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一些心慌這樣的現象的,那麼為什麼會發生心慌這種現象呢?是不是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多的危害的?發送信息花很多人都以為快過去了,沒想到是發生腦中風的這種現象,那麼到底為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很多人都有過心慌的體驗。比如有時突然心跳加速,出冷汗,喘不上氣。其實這些大多是心律失常的症狀。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統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而心房顫動(簡稱房顫)又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它幾乎見于所有器質性心髒病,在非器質性心髒病也可發生。
房顫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症,它增加5倍腦卒中風險,與非房顫患者相比,房顫導緻的腦卒中還具有高緻殘率、高病死率及高複發率的特點;房顫還可導緻心力衰竭。那麼,如何預防、治療房顫呢?為此,記者采訪了解放軍總醫院心内科主任醫師郭豫濤教授。
什麼是心律失常
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心律失常。正常人心跳節律是有規律的,靜息狀态下心跳一般在每分鐘60至100次之間,若每分鐘心跳低于60次、超過100次或節律不規整,就認為發生了心律失常。
其臨床表現根據心髒跳動的頻率、規律的不同而不同,如陣發性心動過速,患者多有心悸、氣促、心前區不适、頭暈、出汗及惡心等表現;前期收縮(又稱早搏),患者會有胸悶、心跳停頓感等。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如高血壓、冠心病、體内電解質紊亂、情緒、生活因素等。
房顫的主要危害是腦卒中
郭豫濤介紹,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齡化,房顫患病率也在增加,腦卒中、血栓是房顫導緻的主要危害。醫學證明,對于房顫患者,使用抗凝治療能有效減低腦卒中危害。
未抗凝治療的房顫人群發生腦卒中後死亡率為25%,緻殘率則高達50%,而抗凝治療後,房顫人群腦卒中相關的死亡率可降至9%,緻殘率為42%。目前我國房顫人群抗凝治療率仍顯著不足,體現在抗凝藥物使用率低,或不恰當地使用抗栓藥物,如使用抗血小闆藥物或未抗凝治療的患者比例仍較高。
兩類人群要篩查房顫
因為房顫危害大,很多國家越來越重視對房顫的預防及篩查。我國房顫卒中治療落後于歐美等國家,主要原因除房顫起病隐匿、無明顯症狀等,關鍵是存在房顫篩查不足,診斷率低,抗凝治療不充分等問題。
比如10%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病後才首次診斷出房顫,就是說他們發生腦卒中時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房顫,失去防治血栓的“窗口期”。因此,篩查無症狀房顫,給予恰當的抗凝治療,就能有效防治腦卒中。
專家建議,下面兩類人群要到醫院進行房顫篩查:
年齡超過65歲以上人群;
已診斷房顫但未治療的人群應該監測心律,明确房顫發展情況。
如何篩查房顫
首先要檢查脈搏,對脈搏異常者(脈搏過快、過慢或不齊)進行心電圖檢查。
心電圖可确診大多數心律失常,臨床上最常用。但絕大多數心律失常為陣發性,患者就診時若未發作,心電圖可能仍為正常。
對75歲以上或75歲以下但高危的人群,應進行持續2周的心電圖篩查,而發生不明原因腦卒中後的人群,需要進行24至48小時持續心電監測篩查房顫。
防治房顫相關的血栓
需對房顫患者進行血栓風險評估,如果血栓風險高危,需口服抗凝藥物進行防治。
目前的口服抗凝藥物包括華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藥物。
新型口服抗凝藥物是一類藥物,相對于傳統的口服抗凝藥物而言,稱為“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包括幾種不同藥物,比如達比加群、利伐沙班、啊哌沙班及依度沙班。在我國,獲批用于房顫腦卒中預防的藥物是達比加群及利伐沙班。
郭豫濤強調,需要提高醫生和大衆的抗凝治療意識,同時也應規範抗凝治療,加強口服抗凝藥物的診後管理及健康教育,尤其是對出血風險的管理,讓房顫患者最大程度獲益于抗凝治療。
其實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一些心髒發慌的這種現象的,其實呢,做正确的方法來改善和解決的話,對于保護我們的生命也會有着非常重要的好處的,所以生活當中一定要按照正規的方式來解決,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好的發展,帶來非常重要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