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民間高手?各位好,我們今天要講的這本書叫作《走出強迫症》咱們講了幾百本書了,從來沒有講過強迫症的話題為什麼呢?我覺得強迫症不要緊,無非就是出門總覺得自己忘帶鑰匙,或者關了車門以後又拉好幾次,總害怕沒關上,或者洗手的時候洗很多遍,怕洗不幹淨我覺得這些情況對生活的影響也不大但是後來我在做直播的時候,或者講了一本心理學的書以後,我就發現很多人在觀衆留言裡問,說能不能講講強迫症,我們家裡人有強迫症的問題,我才去讀了這本書讀了之後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強迫症跟我們生活的關系如此密切,而且它影響的範圍非常廣,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強迫症民間高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各位好,我們今天要講的這本書叫作《走出強迫症》。咱們講了幾百本書了,從來沒有講過強迫症的話題。為什麼呢?我覺得強迫症不要緊,無非就是出門總覺得自己忘帶鑰匙,或者關了車門以後又拉好幾次,總害怕沒關上,或者洗手的時候洗很多遍,怕洗不幹淨。我覺得這些情況對生活的影響也不大。但是後來我在做直播的時候,或者講了一本心理學的書以後,我就發現很多人在觀衆留言裡問,說能不能講講強迫症,我們家裡人有強迫症的問題,我才去讀了這本書。讀了之後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強迫症跟我們生活的關系如此密切,而且它影響的範圍非常廣。
首先大家要知道,人群中患強迫症的比例是1/50,也就是2%的人都會有程度不一的強迫症的症狀。強迫症的表現有大量相似的部分,大量的強迫症都有一緻的地方,但是又會有些許的不同。最核心的相似點是什麼呢?強迫症患者一定會有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強迫思維就是你的腦海中總是會出現一些不請自來的念頭,當它進入大腦以後,你很難清除它,這種不請自來的強迫念頭就叫作強迫思維。而這種強迫思維會引導你一定要做一些事,讓你感覺更舒服。那些能夠讓你感覺更舒服的行為,就被稱作強迫行為。
比如你總覺得自己沒關窗戶,你的應對方法可以是走開。但如果你走開了,你會覺得不舒服,你的心裡就覺得很難受,總覺得家裡會進小偷,所以你就會反過身再把它關上。再關了一次窗戶以後,你走了一段時間,覺得窗戶好像沒關緊,然後再回去一趟,又關了一次窗戶,這就叫作強迫行為。強迫行為和強迫思維之間互相助長,最後嚴重起來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但是各種強迫症又會有一些不同,所以我們首先要談到強迫症的分類。書裡一共寫了五大類,第一大類叫作宗教、道德、迷信主題的強迫症。比如這本書裡邊講,猶太教有一個規定是在上廁所的時候不應該祈禱,不應該想到神,這樣是對神不敬的,但有一個猶太女人養成了一個特别糟糕的習慣,她每次一上廁所就想到神,一想到神就覺得特别痛苦、特别恐怖,覺得自己怎麼能夠在廁所裡想到神呢,然後就拼命地想清除這個行為,以至于不敢上廁所,特别痛苦。後來心理醫生(這本書的作者)就告訴她:“你想想神會不會原諒你,既然神是那麼偉大的先知,那他看到你犯了這樣的錯誤,他會怎麼想?”就這樣,醫生幫她慢慢地糾正,她才敢坦然地上廁所。因為當一個人腦海中總有這種侵入性念頭的時候,他趕不走這種念頭。越想趕走它,那個神的形象就越清晰。當然,如果你沒有那樣的宗教信仰,應該沒有這個問題。
還有一個人開車去參加一個會議,要走幾十公裡的山路。在路上,那輛車突然打滑了一下。如果是我們就會覺得沒事,接着開就好了,但是當他開了幾十公裡,到了開會的地方以後,怎麼坐着都覺得不行,決定要回去看看。于是他自己中斷了會議,又開了幾十公裡的山路回去看。為什麼呢?因為他想到,他的車會這樣打一下滑,一定是因為那條路上有一攤油。如果真的有一攤油,萬一這條路上經過一個騎自行車的人,那個騎自行車的人在那兒滑倒了,後面過來一輛車,把那個騎自行車的人軋死了,這就是自己的責任。所以他不能忍受自己開車過去了以後不管這件事,他一定要返回去,看看那個地方有沒有發生事故。結果他到那兒去檢查,發現地上沒有油,隻是他的車打滑了一下,才放心回去接着開會。這就是我們說的宗教、道德、迷信主題的一種強迫症。
還有一個人到一個地方看二手房,二手房裡有一個拐彎的樓梯稍微有點陡,他覺得這個樓梯很危險,老人可能不小心就會滾下去,所以他沒有買那個房子。但是等他回到家裡以後,他覺得不行,如果他不提醒那個賣房子的人,将來有老人從上面滾下來,這就是他的責任。所以他又驅車幾十公裡跑回去,跟房地産中介談,說:“你得把那樓梯改造了,如果不改造的話,萬一有人滾下來怎麼辦?”這些人都有極強的宗教精神或道德感,以至于他們沒法好好生活,他們覺得這些事都是自己的責任。
還有一種強迫症可能大家見過,有一個人隻要收到别人給他的信,就一定要讀七遍。為什麼呢?假如不讀七遍,他就覺得自己家裡有人會死。他有這種迷信思想,覺得必須要讀七遍。還有一個人走在路上,隻要别人碰了他一下,或者在任何地方别人跟他社交,跟他打招呼的時候碰他一下,他就一定要找個機會再碰回去。他覺得“如果你碰了我,那我必須得碰回去,否則的話我就會倒黴”。更逗的是,有一個人假如今天在電視上,或者在生活中看到了一個壞人,那麼他一定要想辦法再去看一個好人。他覺得看一個好人才能夠平衡看了那個壞人所帶來的負能量。這就是典型的宗教、道德、迷信主題的強迫症。
在宗教、道德、迷信主題的強迫症裡,還有一個細的分類,叫作攻擊性強迫思維和沖動恐懼症,就是這種強迫性思維的力量具有非常強的攻擊性,他會有一種沖動要做一些事。比如有一名女士,每次去超市裡結賬的時候,一定要在嘴裡含一口水。誰也想象不出來為什麼她嘴裡要含一口水。後來那個醫生就問她:“你為什麼這樣呢?為什麼結賬的時候要含一口水呢?”她說她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嘴,讓自己不會張口問那個店員要一支圓珠筆。醫生問:“要圓珠筆會怎麼樣呢?”她說:“如果店員給我一支圓珠筆,我就很有可能會在要支付出去的鈔票上,寫上一些糟糕的、罵人的髒話。”其實她從來都沒寫過,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但是她總是覺得自己有一種沖動,覺得自己會拿起一支筆在鈔票上寫罵人的話、詛咒别人的話,然後再交過去。她為了不讓這件事發生,就總在嘴裡含一口水去結賬。你說神奇不神奇?
