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鳴于九臯,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人在郊野裡散步,耳朵聽到了鶴的鳴叫,卻沒有看到鶴的身影,看到了魚在深淵裡流動,卻無法親近。眺望到遠處的山上,有可以磨砺玉器的珍貴石頭,卻無法得到。
詩人用這四個比喻,來形容那些隐居在山上的人,詩人想尋訪他們為國所用,卻不知道怎樣才能找到這些隐居的賢人。
幽幽沼澤仙鶴鳴,音傳四野聲嘹亮。魚兒深淵潛潛行,或在渚邊擺尾停。遊園此處何歡樂,檀樹高高樹蔭濃,稀疏灌木生其下。他山之上有佳石,可以替我磨玉英。
幽幽沼澤仙鶴鳴,音上九霄聲嘹亮。淺淺渚灘魚兒停,轉瞬便已潛深淵。遊園此處何歡樂,檀樹高高樹蔭濃,低矮楮樹生其下。他山之上有佳石,可以替我琢玉器。
這是一篇尋求隐士的詩歌,詩人用了飛翔的仙鶴,深淵裡的魚、高高的檀樹,他山上的佳石來比喻隐居的賢人。詩人希望能夠尋找到他們,将他們邀請到自己的身邊,用他們的智慧來治理國家。
在中國,還有一個有關求賢的節日。這個節日叫寒食節。在這一天,人們是不會用火煮飯的,而隻吃冷食。
為什麼要這樣呢?
這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一名隐居的賢人。這位賢人叫介子推。他曾經追随晉國的公子重耳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
等重耳回到晉國,當上國君之後,重耳想請介子推當官。但是介子推沒有接受,而是跑到了深山裡隐居起來。為了尋找隐居在山中介子推,重耳犯一個錯誤,他下令在山上放火,希望把介子推逼出來。可是,等山火熄滅之後,也沒有看到介子推。
最終,大家在山上發現了介子推的屍體。重耳悲痛萬分,隻有把介子推好好安葬。
大家被介子推的故事感動,把介子推去世的那天定為寒食節,在這一天,大家都要禁火,隻吃一些瓜果。
下面,就跟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個故事。
在春秋時期,現在的山西一帶有一個晉國。
有一年,晉國發生了一件大事。晉國的國君晉獻公娶了一個叫骊姬的妻子。骊姬得到國君的寵愛後,開始陷害晉國的公子們。
太子申生被害死,公子重耳則逃了出去。
晉國有很多人追随着逃亡的重耳,介子推就是其中一個。
逃亡的道路很艱辛,他們先在附近的翟國居住了一段時間,準備觀望一下國内的局勢。但很快,他們發現翟國也呆不住了。大家卷起行李,逃往齊國。他們想到齊國找一份工作。
在路上,發生了一件事情。
其中一個人不見了。
這個人叫豎頭須,豎是太監的意思,這位可以稱為頭須公公。頭須公公在這一行人當中,地位比較低,但因為身體動過大手術,反而被賦與了一項重要的工作:财務兼出納,管錢的。豎頭須不見,那自然是卷款潛逃了。
重耳從晉國出來時,身邊有十來位賢人,可以說,他是帶着半個晉國智囊團在流浪。可偏偏這半個晉國的團費都在豎頭須一個人的身上。
這個就太嚴重了,好不容易湊齊這筆差旅費,現在剛出國就變得一窮二白。這個慘烈的事故告訴我們,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萬一不小心籃子倒了,所有的雞蛋就都破了。
沒有了錢,是繼續前行,還是返回翟國?經過讨論,大家決定繼續前行。吃穿是小事,空着手回到翟國,對這一群視榮譽為生命的士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接下來的日子在重耳的記憶裡,大概隻剩下餓這個字了。這個團隊開始實行嚴格的食物供給制度,食物統一由趙衰來管理。每天按時按量,誰多吃了一點,另一個就要少吃一點。身為食物總管,趙衰沒有私底下偷吃一點東西。
有時候,就是這樣緊張的供給也保證不了。
直到有一天,什麼吃的也沒有了。重耳坐在地上,哀歎道:現在要是有碗肉羹吃就好了。
聽了重耳的話,介子推站了起來,表示自己願意去找找看。
大家都不相信,連飯都找不到,何況找肉呢?
介子推離開了,過了很久都沒有回來,大家猜測,介子推是不是過不了苦日子逃跑了。
正在這時,介子推回來了,他腳步有些踉跄,手裡卻捧着一個罐子,興奮的走到重耳的面前。
“我找到肉羹了!”
