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學作用過程(分解和化合)和物理作用過程(流水的侵蝕和沉積、重力 崩塌和堆積)對可溶性岩石的破壞和改造作用,叫岩溶作用。
岩溶形态示意圖
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地表水、地下水的化學和物理作用後所形成的一種地形。其中物理的侵蝕和堆積作用是次要的,而化學的分解和沉澱過程是主要的。
上面這個化學反應式是可逆的,當水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大時,反應向右側進行,石灰岩被溶解;當水中二氧化碳濃度減少時,反應向左側進行,石灰岩被沉澱出來。岩溶地區的多種多樣的地形也就是這兩個過程作用形成的。
岩溶形态示意圖
形成條件:
1、岩石一定要是可溶的
石灰岩、硫酸鹽岩、岩鹽都是可溶的,但由于硫酸岩、岩鹽分布範圍小,石灰岩分布面積大,(匠心地理公衆号整理)所以喀斯特地貌隻在石灰岩地區才發育典型。
2、岩石一定要是能透水的
因為不透水的岩石,隻能在岩石表面産生溶解和沉澱,不能深入到岩石内部。這樣也就産生不了豐富的地下喀斯特地形。
3、水一定要具有溶解力
這取決于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數量多少、有機酸無機酸的數量、水的溫度高低。溫度高反應快,溶解石灰岩的數量就多。
4、水一定要是流動的
不流動的水會很快飽和而失去溶解力,隻有不斷的流動,水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才會變化,産生碳酸鈣的沉澱或重新溶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