還包括有一個人,他每天都覺得自己可能在路上毆打了一個孩子。他覺得自己發瘋了,在路上毆打了一個孩子,但是他又不确定。于是他怎麼辦呢?他晚上回到家,就開始打電話給地鐵站的警察,問“今天有沒有小孩在地鐵站被打”,整天确認這個事,警察都熟悉他的聲音了。
還有一名女士跟她老公走在路上,每隔一會兒就問她老公:“剛才那兒好像有個煙頭,你看見沒有,怎麼不見了?”然後她走在路上,看到零零碎碎的小東西就害怕。為什麼呢?她總幻想自己把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藏在自己身上帶走了,整天擔心這個事,有這種特别奇怪的想法。這一大類都叫作宗教、道德、迷信主題。
第二種叫作污染與純潔主題的強迫症,就是他覺得有些東西被污染了。比如洗手要洗非常多遍的這種症狀,就是污染與純潔主題的典型表現。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人,他就遇到了一個女孩,從小跟她的爸媽在圖爾(法國的一個城市)長大。但是她跟她爸媽的關系非常糟糕,以至于她把所有跟圖爾有關系的東西都視作污染物。她們家裡不能有從圖爾來的人,隻要她聽說這個人從圖爾來的,就不敢他讓進門,進了門就要大掃除,把家裡全部掃一遍。甚至她聽到别人說“圖爾”這個詞,她都要去洗澡,覺得髒,因為她跟她爸媽的關系産生了非常嚴重的裂痕。這是一種污染的方式。
還有人懷疑自己會感染艾滋病和癌症。有一名女士夜裡不敢出門,白天也要穿上厚底的靴子才敢出門。你根本不明白這是為什麼,因為她總覺得自己踩到了針頭,而且是有艾滋病病毒的針頭。有一次她走過了一個區域,回到家以後,她擔心自己踩到了針頭,怎麼辦呢?她跑到那條街上,問周圍的人:“你們有沒有見到一個針頭?我是一個糖尿病患者,我每天都要注射胰島素,我可能把針頭給丢了,你們有沒有人看到?”她一定要确認這條街上的人沒有見過針頭。
還有人對于毒物這樣的東西有強迫症。凡是别人說什麼東西有毒,什麼東西是個帶毒的東西,他就特别害怕,連聽到“毒物”這個詞都不行,就會覺得恐懼、害怕。還有人是放射性恐懼,因為他曾經在有放射性的地方工作過,所以他總擔心别人家裡的裝修有放射性,哪兒也不敢坐,怕有放射性。還有一種人是軟木強迫症。大家知道用軟木做的東西可太多了,不光是紅酒瓶裡的軟木塞,你們在單位裡用的留言闆也會用到這種材料——尤其在西方,經常用軟木做留言闆。他害怕軟木,導緻的結果就是他沒法工作,因為到處都有這樣的東西。這些病都得治。這是第二大類,叫作污染與純潔主題的強迫症。
第三類強迫症,就是精确、秩序、對稱及完美主題的強迫症。就是他所有東西都講究要一緻、漂亮、疊得整整齊齊那種感覺。有一個叫貢紮格的人,他就沒法工作,因為他是一個完美主義的人。完美主義到什麼程度呢?他每天會用大量的時間收拾桌子,總覺得收拾不完,覺得桌子怎麼收拾都不行,怎麼都需要再弄一下,這就屬于對于精細程度的那種過度的、沒必要的要求,屬于強迫症的表現。
有一個公交車司機後來失業了,沒法開公交車了。為什麼呢?他得了一種叫作恐懼損害的病。他拿車鑰匙往車裡一插,他不敢擰,怕把車鑰匙擰斷。然後他握着方向盤不敢轉,覺得方向盤會轉斷。他幹什麼都覺得肯定要弄壞,沒辦法,最後失業了。失業了以後,他就去看大夫,這大夫特别逗、特别猛,你們要是遇到這麼一位大夫挺好玩的。這位大夫給了他一個訂書機,說:“砸我的桌子,我這桌子無所謂,砸!”這個人說:“不行,這肯定會把桌子砸壞了。”醫生說:“砸,放心砸!”這個人就輕輕地砸一下。大夫拿起訂書機,在桌上砸了一個坑。這人看到桌子上砸了一個坑,心裡很難受。醫生說:“你來砸,你負責砸。”你會發現,讓他破壞了幾次東西以後,他慢慢地就變得好很多了,他覺得拿着訂書機使勁地砸桌子也不是什麼大事,但是之前他甚至不敢扳動車的鑰匙,不敢轉方向盤,就到這種嚴重的程度,這個叫作恐懼損害。
還有一個律師,每天出門都要刮45分鐘胡子。有一個工程師,每次都要洗4個小時的澡。到什麼程度呢?咱們一般晚上回到家就要洗澡,他晚上回到家就幹脆不洗了,因為洗4個小時天就亮了,他覺得幹脆等到明天早上天亮再洗吧,然後就攢到第二天早上。然後他想想,反正要洗4個小時,于是就再往後拖,就拖很長時間,反而他洗澡的頻次比我們低。但是他隻要洗澡就會洗4個小時,這就沒法工作。因為他要麼就拖着不洗澡,要麼一洗就洗4個小時,他老覺得沒洗幹淨。
還有一個人的強迫症的行為是什麼呢,我相信有人會有,就是她讀報紙的時候,要讀報紙上的每一個字。咱們看報紙基本上就是大緻看一看,大标題一看,這張報紙就看完了。但是她要從上邊的頭版頭條開始看起,一直到底部的印刷信息、時間、第幾版、多少頁全部都要看清楚,她不把這張報紙每個字完整地看完就接受不了,覺得不舒服。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對于精确、秩序、對稱和完美的要求。
在這一大類下邊,還有一小類叫作知情渴望,這類患者一定要知道确切的信息。比如有個患者來看大夫,看完了以後她就走出門了。出門以後,她突然又轉回頭來問這個大夫,說:“大夫,你那個牆到底是深藍還是灰藍,灰度是幾度?”就是她關心房間裡藍色的牆的灰度是幾度。她說:“你得告訴我,你不告訴我的話,我就沒法走,我覺得很難受,我必須要清楚地知道牆的灰度。”
這位女士身上還發生過什麼事呢?她走在馬路上突然想到了“變性人”這個詞,但是她不知道變性人的确切定義是什麼,她很難受,于是在大街上拉住别人就問:“你能告訴我變性人的确切定義是什麼嗎?”就是她一定要搞明白确切的定義。這種情況就是我們說的知情渴望。
知情渴望是一種典型的強迫症症狀,你們在生活中也一定會遇到這種情況,隻不過你們不嚴重。比如你腦子裡想到了一個90年代的明星,模樣都記得,但是名字叫不出來,你會不會難受半天?如果我們普通人遇到這種情況,查一下搜索引擎就結束了,或者想不起來就算了,過兩天說不定就突然想起來了。但是強迫症患者不行,他必須要找人問清楚。像上面這個女士會問:“什麼叫變形人,你能不能告訴我?”
