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于一身。——白居易《長恨歌》
衆所周知,皇帝後宮有佳麗三千能夠得到寵幸奢侈無比,但能與皇帝合葬的女人更是難能可貴。一般來講,隻有母儀天下的皇後才有資格與皇帝共同進入皇陵,除此之外皆會進入陪陵。
然而,在與康熙皇帝合葬的五個女人裡,卻隻有四個是皇後,那麼還有一個人是誰呢?她憑什麼能夠住進皇陵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第一位是孝誠仁皇後赫舍裡氏,她是康熙稱帝後的第一任皇後。
赫舍裡氏是輔政大臣一等公索尼的孫女,議政大臣領侍衛内大臣噶布喇的女兒,他的父親和外公都是清朝的肱骨之臣,為朝廷的發展做出了許多貢獻。
另外,赫舍裡皇後人也是知書達理、大家閨秀,在康熙四年被康熙帝冊立為皇後,康熙八年誕下了嫡長子承祜,由此觀之成為康熙帝的皇後也是無可厚非的。
德符厚載,詩書禮樂,既表範于六宮。
本身她的身份就無比尊貴,又生下了屬于皇室的嫡長子,可以說赫舍裡氏早期的日子一帆風順。
然而,在康熙十三年,她誕下嫡次子胤礽不久後崩逝,時年二十一歲,谥曰“仁孝皇後”。
自此,赫舍裡氏短暫的一生畫上了句号,以皇後的身份最終和康熙帝共同葬于景陵。
仁孝皇後崩。
如同國不可一日無君一般,朝臣們也不會允許一個國家長時間沒有皇後,故而在赫舍裡氏之後,康熙帝又一次冊立了皇後,這位皇後就是孝昭仁皇後鈕钴祿氏。
從身份背景上來看,她是清初開國五大臣額亦都的孫女,也是四大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家世的顯赫、地位的尊崇,使她在康熙十六年成為了康熙帝的第二位妻子。
咨爾妃鈕祜盧氏。乃公遏必隆之女也。
但是僅僅過了幾個月,鈕钴祿氏的這份殊榮便如風一般消逝,康熙十七年就崩逝于坤甯宮,谥曰孝昭皇後。
在康熙二十年,入葬景陵地宮,成為了和皇帝合葬的第二個女人。
經曆過兩任皇後的去世,康熙帝的心裡已經有了心結,他開始将重心放在處理朝廷政務上,很長一段時間不再提起後宮事非,朝臣們上谏請求冊立皇後的奏折也被他一次又一次的駁回。
此後,康熙帝隻是寵愛于康熙十六年被冊封為貴妃的佟佳氏,康熙二十年時他為給天下和朝臣一個交代,他将佟佳氏晉封皇貴妃,代管後宮大小事務,但是卻始終不曾冊立下一任皇後。
直到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病重,康熙帝常常關懷着佟佳氏,經常下了朝就去佟佳氏的寝宮探望。
為了滿足佟佳氏最後的心願,這一年的七月初九日,康熙帝将她冊立為皇後(孝懿仁皇後)。
茲仰遵慈谕、命以冊寶、立爾為皇後。
然而,佟佳氏隻享受了不到一天的皇後待遇就在次日崩逝了。康熙帝為此悲痛不已,親制挽詩悼念佟佳氏,又追谥佟佳氏為孝懿皇後,後又稱孝懿仁皇後。
有了皇後的頭銜,佟佳氏最終得以陪葬于景陵,以皇後身份和皇帝共同葬于皇陵。
這一次過後,康熙帝是徹底地寒了心,認為自己命裡克妻,直到最後去世,他再也沒有冊立過任何一個皇後。
剛才所說的三個女人,都是在康熙帝在位時被冊立為皇後,于是才有資格與皇帝合葬。
至于這康熙帝的第四位皇後,其實是在康熙帝去世之後追封的,她就是孝恭仁皇後烏雅氏、康熙帝的第四位皇後。
烏雅氏的身份并不算尊貴,隻是一個包衣護軍參領之女,是膳房總管額森的孫女。這樣的身份自然沒有什麼家族靠山,也沒有什麼爵位功勳,也是當不了皇後的。
德妃原是隸滿洲正黃旗包衣,包衣護軍參領威武之女。
因此,烏雅氏升的每一次位分都是她自己的努力,都說母憑子貴,烏雅氏就很好的印證了這句話。
