馬文明。古羅馬是古代地中海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一個有機體,也是西歐古典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王政時期建立羅馬城,共和時期的發展古羅馬意大利有很大的淵源,意大利有力的地理位置讓古羅馬人沿着河畔建立了羅馬城。從羅馬出現的曆史舞台到建立共和國,這一段曆史階段被稱為“王政時代”,“王政時代”的羅馬,由于鐵器工具得到普遍的使用,社會經濟也超前發展,在羅馬“王政時代”的後期,古羅馬吸收了希臘文化,他們将希臘字母進行稍稍的改變,形成了自己的語言——拉丁字母。
社會經濟發展較快,社會的文化發展也不斷在進步,同時這個時期的古羅馬人對于軍事方面也毫不落後,他們富有愛國心和榮譽感,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和尚武精神,古羅馬不斷地對外擴張,他們竭盡努力獲取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也給古羅馬人心中帶來莊嚴的榮譽,這種傳統的美德和道德精神,使每個古羅馬人都争先恐後地為國家效力,這也是古羅馬能夠逆境嚴峻考驗卻依然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帝國時代的繁榮與隕落繼凱撒之後崛起的軍事強人屋大維戰勝了政敵,結束了羅馬數十年的内戰,奪取了國家最高權力羅馬曆史也就以此為标志進入了帝國時代。
古羅馬的社會等級非常嚴格,他把居民分為公民和非公民兩類公民,又分為貴族和平民,非公民是奴隸和外邦人,公民享有特權,隻有公民才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能夠參加政治選舉和其他社會活動,努力着處于悲慘的處境,他們被視為社會的生産工具
到了公元前二世紀,羅馬基本完成了對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成為跨歐亞非的大帝國,整個歐洲幾乎都歸羅馬。收納别國的戰争賠款,掠奪其他國家的财産,此時的古羅馬坐擁着巨大的财富,如此巨大的财富和大量的湧入奴隸,讓貴族、官僚、将軍、騎士等社會上層都發了大财,在當時,即使是沒有什麼頭銜的士兵也能得到豐厚的獎勵。
古羅馬通過一系列的對外征服戰争,也加強了各個地方的文化交流,對希臘的征服使羅馬吸收了希臘的文化、音樂、科技,也使希臘和東方的一些道德觀念與習俗為羅馬人所效仿,同時也把東方的生活方式傳入了羅馬。戰争把貴重的地毯、窗簾、有銅腳的桌椅,以及大量的金銀器皿和其他飾品輸入羅馬,羅馬到處可以看到貴婦的手腕上帶着精美絕妙的珠寶飾物,那些柔軟精光閃閃的絲綢不僅穿在女人身上,男人身上也屢見不鮮。
此時羅馬作為古代地中海世界最大的商業金融和貿易中心,彙聚了巨大的财富,海外霸權的确立和财富的大量累積,尤其是與希臘和東方世界接觸的過程中,使得羅馬人的社會風氣和生活習慣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舊的道德廉恥觀被打破。
古羅馬的對外征戰的勝利,給古羅馬帶來了廉價的勞動力奴隸,在對外征戰的過程當中,奴隸販子從軍隊的手中購買大批的俘虜,把他們運回羅馬賣給奴隸,導緻奴隸的價格暴跌。當時的羅馬,人們把擁有奴隸的數量作為衡量社會等級、地位與财富的标準,因此奴隸在羅馬社會的各個領域當中,他們都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大量奴隸的湧入為羅馬人提供享受生活的條件,他們把所有辛苦的工作都交給奴隸去做,自己坐享其成,從以前的從事農工生産者變成貪圖享樂的享樂者。大批奴隸的出現,給羅馬帶來了繁榮的手工業,讓羅馬人戴上了精美絕倫的珠寶首飾上等的衣料。
對于外來文化,羅馬人表現出迎合的姿态,羅馬帝國的貴族和富人對穿着越來越講究,在征服東方的過程中,東方的長袍長袖大袍受到了貴族的青睐,不管是金銀首飾還有錦繡,貴族和富人對把這些淋漓盡緻的表現在自己的穿着上。
羅馬人的飲食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們開始追求精緻,面包烤制和點心普遍受到歡迎,貴族和富人們乃至平民都以飲酒為樂,在宴席上不僅僅是吃,還夾着娛樂的成分,甚至在宴席上甚至還請人來進行演奏,在餐廳進行伴舞。講究宴席上到底有多少菜和多少客人,這種情況越來越常見,即使是日常的餐飯也變得十分講究和奢華,餐桌上不僅備有昂貴的餐具,還有各種絕美的表演,當然美味佳肴就更加不用提了。
這樣的享樂之風一旦開始便一發不可收拾,古羅馬的政府為了迎合公民也不斷的增加節日的天數,在節日期間不斷的舉辦各種娛樂活動,各種活動的開支都是由國庫支出,整個羅馬社會都沉溺于享樂之風,不能自拔,共和早期那種樸實艱苦的生活方式逐漸消失轉變為追求華麗奢華的享受與此同時,巨大的财富導緻人們出現了荒誕無極的消費和瘋狂的揮霍,這無形當中也在磨滅羅馬人的民族精神。
财富的出現也在腐蝕羅馬民族的軀體,給羅馬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淳樸的道德觀念在逐漸的消失,社會道德日益滑坡,甚至社會風氣也走向腐敗,官員貪污賄賂的現象屢屢發生,因此羅馬在這個時候進入了堕落的時代。
在文化變遷的過程當中,羅馬人的思想開始發生轉變,想要不勞而獲、不用納稅、享樂奢靡、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優越的福利,也導緻其經濟基礎開始弱化,成為羅馬帝國衰落的根本原因。從皇帝到平民,無不追求享樂,供養者的需求越來越大,收入日益減少,官員貪污腐敗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為了補上财政的空缺,隻好增加賦稅,也讓周圍的居民不堪負重,甚至還出現過收稅的人數超過納稅的人數。在收稅的時節,整個城市都是哭聲和抱怨聲,交不起稅務的人遭到了鞭打和拷打,破産的農民和地主抛棄皇帝,田地裡處處長滿了野草和灌木,勞作人民,抵觸生産,抵觸勞動,羅馬帝國開始陷入了深深的危機當中,經濟的崩潰也在一夕之間。
直到公元二世紀到三世紀末,羅馬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爆發了全面的危機,歸根到底,羅馬的奴隸制已經窮途末路了,最終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壓倒了,分類成東羅馬和西羅馬經濟,西羅馬被敵人洗劫後成為一片廢墟,此後強大的基督教教會的出現,讓整個歐洲籠罩在一片黑暗當中。
結語:一個時代是否幸福并不是看财富是否富饒,如果它高尚自由的優秀品質受到損害,财富會摧毀它,讓人們在貪婪和懶惰當中,漸漸被抛棄。奢侈之風腐蝕羅馬人的優秀的道德和民族精神,也扼殺了他們愛國進取和創造的能力。精神的貧瘠削弱了整個民族,因此在民族當中也不再會有智慧精神的,一個偉大的羅馬,幫助它走向光輝的是他發達的經濟,帶他走向隕滅的卻也是财富。
參考文獻:
《羅馬史》
《自然史》
《埃尼伊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