更可怕的是,有人一定要确切地知道“我真的愛她嗎”,他一定要想辦法搞清楚,就問那個女的:“你覺得我真的愛你嗎?你真的愛我嗎?你能不能大聲地說出來你愛我?”他的伴侶說:“我愛你。”好,過兩天他又說:“你真的愛我嗎?怎麼能夠證明你真的愛我呢?怎麼能夠證明我真的愛你呢?我現在不确定我是不是真的愛你。”他就一天到晚想要确切地搞清楚自己和伴侶是不是真愛,愛到什麼程度。
還有一個人有閱讀強迫症。閱讀強迫症和那個讀報紙一字不落的情況還不完全一樣,就是他讀一本書的時候,他遇到任何一個有疑問的字和詞,他一定要查字典,無休無止地查字典。這是第三大類強迫症。
第四大類是大多數人都有的,叫作對于潛在危險和災難的保護主題。就是檢查個不停,家裡窗戶關好了沒有,窗簾拉上了沒有,車子鎖沒鎖好,檢查好幾遍。有一個女士,她總覺得自己出門就會丢東西,發展到什麼程度呢?她出門隻帶兩張地鐵票,不帶錢,不帶任何别的東西,就揣兩張地鐵票,她覺得要丢就丢這兩張地鐵票,其他什麼都沒有,這樣才能出門。你想這樣生活怎麼過呀。後來醫生怎麼治療她呢?他在她的兜裡塞很多東西,甚至把她口袋裡的東西都拿出來,這個口袋裡的東西拿出來換到那個口袋裡,那個口袋裡的東西拿出來換到這個口袋裡,一直給她搗亂。這人很難受,有一種不知道掉了多少東西的感覺,但最後發現其實也無所謂,甚至就算丢了東西也無所謂。人不可能不丢東西,但是她會把丢東西這件事無限地放大。這一類強迫症都叫作對于潛在危險和災難的保護主題。
最後一類叫無法歸類的強迫症,就是它不屬于前四類,但是也很怪,比如腦海中有同一首歌的侵入。咱們偶爾也會在腦海中不停地想一首神曲,但是基本上不會讓我們沒法幹活,有時候另外一首歌一介入,腦海中的神曲就被替換了。但是有這種病症的人會長年累月地就想一首歌,同一首歌一直在腦海裡盤旋,這是很痛苦的,因為你沒法把它趕走。
還有一種強迫症叫作持續的不快感受,就是那種心慌、難受、不舒服、覺得自己要幹壞事、恐懼等不快感受會經常性地突然侵襲進來,沒法驅除。
還有一種強迫症叫囤積和收集癖,這類患者什麼東西都收集,理由隻有一個,就是這個可能會有用。比如有的老人家會收很多瓶瓶罐罐,如洗衣液的瓶子、礦泉水的瓶子,房間裡堆得滿滿當當的。如果他是想收廢品,把它們賣了也行,但是他說:“不賣,留着,說不定哪天會有用。”家裡堆了各種包裝盒,跟垃圾堆似的,他就覺得這些東西可能都有用。
更奇怪的是,有個人有累積記憶的義務。比如他老婆送孩子去參加一個活動,等他們回來以後,他就要問他老婆關于孩子的各種細節:遇到了誰,穿的什麼衣服,吃的什麼東西,孩子說了什麼、玩了什麼,教練是怎麼說的……最要命的是,他問完以後都要記住,他要把所有的細節全都記在腦海裡。你想,一個人的大腦是有限的,但是他的大腦天天記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一件也不放過,他認為跟自己的孩子有關的所有事情都要記住,這就變成了強迫症。有的媽媽會記關于孩子的日記,事無巨細地記很多表示愛的感受,但是如果這種記錄的行為讓你的生活都沒法繼續,讓你變得痛苦,那就進入了強迫症的狀況。
還有一種症狀叫強迫性地有儀式感,這種人最容易出現的就是遲到的現象,雖然他根本不想遲到。比如你們約好了九點見面,她七點就起來,在浴室裡開始準備,用作者的話講叫浴室裡的儀式。你不知道這個人在浴室裡做什麼儀式,她滿腦子想的都是絕對不能遲到,但是她在浴室裡一會兒要看看口紅,一會兒要看看睫毛,這件衣服看起來不行要再換一件,最後拖到九點以後,拖到遲到,沒法按時赴約,因為她總有很多儀式沒有完成。這種症狀帶來的典型的結果就是強迫型遲到。
還有一個人,不知道是從小被誰訓練了還是其他原因,他一邊做事一邊數數,做什麼事嘴裡都是“一二三四五六……”這麼一直數下去。無論幹什麼,他都要數“一二三四五六……”。以上這五大類,基本上涵蓋了各式各樣的、輕重不一樣的強迫症。
那接下來,我們要理解和認識強迫症,了解強迫症到底怎麼來的。因果關系有兩種,一種叫線性因果,隻要找到了線性因果,解決掉那個因就沒有這個果了。但是強迫症到目前為止都是非線性因果,它的病因是多重的、有概率的。你說你童年經曆不好就會有強迫症,那跟你一起長大的哥哥卻沒有強迫症,這很正常;你說你壓力大就會有強迫症,但有人壓力比你還大卻沒有強迫症。所以,我們到現在也說不清楚強迫症到底是因為什麼而發生的。
那接下來還要搞清楚,不要混淆病因和導緻發病的因素,這是兩回事。什麼叫病因?比如說,大腸杆菌對于拉肚子而言是病因。那麼什麼叫作導緻發病的因素?比如這個人本來就有強迫性的傾向,結果遇到了一個重大的危機,導緻強迫症發作,那個重大的危機就叫作導緻發病的因素。這兩個東西看起來非常像,所以我們平常很難區分。如果你把導緻發病的因素當作病因來看待,那顯然是錯了,這是作者提醒大家的。
現在嘗試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首先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第二個就是基因領域,基因領域大有可為,因為很有可能将來會找出相似的基因,使得強迫症的治療方式變得不一樣。第三個就是動物行為學,在猩猩、猴子這些群體中也會出現強迫性行為,我們人類的強迫行為有可能是從動物時期就流傳下來的。還包括認知-行為模式,當我們的認知出現了問題,我們的認知出現了偏頗的、不正常的模式,如果能夠找到這個不正常的模式,把這個模式解決掉,那這個人的病症就可能會變好。還包括功能神經影像學,通過腦部掃描,看看你在出現強迫行為的時候,你的大腦中到底是哪一個腦區在工作。還包括神經行為學模式,這些都在研究的過程中。