她在生下兩個兒子之後,康熙二十年被晉封為德妃,後來她又生下了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雖然這些孩子并沒有使得康熙帝繼續給她晉升位份,但是作為多個皇子皇女的生母,烏雅氏德妃的地位在宮裡也是十分穩固,在宮裡的日子也過得順風順水。
烏雅氏當上德妃之後,也并不想着繼續去争取更高的位分,她知道自己家族的地位不足以支撐她走向母儀天下的位置,于是她改變了思路。
出于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她将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其孩子們也不負所望,尤其是她的長子胤禛。
在經曆了殘忍又漫長的奪嫡之路後,康熙六十一年胤禛即位,史稱雍正帝。雍正帝即位後,便将自己的生母德妃烏雅氏尊為聖母皇太後,拟上徽号曰仁壽皇太後。
世宗即位,尊為聖母皇太後。
烏雅氏在康熙生前沒能當上皇後,可由于她的兒子很有能力,她最終依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成為了太後、統領後宮。
也許是福薄,也許是心願已了,在雍正即位後的第一年,烏雅氏就崩逝于永和宮,享年64歲。
烏雅氏雖然是在皇帝死後追封的皇後,但也占了個皇後的名頭,所以她成為了與康熙帝合葬的第四個女人,享受了死後葬在皇陵的權利。
皇帝賞賜,臣子之母入皇陵前幾位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皇後生前冊封那是名正言順,皇後死後追封也在情理之中,但這與康熙帝合葬的第五位女子卻沒有皇後身份,此人究竟是誰呢?
話還得從胤禛參與九子奪嫡開始說起,九子奪嫡這一路上的艱險與辛苦在史書上都多有記載,當時康熙皇帝的兒子有二十四個,其中有九個參與了皇位的争奪。
這幾位皇子使盡渾身解數,或者赢、或者死,沒直接參與奪嫡的皇子的呢,幾乎也都選擇了輔助九位皇子中的一位參與奪嫡,其中輔助胤禛的是十三阿哥胤祥。
胤祥在這件事發生前一直頗得康熙帝寵愛,尤其是他那一手好字、一顆純臣之心,讓康熙帝一直對他青睐有加。
但為了幫助胤禛奪得皇位,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受到了廢太子一事的牽連,被圈禁了很長一段時間。
不過,康熙帝對這個兒子還是喜愛的,僅僅一年後就把他放了出來。解除圈禁後,胤祥依然兢兢業業的忠心于胤禛,在胤祥的幫助下胤禛最終登上了皇位。
胤禛即位後,胤祥依舊忠心耿耿的為他辦事,雍正帝胤禛對于胤祥這個大功臣可謂是十分滿意和信賴,隔三差五的給予胤祥各種賞賜,錢财土地、金銀珠寶這些東西多的數不勝數。
後來雍正帝覺得這些都是身外之物,得賞賜一個能夠徹底打動胤祥的東西,思來想去就想到了要追贈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為皇考皇貴妃。
谥号敬敏、陪葬于景陵 。
就這樣,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就成為了和康熙帝合葬的第五個女人, 這一舉動也使得胤祥受寵若驚、感激涕零,此後更加用心的為雍正帝鞍前馬後。
同樣,雍正帝也開創了從此以後不僅僅是皇後可以入帝陵,皇妃也可以從葬帝陵的慣例,受到後世推崇。
總的來說,這五個女人各有各的命運,丈夫寵愛也好、母憑子貴也好,終歸是大浪淘沙夢一場,後人隻能在此唏噓感歎一番了。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文獻:《清史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