重耳嘗了一口,真的是肉羹的味道。
“你從哪裡弄來的肉羹?”大家好奇的問道。
介子推苦笑答:“我四處都找不到肉,沒辦法,隻好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了一塊下來,做成了肉羹。”
重耳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靠着這些随從的忠誠,重耳渡過了人生旅途上最饑餓的一段時光。
接下來,重耳帶領着随從到過齊國、鄭國、曹國以及楚國,最終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了晉國。重耳當上了國君,他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這時候,自然到了感謝大家的時候。
重耳最先感謝的是他的舅舅狐偃,在流浪的十九年,一直是他的狐偃鞭策他。事實上,不等重耳感謝,舅舅先提醒了重耳。
從秦國回晉國,經過黃河,在船上時,狐偃突然跑到重耳的面前,遞上一塊玉璧,說是送給重耳的送别禮物,現在,我就要離開您去隐居了。
重耳很奇怪,眼見我們就要成功,你這是幹什麼?
狐偃解釋道:“臣牽着馬繩跟着您巡行天下,臣的罪過很多,我自己都清楚犯了那些罪,何況您呢?請您批準我離開!”
重耳明白過來,這是狐偃以退為進,要求重耳以後不要忘了他。
重耳将玉璧投入水中:“如果我不與舅舅同心,有如此水。”
狐偃心滿意足,回到國内,重耳第一時間對他老人家進行了封賞。平心而論,還鄉團中,狐偃功勞最大,輩分最高,第一個領賞也是應該的。
可有一個人竟然也跑來領賞。這就讓重耳奇怪了。這個人是豎頭須,就是那位把團費拐走,害得重耳在衛國要飯,介子推割肉給重耳吃的人。
據有的史書介紹,這位堅頭須卷款潛逃之後,倒沒有胡亂花掉。而是跑回了晉國,用這些錢四下打探消息,謀求重耳回國的方法。
大概考慮到這個原因,重耳還是控制住了自己的火氣,隻是表示自己正在洗頭,不方便見客。
吃了閉門羹,豎頭須不慌不忙,請門人給國君帶一句話。
“原來君上在洗頭啊,洗頭時頭朝下,心也不正,難怪不見我。行,那我走了。不過,我想請問一下,在外面牽馬的是仆從,在國内為他守國就不是嗎?要是君上仇恨留在國内的人,甚至連我這樣的人都不諒解,隻怕君上要恨的人就多了。”
聽到這句話,重耳連忙跑了出來,請堅頭須進去。他已經聽說了豎頭須話裡的玄機,接不接見堅頭須已經不是原諒的問題,而是重耳怎麼看待沒有跟他流亡而是留在國内的人。
還鄉團的團員是需要重賞的,但也不能忘了留守的大夫們。萬一處理不當,搞得晉國再一次分裂就不好了。
所有的人都得到了獎賞,隻有一個人例外。
介子推消失了。
當日回晉國渡黃河,狐偃明為請辭,實為邀功。介子推受不了這虛僞的一幕,哈哈大笑起來。
“公子能夠回國,這是上天的支持,你卻在這裡邀功,太羞恥了,我不願與這樣的人同行。”子犯是狐偃的字。
說完,介子推乘着船離開,從此再沒有出現在重耳的面前。
在十九年的流浪生涯中,介子推沒有離開過,他甚至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充饑。可在要成功的時候,他選擇了退出。在他看來,榮耀與賞賜是對自己的一種羞辱。
介子推回到了闊别已久的家中,老母還健在。十九年前,介子推穿着件破衣服,背着破包出了家門,現在還是一身破衣服,背着當年的破包回家來。
母親十分驚訝。她已經聽說了,兒子跟随的公子重耳當了國君,怎麼還空着手回家呢?她勸兒子去找重耳。至少也應該讓重耳知道他現在的處境。
介子推拒絕了,他表示語言就是身上的花飾,現在我的身體都想隐藏起來,怎麼會再展現自己的花飾呢。
母親知道這樣的決定意味着貧寒的生活,但她依然決定支持兒子的決定。
“你能做到嗎?如果能,我跟你一起歸隐。”
母子兩人一起跑到了山裡,過着原始人的生活。這時,終于有人看不下去了。
介子推的随從跑到晉國宮城,在宮門前挂了張一牌子,上面寫了一行字。
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
所謂龍者,就是指重耳,所謂五蛇,當然是狐偃、趙衰及介子推這些跟随重耳的人,其他四位已經登堂入室,隻有介子推這條蛇,現在不見了蹤影。
重耳看到後,這才想起那個清瘦的臉孔,當然還有那碗特别香的肉羹。
一定要找到他!
重耳親自前去尋找,但茫茫群山,實在不容易找到,于是,重耳将整座山封給了介子堆,這個山就介山。
據一本叫《呂氏春秋》的書講,重耳尋人心切,下令放火燒山,試圖逼出介子推。結果把人家母子燒死了。後人為了紀念介子推,特地搞了一個不生火的節日:“寒食節”。
這就是為了尋找隐居山林賢士的故事。那個在園林裡徘徊,尋找他山之石以攻玉的人,是不是特别像重耳呢?
而介子推啊,就像一隻沖天的仙鶴,一隻深潛的大魚,一棵高高的檀樹,一塊遠山的佳石,永遠讓人牽挂卻難以接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