在診斷強迫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強迫症和很多病症可能會很像,假如你誤診了,用錯了藥,會導緻強迫症變得更麻煩,而不是變得更好。
比如重度擔心不是強迫症,孩子中考,你心裡特别焦慮,這是正常的,這不叫強迫症,這叫重度擔心。人遇到了重要的事,就是會産生重度擔心,等孩子考完了中考,這個擔心就沒有了,所以這種不是強迫症。
執念也不是強迫症,比如你特别喜歡一個女孩,你就要跟她在一塊兒,你天天腦子裡想的都是她,陷入了熱戀,這不算強迫症,這隻是執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想要執着的東西,這也不是強迫症。各位注意,強迫症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侵入性的思維,一個是侵入性的行為。
癖好、壞習慣這些東西都不是強迫症,因為它不具備強迫症的重要特征。
強迫症未必出現在強迫型人格身上。我們大家都覺得,一個有強迫型人格的人才會患強迫症,其實不一定,它們并不是一塊兒發生的。
強迫性的觀念和谵妄性的觀念是不一樣的。什麼叫谵妄性的觀念呢?就是荒誕的觀念,他覺得“有人要害朕”,走在路上總覺得有人跟蹤他,這種其實不是強迫症。谵妄性觀念跟強迫性觀念的區别是什麼呢?有谵妄性觀念的人堅信這件事是真的,他是神經出了問題,堅信有人要害他,周圍就是有一個人、有一個暗殺組織整天在瞄着他,他根本不懷疑這件事,他清晰地覺得那件事是事實。
而強迫症患者的痛苦在哪兒呢?有強迫症的人自己也不清楚這件事是不是真的,他覺得“我可能有病,我為啥老這樣覺得,好幾次都打臉,好幾次都證明沒有發生這樣的事,但是我就會這樣想,我很痛苦”,所以這兩種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有谵妄性幻想的人沒有這份痛苦,他的痛苦是要被追殺的痛苦,而強迫症的痛苦來自“我總懷疑自己有這樣的問題”,這兩個病是不一樣的,治療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
強迫觀念和抑郁念頭非常接近,因為在抑郁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糾纏的、強迫的念頭。當一個人抑郁症發作的時候,他的腦海中經常出現很多強迫的念頭、畫面,總覺得自己要幹一些事,這兩個念頭是共生的。所以當抑郁症和強迫症并發的時候,對于心理醫生來講就是最難的一件事,他要調好這個藥,既能夠治抑郁症,又能夠緩解強迫症,這個确實需要咨詢專業的醫生才能解決。
拔毛症也不是強迫症。你們見過拔毛症嗎?就一個人在跟你在一塊兒說話的時候,突然把胡子拔掉了,或者把頭發拔掉了。有的人會把頭發拔得秃成一塊,就是因為他在同一個地方使勁拔,一邊說話一邊拔,不自覺地拔毛。過去很多人以為拔毛症就是強迫症的一種,其實不是。還有人拔完了毛吃掉,就是他的習慣是拔完了毛以後,放在嘴裡吃了。吃完以後會得一種病,叫作毛團并發症,那個頭發沒法消化,在體内會形成毛團阻塞,導緻肚子疼,要做手術把那個毛團拿出來。拔毛症是另外一種病,我們待會兒會講一個方法能夠治這個拔毛症,叫相反習慣方法。但是,拔毛症不是強迫症。
還有一種叫作對軀體的變形恐懼症,也不是強迫症。有一次,有一個女孩到作者這兒來找他咨詢。這個女孩說:“我有一條腿是畸形的,我不敢上街,夏天也不敢穿裙子,我到現在從來沒有談過戀愛,沒有結過婚。”然後這個醫生就覺得有點緊張,心想那腿得多難看,但還是說:“你既然來找我看了,那我看看這腿畸形成什麼樣。”那個姑娘說:“你做好心理準備,這條腿特别吓人。”然後她把褲腿拉起來一看,小腿上有一塊胎記,就是小小的這麼一塊斑。我們正常人都不會覺得這有任何問題,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胎記,但她覺得不行,覺得“我的腿變形了,我的腿是畸形的”。這是一種病,這種病叫作軀體變形恐懼症,患者會覺得自己的身體扭曲了,但是這個也不是強迫症。
性偏離也不是強迫症,比如戀物癖等性偏離的症狀。
偷竊癖也不是強迫症。有人雖然家裡很富裕,但他整天出門偷東西。他偷東西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刺激,覺得好玩、興奮。
病态的賭博也不是強迫症,賭徒賭到最後變成病态的那種狀況,也不是強迫症。
還有強迫性購物,這些病都不是強迫症,這些病很有可能是沖動控制障礙。
還包括咬甲癖,每天咬指甲,把指甲咬得豁豁牙牙,這跟強迫症是不一樣的,它并不是因為外界引入了一個侵入性的思維,導緻患者必須要用一些強迫行為來彌補。
還有一種症狀叫強迫性騷抓。你要把這些東西跟強迫症區分開,這些症狀都不是強迫症。
判斷強迫症的核心宗旨什麼呢?叫作強迫性懷疑。我們以上講的五種不同類型的強迫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患者有一種極度的懷疑:我懷疑我會寫下難聽的話,我懷疑窗子沒關上,這些觀念都包含一種強迫性懷疑。
