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安史之亂後的唐玄宗

安史之亂後的唐玄宗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2 17:05:45

安史之亂後的唐玄宗?高适(700—765),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在唐朝衆多的著名詩人當中,他是唯一獨當一面的“戎帥”,晚年曾為淮南節度使、劍南西川節度使,杜甫稱他“總戎楚蜀”《舊唐書·高适傳》載:“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适而已”,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安史之亂後的唐玄宗?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安史之亂後的唐玄宗(安史之亂時的高适)1

安史之亂後的唐玄宗

高适(700—765),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在唐朝衆多的著名詩人當中,他是唯一獨當一面的“戎帥”,晚年曾為淮南節度使、劍南西川節度使,杜甫稱他“總戎楚蜀”。《舊唐書·高适傳》載:“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适而已。”

高适幼年喪父,青壯年時期窮困落魄,一直過着耕讀、遊曆的生活。天寶十二年(753),經人推薦,53歲的高适進入河西(甘肅武威)節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書記。這是他一生的轉折點,從此登上政治舞台。

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從範陽(北京)起兵南下,一月後攻占東都洛陽,形勢異常緊張。唐玄宗命哥舒翰率軍二十萬,防守潼關。高适由河西返回長安,任左拾遺,轉監察禦史,輔佐哥舒翰守潼關。

哥舒翰本想堅守潼關,但玄宗再三逼其出戰,他“恸哭出關”。天寶十五年(756)六月,潼關失守,主帥哥舒翰被俘。高适逃奔長安,上表“請竭禁藏、募死士抗賊,未為晚。”玄宗不聽,倉皇逃往成都,行至馬嵬驿,被迫缢殺楊貴妃。高适追至河池(陝西鳳縣),上《陳潼關敗亡形勢疏》,極言不可諸王分鎮各地。不久,擢升谏議大夫。

至德元年(756)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是為肅宗,尊玄宗為太上皇。同年十二月,肅宗授高适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命其平定永王李璘之亂。詩仙李白此時正在李璘幕府中,同遊梁宋、齊魯的昔日好友,現在卻成了敵人。高适統兵渡淮之前,先“移檄将校,絕永王,俾各自白。”李璘部署很快土崩瓦解。至德二年(757)二月,李璘敗亡,叛亂平定,李白也被下獄。

因宦官李輔國的讒毀,高适被罷去兵權,左遷東都(洛陽)太子少詹事,對高适來說,這是一次嚴重的挫折。乾元元年(758)初夏,高适赴任洛陽。次年三月,唐軍在相州(安陽)被史思明所敗,士庶驚駭四散,高适又西奔長安。

乾元二年(759)五月,59歲的高适被授于彭州刺史(今四川彭縣)。同年底,流離失所的杜甫也來到成都,對這位昔日的患難好友,高适經常予以資助,二人詩文酬唱,友誼至死不渝。高适不但善于治軍,也善于理政,他“政存寬簡”,以解民“倒懸”。

上元二年(761),高适任蜀州刺史,平定了梓州(三台)刺史段子璋叛亂。代宗寶應元年(762),他平定劍南兵馬使徐知道叛亂。他為穩定蜀地,支援國家平定“安史之亂”,做出了重要貢獻。廣德元年(763),高适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率軍抵抗吐蕃的進攻,但因雙方力量懸殊,師出無功。

廣德二年(764)初,64歲的高适被召還京,升任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海縣侯。永泰元年(765)正月,病逝于長安,終年65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