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韓國對華貿易順差将結束

韓國對華貿易順差将結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06:15:18

韓國對華貿易順差将結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韓國對華貿易順差将結束?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韓國對華貿易順差将結束(韓國對華投資熱升溫)1

韓國對華貿易順差将結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

近一年來,韓國對華“投資熱”正不斷升溫。

據中國商務部官方數據,2022年1-8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927.4億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6.4%,若以美元計算的話增速為20.2%,折合1384.1億美元。而從來源地來看,韓國對華投資增長率達到58.9%,遠超德國、日本和英國對華投資增長。

今年以來,韓國累計對華投資的同比增速連續四個月跑赢其他經濟體。其中韓國企業也展現出對中國市場的青睐,據韓國企劃财政部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韓國企業總體的海外直接投資金額為451.8億美元,同比增長59.2%,而中國也成為韓企投資的第二大投資目的地。

就在韓國對華投資猛漲的同時,韓國對華貿易也連續3個月出現貿易逆差,這也顯現韓中貿易已經出現新變化。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韓貿易結構确實發生着變化,“過去韓國來華投資,主要是利用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在中國進行加工貿易并對外銷售。随着中國的産業和消費升級,韓國也見識到中國所擁有的巨大的市場空間,因此逐漸從把中國當做‘生産基地’向着‘需求市場’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對韓國正式生效。可以想見,中韓貿易也将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在當前韓國加強對華投資,以及RCEP生效和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等一系列利好因素下,中韓貿易将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韓國對華投資新變化

在多個發達經濟體中,韓國的對華直接投資數據無疑最為搶眼。今年前八個月韓國對華投資增長58.9%,遠高于德國、日本和英國的對華投資增長。

據Wind和中信建投數據顯示,韓國對華投資在二季度增速一度有所回落,但進入三季度之後,增速重新回升。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甯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顯示出韓國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充滿信心,“三季度中國經濟已經呈現明顯的複蘇态勢。伴随着一系列穩增長政策落地,預計四季度中國經濟将有更強勁複蘇。”

王甯遠補充稱,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健全的基礎設施等為外資企業提供了優渥的投資環境,穩中向好的經濟增長态勢、平等互利的對外開放态度為外商投資收益提供充足保障。

事實上,韓國在華投資已經持續多年。自2015年中韓自貿協定簽署以來,中韓雙方穩步推進共建中韓産業園合作,包括中韓煙台産業園、中韓惠州産業園和中韓鹽城産業園等。

對此,白明向記者表示,中韓之間的合作緊密,而且韓國有很多産業在中國深耕多年,從中國有衆多與韓國共建的産業園可以看出,韓國企業已經在此建立起一定的産業基礎。他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韓國來華投資已經不僅限于企業來華投資某個項目,而是可以形成整體的産業鍊投資,這就給很多韓國企業創造了便利。

随着中韓聯系的逐步加深,韓國對華投資也迎來了極大的攀升。大韓商工會議所(KCCI)發布的報告稱,2000年韓國對華直接投資約為9億美元;而在2021年,這個數字已經飙升至67億美元,創下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按投資目的地劃分,上半年韓企對中國的直接投資規模達到了54.8億美元,高居韓國對海外總投資的第二位,同比激增123.4%。對比來看,可以看出上半年韓企對華總投資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數據。

除了投資額逐年攀升,韓國對華投資目的和類别也出現變化。大韓商工會議所(KCCI)發布的報告稱,在2000年,超過一半的對華投資旨在“促進出口”; 在2021年,約有67%的投資是為了“進入當地市場”。

其實,從兩國貿易種類的變化,就可以看出中韓在投資貿易領域的轉型。KCCI的報告稱,在2021年,韓國對華出口占總出口比重最大的産業是精密儀器,占比為42.5%,此外分别是精細化學品、半導體、玻璃和石化産品。而在2000年,韓國對華出口比重最大的産業是木材和皮革或鞋。