書裡有一個例子,比如那個總怕踩到注射器的女士,在她的邏輯裡,第一步叫作侵入的、不自主的且令人不快的身體感受,這是所有模式的第一步,你首先産生了一個不愉快的感受,比如感受到了針刺感,覺得腳底下好像被紮了一下。
第二步,産生了一個評價性的想法。在她感覺腳底被紮了一下以後,就出現了一個評價性的想法。這個想法是什麼呢?“我可能被感染了,血清将會呈陽性。”她覺得自己得艾滋病了。
第三步,出現強迫行為。她産生了焦慮:“我得返回去,尋找那根紮了我的注射器。”
這是所有強迫症的标準模式,一定有一種感覺出現,有一種評價的、懷疑的想法出現,然後用一個行為來補償、彌補,這是典型的強迫性懷疑的特征。
我們需要去熟悉那些強迫症的感覺,當患者出現了這些感覺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這八成跟強迫症有關。第一個,“搞砸了”的感覺,就是這事被我搞砸了。比如一排杯子沒擺整齊,會覺得搞砸了,完蛋了,今天這個會議失敗了,因為我沒有把杯子擺整齊;這個信我沒有讀七遍,隻讀了六遍,就覺得搞砸了,我們家肯定要出事了。這些就是這種“搞砸了”的感覺。當你的内心中出現了“完了,徹底搞砸了”這種想法的時候,就有可能有強迫症的傾向了。
第二個,叫作感覺“還不到做這個事的時候”。就像那種在浴室裡的儀式感,患者就覺得還沒到最适合出門的時候,一定要找到最合适的時機。有一個高爾夫球手拖延到什麼程度呢?他本來是很厲害的高爾夫球手,但他後來徹底放棄了職業生涯。他每次到高爾夫球場以後,坐在車裡,就想找到那種上球場的感覺。他一定要找到那種感覺,才覺得自己能赢。假如今天沒有找到那種感覺,那肯定打不好。在經曆了幾次真的沒打好以後,他就越發地相信自己的這個迷信的感覺,覺得自己一定要找到那種感覺才能下車。最後,他就在車裡坐了一整天,比賽都結束了,他也不下車,就一直坐在車裡,因為他感覺還不到做這件事的時候。
還有感覺“失去自動性”,或“意識不自主且令人不快”的這種感受。就是他覺得自己不得不做,覺得那個梯子肯定會有人摔下來,我必須去把它修好,要不然我就寝食不安,這也是一種感覺。
還有感覺“一切都是必須的”,感覺“一切東西都規定好的”。比如,“我得知道這面牆是哪種灰度,這是必須的,我必須得搞清楚灰度是多少”。
還有“感知變了”或“感知不對稱”的感覺。就是我們在正常的狀況下,感知是對稱的。我們摸到這個杯子有多熱,就會感知到有多熱。但是當患者的感知不對稱的時候,他會誇大、誇張,會覺得不得了,即使發生了一些小事,他也會無限地放大。
還有這種侵入性的感受,身處夢境一樣的感覺,總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裡,分不清真實和虛幻。
這些感受就是典型的侵入性感受,侵入性感受會帶來強迫性的懷疑。“要理解強迫症,應當像我們剛才做的那樣,超越對于強迫症的嚴格定義,而去深入了解‘強迫’現象;同時也在于,努力去理解滲透到強迫觀念中的懷疑。”就是我們要知道這些人都懷疑些什麼,懷疑才是強迫症的根本,強迫症的本質是懷疑。
有一個人總覺得自己會傷害别人,所以他拿起任何東西的時候,都懷疑這是一把刀。比如他的家人遞給他一支筆,他要問:“你确定這不是一把刀嗎?”你跟他确定了不是,他才敢寫字。别人給他什麼,他都要問:“你确定這不是一把刀嗎?”因為他總懷疑自己拿到了一把刀,這就是那種深度的懷疑。還包括我們前面說的“你真的愛我嗎”這樣的例子,都是有深度的懷疑。
強迫症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作完美主義的圖式、不容存疑的圖式。咱們的大腦不是完美的,不像計算機,計算機如果記住一個東西,那就肯定不會錯,但是人的記憶是有彈性的,會添油加醋,會變化,搞不好我們的記憶就是錯的。我們普通人能夠和這個錯誤共存,就是雖然我們腦海中有點不确定的東西,但會覺得差不多就行了,就過去了;但是強迫症患者不能跟這個稀裡馬虎的東西共存,他一定要搞清楚這是不是一把刀,或者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數了多少遍,一定要弄明白,或者要确認手上确實沒有細菌了,絕對零細菌的這種感覺。這就是強迫性懷疑的本質,強迫症患者需要有一個完美主義的圖式,假如沒有這個完美主義的圖式,他就覺得不行,不能夠接受。
我們了解了強迫症,接下來我們來看怎麼打敗它。用什麼方法呢?第一招,就是這個作者最推薦的,也是他用得最多的方法,叫作認知行為療法。有一個工具叫作EPR,EPR是“預設了慣例化回應的情境療法”的簡稱。用這種方法治療的患者,51%都出現了顯著的改善,90%的患者都減少了30%以上的強迫行為,還是比較有效的。
這裡邊行為療法是根本,它适用于那些自我批評者。比如這個人總擔心踩着針頭,她自己也覺得自己有病,她覺得“我真不應該這樣,但是我受不了啊”,這種人适合用行為療法直接治療,因為她自己知道自己有問題,這是一類。我們先說這一類。
那怎麼做呢?就是你得知道,雖然強迫行為可以減緩不适感,但是如果你一味地放縱自己的強迫行為的話,你的病就會越來越嚴重。比如你說“我洗一百遍手,我會覺得舒服,讓我洗吧”,你就會越洗越厲害,甚至洗到兩百遍。所以強迫症患者的家人、朋友要知道,不能讓患者用這種方式來緩解自己内心的焦慮,你要幫他勇敢地去面對。
第一步,用表格記錄自己的認知病狀。你首先得建立一個清單,把自己所有的強迫行為一個一個地列出來。你要先回答一些問題:
1.強迫思維會在何種事件或情境下被激發?
