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公民防疫基本行為準則二?來源:【華聲在線】華聲在線7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琪 實習生 孫昕 楊祎莎 廖瑩 吳雨霜) 新冠防控方案第九版《公民防疫基本行為準則》實施以來,引起廣泛關注,新的規定意味着什麼?如何更好地實施?湖南省疾控中心組織專家對此進行解讀,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健康科普公民防疫基本行為準則二?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來源:【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7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琪 實習生 孫昕 楊祎莎 廖瑩 吳雨霜) 新冠防控方案第九版《公民防疫基本行為準則》實施以來,引起廣泛關注,新的規定意味着什麼?如何更好地實施?湖南省疾控中心組織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12個行為準則長期堅持
湖南省疾控中心應急辦主任、主任醫師劉富強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防疫措施進一步優化,大家要繼續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積極配合、科學防疫,遵守公民防疫基本行為準則,培養健康行為習慣,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義務,也是保護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有效措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将公民防疫行為準則作為一種社會文明風尚和健康生活方式長期堅持下去。
最新版《公民防疫基本行為準則》包括12個方面:
勤洗手、科學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禮儀、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1米線、常通風、做好清潔消毒、保持廁所衛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核酸檢測、疫苗接種。
做好手衛生,是預防傳染病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做好手部衛生,關鍵是勤洗手。
科學佩戴口罩是市民防範傳染病的有效手段,外出應該随身攜帶備用口罩,摘取口罩需慎重考量所處環境。就醫時,擁擠時,乘電梯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進入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時,要戴口罩。
夏季要經常通風、保持室内空氣新鮮流動能夠很好地改善室内環境,減少疾病的發生。
健康生活方式是身體健康的基石,也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方式。應倡導簡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出行,減少不必要的聚會活動。如非必要,盡量不前往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外出進入農貿市場、商超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應有意識地與他人保持1米距離,盡量避開人流高峰,縮短停留時間。
分餐是一種健康的進餐方式,無論是集體還是家庭用餐,都提倡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最大可能地減少“病從口入”的機會,防止餐桌上的交叉感染,防止疾病的傳播。
日常消毒有講究
對于清潔消毒,湖南省疾控中心消毒與感染控制科副科長、主任技師夏昕表示,日常居家,如果沒有明确的感染源,一般以清潔為主、消毒為輔。但有三個消毒的重點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第一是冷凍食品和餐飲具,餐飲具的消毒建議以物理消毒為主。第二是快遞的外包裝,尤其是來自境外或者疫區的快遞包裹,建議适當防護後進行非接觸式的收取,使用醫用酒精或者500毫克每升以下濃度的含氯消毒劑對包裹六面進行濕式噴灑,作用一段時間後再拆封,并做好手衛生。第三個重點就是空調的過濾網和進出風口的定期清洗和消毒,這些都是非常容易藏污納垢和滋長細菌的位置。
日常的地面、牆面和物表不建議頻繁的進行化學消毒,多清潔、多通風就可以了。
核酸檢測保證“應檢盡檢”
湖南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副科長、主任技師黃一偉介紹,核酸檢測的目的是為了找到新冠病毒存在的證據,檢測結果呈陽性,則證明該人已經感染了病毒,可能存在傳染性。而開展核酸檢測有利于快速識别傳染源,查明感染鍊條,阻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蔓延。
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株具有傳播更快、潛伏期更短、隐匿性更強的特點,我們必須要以快制快,快速開展多輪核酸檢測,更好保證檢測準确度,及時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鍊,才能用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所以不論是常态化疫情防控還是本土疫情處置,均需做好核酸檢測工作,保證“應檢盡檢”。
疫苗接種“應接盡接”
湖南省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副科長、副主任醫師方明禮表示,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通過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人體會獲得免疫力,如果做到應接盡接,則能構築人群的免疫屏障,一方面能保護個體,減少發病、住院、重症和死亡;另一方面能減緩或阻止疾病在人群中傳播的速度和強度,所以建議沒有接種禁忌的人群應接盡接。
老年人群多有基礎性疾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原有疾病可能會加重,發生重症、死亡的風險遠遠高于一般人群。新冠病毒疫苗能有效預防新冠肺炎重症及并發症,接種兩劑或者三劑新冠病毒疫苗的死亡率遠低于沒有接種新病毒冠疫苗的人群。
呼籲老年朋友:還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建議盡早去接種,完成基礎免疫6個月以上還沒有打加強針的,建議盡早去接種加強針。
本文來自【華聲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