王甯遠認為,中韓貿易出現這種變化,産業升級或是主因。“近年來,中國十分重視技術創新、産業轉型升級,特别是高精尖領域的技術突破,這就催生了一系列需求。”他說。

從數據來看,韓國對中國的消費品出口依存度相對下降,而技術密集型産業的對華出口大幅增加,其中韓國對華半導體出口在20年裡增幅達12.4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楊盼盼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韓雙方在出口産品上很多是有交叉的,例如電氣機械領域,ICT産業等,中韓緊密的經貿合作在亞太區域價值鍊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貢獻。

中韓經貿互補效應顯著

在增加對華投資的同時,連月來韓國對華保持貿易逆差的情況引發外界的關注。

韓國關稅廳8月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的前20天,韓國繼續保持對華貿易逆差,約為6.67億美元。還有數據顯示,其實今年5月開始,韓國對華貿易逆差已持續了3個月,而這一情況自中韓1992年8月建交以來非常罕見,上一次還是1992年8月開始的3個月。

出現貿易逆差的原因,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發布的報告中分析稱,這是因為韓國對二次電池,即充電電池或蓄電池的核心原材料—氫氧化锂進口劇增,以及半導體制造設備、液晶顯示器(LCD)、汽車零部件、石油制品、化妝品出口低迷等。

談到當前中韓貿易的關系,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首爾國立大學市場與政府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樸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以前中韓經貿關系更多是互補活力型的,而現在更多是戰略性的競争關系。

中韓在高精尖領域合作增加,凸顯出中韓兩國産業結構分工的變化。王甯遠認為,這一表現是中國産業結構升級的結果,“過去,中韓貿易以鋼闆、纖維等單純的輕工業及重化學商品為主,現在轉變為以半導體為首的高附加值中間材料為主。過去三十年間,中韓兩國的貿易結構正由分工化的互補結構轉變為競争與合作結構。”

王甯遠舉例稱,在韓國,具有相對優勢的是液晶面闆、智能手機、電動汽車和新能源電池領域,如今中國企業的實力也在顯著增強。根據世界中高技術産業中的出口相似度指數(ESI),中韓兩國出口相似度指數從2011年的0.347上升到2021年的0.390,表明兩國出口結構相似度總體在提升。

在多位受訪專家看來,中韓貿易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是良性的。白明認為,在這種背景下,中韓兩國共同布局産業鍊的機會也更多了。他舉例稱,比如在半導體領域,中國出口到韓國的半導體産品更多了,韓國生産的芯片多為高端芯片,但在實際應用上,該國所需要的中低端芯片在很大程度上由中國來提供。

另外,這種貿易互補也是中韓雙方開拓市場的途徑。“韓國通過開拓中國市場,實際上是擴大了它本土的市場。以往主要是向中國出口産品。現在中國産品開始有一些競争能力了,所以有些産品也進入了韓國市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國際商務與經濟合作學系主任王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韓國企業對中國加大投資,主要還是看中了中國龐大的市場空間。另外他指出,目前中韓貿易也趨于平衡,特别是服務貿易,這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伴随着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啟動,有關進一步提升中韓兩國服務貿易和投資的開放與合作水平也被提升日程。據悉,這是中韓以負面清單模式,開展的高水平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磋商,目前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

白明表示,對于中韓FTA第二階段談判把重點放在開展高水平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磋商上,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過去中國開放水平還不夠,進一步提升服務貿易水平受限,而如今已經有了更高的水平進行發展;另外,首次以負面清單模式開展高水平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磋商,在海南已經有第一張貿易負面清單了,有了這樣的基礎,中韓雙方可以更好地以這種方式開展合作。”

楊盼盼也認為,中韓FTA第二階段的談判非常重要,就目前而言,兩國投資合作的金額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可以說,今年中韓貿易還迎來了極佳的發展機遇。那就是今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對韓實施。

王甯遠認為,今年年初正式生效的RCEP,為中韓兩國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一方面,更多企業看到RCEP生效帶來的商機,可以鞏固中韓兩國現有合作基礎。今年五月SK海力士又在遼甯大連投資了非易失性存儲器制造項目,此前SK海力士就已在無錫、重慶進行了多年的工廠運營及投資多年。另一方面,RCEP的優勢在于覆蓋國家範圍更廣,為中韓兩國在第三方市場合作方面提供更多契機。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