2.它們是怎麼樣的?
3.侵入念頭出現時,你會對自己說什麼(評價性的想法)?
4.此時會伴随何種情緒?
5.你會做出精神或行動上的強迫行為嗎?會做些什麼?
6.若不做出強迫行為,在你看來會發生什麼?
7.你是否嘗試過不做出強迫行為?如果是,發生了什麼呢?
8.你是否會回避那些迫使你直面強迫症的情景?例如哪些情景?
這就是一個表單。作為一個患者,你要想治療自己,或者你想幫你的親人治療,首先就要記錄他的強迫行為。
第二步,選擇一個長期目标。比如那個讨厭圖爾的女士,她的長期目标就是“我可以去圖爾旅行”,這是第二步,叫作選擇一個長期目标。
第三步,構建練習等級。這個很好玩,比如治療那種怕髒的強迫症時:
1.從外面回來後不洗手,用指尖觸摸擱物架上的某個小擺件,然後不能擦拭它。
2.從外面回來後不洗手,将擱物架上的小擺件整個握在手裡,然後在不擦拭它的情況下把它放回去。
3.在不洗手的情況下觸摸一個開關,然後不能擦拭它,也不能放棄使用這個開關。
4.穿着在外面穿的衣服坐在椅子上,然後不能擦拭椅子,也不能放棄使用它。
5.随意坐在任何座位上。走到哪兒都随意坐,哪兒有座位就坐。
6.穿着在外面穿着的衣服躺到疊好的床鋪上,之後不可以進行任何強迫儀式。
7.在家裡接待某人長達一小時,之後不能進行任何清掃。因為這類強迫症患者家裡就不能來人,來了人就一定要大掃除,甚至扔東西,覺得這實在受不了。
8.邀請某人到家裡吃晚餐,之後不能清潔任何地方,包括其使用過的衛生間,并且繼續正常地使用它。對于很多正常人來說,這一點已經做不到了。
9.在相同條件下邀請兩個人。
10.在家裡招待五六個人,随後不做出任何強迫儀式。
11.在家裡接待30個人,過後不可把整個家大掃除一遍。
我覺得這是矯枉過正,30個人到家裡都不能打掃一遍,這是什麼日子!但他就是為了治病,就是為了讓你适應家裡來人的情況,家裡可以有細菌,可以有外來入侵的東西。這真不容易。這就是EPR療法。
構建這個練習等級以後,第四步就開始應用EPR療法。
第五步,使用雙重束縛療法。雙重束縛療法特别有意思。很多強迫症的患者都有迷信心理,都會有一個侵入性的念頭,他覺得“我心裡的想法肯定會實現”,覺得很害怕。所以,我們要利用好他這個心理。什麼叫雙重束縛療法?作者要求強迫症患者用筆寫下一份承諾書,這份承諾書是這樣寫的:“本人×××,保證堅定、嚴格地遵守×月×日的抗強迫練習。一旦發生我不遵守這一莊嚴承諾的情況,我擔保我希望拉馬涅爾醫生,以及所有我愛的人在未來的幾個月内慘死。”這個拉馬涅爾醫生就是這本書的作者,他說“你就這麼寫”,要求患者寫這樣的保證書。這種保證書對于普通人來說可能沒那麼大效果,因為他們會覺得這不可能發生,但是強迫症患者會非常認真地對待。這就叫作雙重束縛療法,就是要給患者施加壓力去做這樣的事。
第六步,針對精神強迫行為的EPR療法。我們前面講的都是行為層面的療法,讓你不要做什麼事,從行為上去矯正你,這個相對容易一些。但假如是精神強迫行為,比如我看到了一個壞人,我一定要想辦法看一個好人,你控制不了我,因為這是我在腦海中出現的念頭,這種強迫症怎麼治療呢?作者用的辦法是大聲朗讀法。為什麼要大聲朗讀?心理醫生認為,一個人在大聲朗讀的時候,他的精神是不能分神的。所以當你出現分神痛苦的時候,想那件特别糾結的事的時候,就念一大篇文章來矯正你的那個想法。
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女士總覺得自己的兒子會死,所以她在生活中每天都會出現很多強迫性的行為。比如她每天一定要看到一定數量的長壽的人,她家裡邊攢了很多活了一百多歲的人的照片,她沒事就要拿出來看一看。她覺得如果自己不看這些長壽的人,她兒子就會死,所以她很痛苦。這個醫生怎麼治療她呢?醫生給她寫了一篇文章,每當她想到兒子可能會死的時候,就要大聲地把這篇文章念出來。你聽聽看,這篇文章這樣寫的(她兒子其實沒死,活得好好的):
“今天過節。我去殡儀館給我的兒子弗朗索瓦選一口棺材。我沒有選帶軟墊的橡木棺,而是選了一口低端些的松木棺。我不會為了他的死亡而讓自己破産。我沒有選擇厚葬,而是選了樸素的葬禮。最讓我不悅的,是菊花的價格。我讓人制作了一個簡單的小花圈,配上銘文‘緻弗朗索瓦,愛你的媽媽’。我知道弗朗索瓦的死亡該歸咎于我不再做那麼多的強迫儀式了,而這又歸咎于這可惡的行為療法和拉馬涅爾那個庸醫。希望他快點去死!所幸,我為弗朗索瓦的葬禮協商到了一個好價格,從殡儀館出來時,我決定組織一個豐盛的聚餐。比起死人,當然還是該給活人多花費一些。再說了,有的地方還慶祝人們的死亡呢。那麼,聚會萬歲!永别了,弗朗索瓦!”
她的兒子沒有死,但是她總覺得自己如果不做那些迷信的、一整套的儀式,她的兒子就會死,所以醫生就告訴她每天念這篇文章。這位女士肯定念不出口,覺得這太痛苦了,接受不了自己詛咒兒子去死。但是,在她被這個醫生逼着念了幾次以後,她覺得談論死亡沒有那麼恐怖。即使是說出“棺材”“死”這樣的詞,她也覺得沒關系、習慣了。這就是治療精神性強迫行為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講另外一部分,可以用認知療法治療那些不認為自己有問題的強迫症患者。這些患者的大腦裡有“強迫症軟件”,這種“強迫症軟件”導緻他沒有反思,不覺得自己有問題,他隻是覺得“那萬一有可能呢,那地上萬一有針頭呢,這也沒什麼問題”。雖然他并不确定,還心存懷疑,但是他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問題。他依然有強迫症,覺得就是應該确認一下,覺得不确認一下不行。
這類患者不會配合你做前面那些事,因為前面那些治療方法都是已經認定自己有問題的人才會去做。那這些人怎麼辦呢?治療這些人的辦法是,想辦法改變患者處理信息的方式。書裡寫了強迫症的認知療法要達到哪些目标。
第一個目标,要讓侵入的念頭普通化。首先你得知道,大家都會有侵入性念頭,我們每個人都會莫名其妙地出現一個念頭。
第二個目标,不要将侵入念頭歸咎于自己,也不因此懷有負罪感。就是這些念頭的出現是不自主的,所以沒有人應該為這些念頭負責。
第三個目标,識别出評價性自動思維,并且去改變它們。我們前面說過強迫症思維的第二步是評價,當你産生了一種感覺,然後産生了一個評價,你要識别出那個評價,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這樣想。
第四個目标,識别并幫助打消那些中和性的念頭。中和性念頭,就是患者想去做一些事來中和這個糟糕的想法。
最後一個目标,更新有功能障礙的認知圖式,改變它們或令它們變得溫和。
舉個例子,某位患者的侵入性念頭是腦海中出現了一個壞人的形象,覺得 “糟糕,今天要倒黴”,他想到了一個壞人,就覺得自己要倒黴。那麼評價性思維是什麼呢?“如果我什麼都不做,我會失去我的品格,變得像這個人一樣。”所以他一定要再去看一眼孔子,看一眼聖人,這樣才能夠改過來。中和性念頭就是,自主地在腦海裡看到某個好人的形象。這三步就是他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從侵入念頭、評價性思維到中和性念頭,這就是病态的一個過程。
那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哪兒呢?在評價性思維,我們要不斷地質疑那個評價性思維。如果你的評價性思維是“如果我不回去找地上的針頭,我就要出事”,那麼你就問問自己,有多少人每天在地上找針頭?這條街走過多少人,有幾個人死了?你要不斷地提醒自己這個問題。
反思自己的評價性思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辦法。看看别人是怎麼做的,别人會這樣做嗎?别人不會的話,那就沒事。這叫作偏移法,看看别人是怎麼做的。原來我總覺得坐飛機危險,一個大鐵塊每天在天上飛來飛去,覺得很害怕。後來我怎麼安慰自己呢?那些名氣比我大得多的人,他們坐飛機的次數比我多多了。一天到晚坐飛機、一年買三百多張機票的人都有的是,人家好好的。這就是偏移法,看看别人是怎麼做的。
有一個餐館老闆很痛苦,每天回到家就覺得煤氣竈沒關,然後他就一定要想辦法跑回去,把門打開,把煤氣關了,然後再來一遍,再回去,很痛苦。後來這個醫生給他治療,怎麼做呢?這個醫生幫他算,說:“你開店多少天了?”老闆回答:“一共幾千天。”醫生說:“這幾千天裡有沒有出現過忘關煤氣竈的現象?”老闆回答:“沒出現過。”醫生說:“沒出現過就好。就算你今天忘關了,有多大可能會着火?你還有自動報警系統。而且即使你沒關,你的員工會關嗎?”就是幫他算各式各樣的可能性。算到最後的結果是,沒有關火并且引發火災的可能性隻有864萬分之一。醫生給他算出一個很具體的數(864萬分之一),然後問他:“發生概率為864萬分之一的一件事,你覺得發生的可能性大嗎?你這輩子中過嗎?”老闆說:“沒有,沒中過。”醫生說:“行,理解了吧。”就是讓他理解這件事沒那麼恐怖。
還包括責任占比評價法。比如,由于你沒有把地上的樹葉撿掉,有人滑倒了,這事你要承擔多大責任?雖然你說這有可能發生,但是算來算去,這件事落在你頭上,你要承擔多少責任?結果一算,其實跟你沒關系,沒人會找你的事。這就是慢慢地去調整。
還有重新定位我們的認知圖式。常見的強迫症的認知圖式是什麼呢?“高估危險性、高估責任、完美主義、不容置疑、高估想法的重要性、控制思維的重要性”,就是他認為所有發生的一切都跟自己的想法有關,隻要自己想了這樣的事,或者沒有做這個儀式,就會出現那樣的狀況。這是典型的非理性、典型的迷信,全都存在着大量的高估、大量的完美主義。所以,你得重新構造你的認知圖式。
為什麼我們說《思辨與立場》那本書很重要呢?就是你要經常性地質疑自己的想法:我的想法真的那麼重要嗎?我少走了一個台階,就會導緻今天倒黴嗎?我看到一隻黑貓過馬路,我今天就一定會倒黴嗎?其實不會。實際上我們過度地誇大了自己的想法,我們覺得自己心中所想就會對現實世界産生沖擊波一樣的力量,這是自欺欺人、是騙人的。所以,要質疑并改善自己的認知圖式,建立一個更科學的認知圖式,多學一學批判性思維、自我反思,然後慢慢地把自己調整成一個相對比較正常的狀況。
接下來還有藥物療法。這部分咱們不能展開講,因為咱們不是藥物專家。藥物療法就是好好去看病,去找大夫。我們可以講的是什麼呢?第一點,不要對藥物有過度的恐懼。我們很多人非常不負責任地說“是藥三分毒,你看你現在精神挺好的,把藥停了,來跟我打太極吧”,實際上跑步、打太極都不能随便地替代藥物的治療,一定要去咨詢醫生。所以,我們應該打破對藥物的恐懼。
第二點,有效的劑量。醫生讓你吃多少量,你得吃夠,如果劑量不夠是治不了病的。還有我們要知道,藥效是有時間周期的。藥物一定是在大概幾周以後,才會慢慢地出現療效,所以你要有點耐心。
而且,藥物療法和前面講的認知行為療法最好配合起來,你不一定非得隻選一種,這兩種療法配合起來效果會更好。
很多人關心拔毛症的問題。有一個治療方法叫相反習慣療法,就是你在做拔毛的這個動作之前,展開一項不兼容的活動。什麼叫不兼容的活動呢?就是隻要你做了這件事,就沒法拔毛。你要先觀察自己拔毛的行為,做一個測評,看看自己一般在什麼情況下會拔毛。有很多人喜歡打電話的時候拔毛,一接電話,手就不自覺地去拔頭發。因為打電話容易焦慮,所以一接電話,就容易去拔頭發。這個醫生給的建議是什麼呢?每次你接電話的時候,手裡拿個啞鈴。當你手裡拿個啞鈴,你就不會拔毛。所以,當你手裡提一個重物的時候,你就會做出相反的行為。
如果你不是在接電話的情況下拔毛,而是在别的情況下想拔毛,那麼當你出現拔毛沖動的時候,立刻把雙手交叉,這樣你就沒法拔了。所以,隻要你出現了那種想動手拔毛的沖動的時候,就把手交叉在一起。這個叫相反行為,就是當你做一些讓你沒法實施這個動作的行為時,就有控制的效果。
除此之外,要長期地學習放松,做一些放松練習,包括呼吸和肌肉放松。在你緊張的時候,你自己是沒有感覺的。當你緊張的時候,你的身體一定是僵着的,你的肩是聳起來的,你會僵很長時間,而你自己不知道,最後發現怎麼渾身疼呢。自己生了一天的氣,也覺得渾身疼。為什麼?因為你的肌肉始終是這樣僵着的。你得有意識地讓自己的身體放松,坐在這兒,調整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的呼吸,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
還包括實施用于強化新行為的策略。比如,假如我能夠堅持一個月不拔毛,我就獎勵自己養一隻小狗。你為了能夠獲得養一隻小狗的權利,你就要忍住,因為你能獲得獎勵。如果你出現了一些進步,要及時地表揚自己、讓周圍的人也表揚你,說你進步了,能解決這個問題了,這就是正面的引導。
還有就是推廣成果的精神訓練。你可以從拔毛這一件事入手,推廣到更廣泛的地方,讓自己的精神控制能力變得更強。
最後還有一種叫頑固型的強迫症,通過簡單的吃藥和行為療法沒法改變這種強迫症。怎麼辦呢?這就要做腦部的電刺激,當然前提是患者要自願,他得自己同意去做這樣的事,你不能強迫他去做。
最後講一些困擾大家的問題。有父母說:“我的孩子有強迫症,我很難過,我覺得是我把他們搞成了這樣。”醫生說:“不用,你不用過度自責。”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并不知道強迫症的病因是什麼,我們并不清楚強迫症是不是因為父母的壓力或者其他壓力造成的。當然你現在可以對他好一點,可以減少他的壓力,但是不用自責,因為自責沒用,而且未必是你的原因。
還有,我們該不該跟周圍的人談論自己有強迫症?你們覺得該不該跟周圍人說自己有強迫症?該不該說“我最近聽了樊老師講的那本書,我發現我就是強迫症”?不要談。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人隐藏自己的強迫症是一種治療行為。比如反複擦桌子這件事,你心裡覺得這麼做不對,所以當你看到熟人來了,你就會停下來,假裝沒事。雖然那張桌子讓你覺得難受,但你隻會盯着它不動,因為你的周圍會有外界的壓力,周圍會有人盯着你,這就會形成一種治療的可能性。但是假如你豁出去了,你跟别人講“我就這樣,我就有強迫症”,那就沒辦法了,即使身邊有再多的人,你也會去擦,這種行為會導緻你更加放縱。所以,不要跟别人說自己有強迫症,這是有療效的,讓周圍人對你的約束形成一種壓力,你就很有可能會慢慢地調整和改變。
那麼強迫症會不會遺傳?如果你有強迫症的話,那麼你的孩子有強迫症的可能性是10%。普通人患上強迫症的概率是1/50,你的孩子患強迫症的概率會從2%上升到10%。但這也是個好消息,因為如果你有強迫症,你的孩子90%都不會有。這也是一個可以安慰自己的好消息。
還有,我們該不該配合強迫症患者的強迫行為?如果家裡有個人是強迫症,你能不能說“我現在知道你是強迫症,但是我愛你,你就繼續吧”?不能,這就相當于給他提供“毒品”。所以,我們不能夠配合患者的強迫行為。那怎麼辦呢?這個作者給出的建議是,假如你還想和他在一起生活的話,首先,在他做對了的時候,你要鼓勵他。他今天做出了努力,沒有做那麼過分的事的時候,你要鼓勵他、表揚他。他做錯了的時候,不要說他,也不要生氣,因為你知道他有這種病。所以,在治療的過程當中,你隻需要關注他做對的時候,而不需要過度地關注他沒做對的時候,這樣會有助于幫助他改變。
我在講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特别深切的體會,就是很多患者很孤獨,尤其是很多有嚴重強迫症的患者,他們是非常孤獨的,他們總害怕自己瘋了,當他們做那些瘋狂的事的時候,又不敢跟别人講,覺得自己可能是瘋了,非常孤獨地在恐懼中生活。所以,我們講這樣的一本書,就是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強迫症到底是怎麼回事,它并不神秘,用知識來打破我們過去的無知和恐懼。
希望患者朋友不管強迫症程度如何,都不用太過緊張,有問題我們就直面它,然後一步一步地改進。如果大家身邊有這樣的朋友,也希望大家能夠把這本書推薦給他們,幫助他們早日了解自己,走出強迫症的陰影。謝謝大家,我們下周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