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樓紅糖丨義烏是“糖蔗之鄉”,種蔗制糖已有400餘年曆史。上世紀20年代,義烏紅糖在西湖博覽會上榮獲特等獎。近代義烏人雞毛換糖,就是把紅糖制成姜糖,換取雞毛等零碎物品,搖着撥浪鼓幹出了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城。
義亭鎮西樓村,被稱為“義烏紅糖第一村”,保留着如今為數不多的榨糖作坊,以及全套古法榨糖技藝。西樓村制作的傳統義烏紅糖,呈嫩黃而略帶青色,散似細沙。味甜、無渣、略帶清香,這是義烏人喜歡的味道,也是義烏人堅守了三百多年的傳統老味道。
匚 又是一年紅糖季,這裡的空氣都是甜的
來到西樓村,是一個冬日的下午。汽車駛過鄉間的公路,經過成片的糖梗地,不少農人在地裡揮舞着鋤頭。剛靠近村口,一股香甜的氣息已經撲面而來。與一般農村冬季的蕭瑟與清閑不同,西樓村裡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村口作坊門口的紅糖售賣區,人來車往,好不熱鬧。作坊的另一側,很多人正在卸貨,待榨的糖梗堆積如山。但要說真正熱鬧的,還是在榨糖作坊裡。
一進得作坊,頓時感覺被一股香甜的氣息整個包裹住,我不由得咽了口口水,請原諒一個吃貨的情不自禁。隻見作坊裡幾十口大鍋糖水翻騰,煙氣彌漫,每個人都在緊張地忙碌。一直走到最後一口鍋,濃稠的糖汁被舀出,制成塊糖、細糖、還有晶瑩閃亮的紅糖麻花,讓人食指大動。就是在這樣一個氛圍裡,我們見到了西樓村紅糖合作社的負責人——樓志衛。
匚 舊時光裡的香甜氣息
經過一番交流,我發現眼前這個瘦削的老人有些不苟言笑。當談及小時候的榨糖趣事,他的臉上露出了真摯的笑容。早年間,在金華義烏地區的鄉間,幾乎每個村落都有紅糖作坊。當作坊裡開始散發出香甜的味道,孩子們就知道,“年”馬上就到了。
每到這個時節,孩子們就守在糖槽邊,一節糖梗握在手中,等到糖汁倒進糖槽的那一刻,立馬把糖梗伸進糖槽左右打轉。一轉眼,就裹上了一層糖汁,晶瑩剔透,煞是誘人。孩子們舉着在村裡奔跑,不時咬上一口,快活得不得了。
義烏還有用紅糖制作年糖的習俗:每年臘月,家家戶戶用米、粟、花生、豆、芝麻等烘炒,拌上調煮的紅糖,制成凍米糖、粟米糖、芝麻糖、花生糖等多種“年糖”,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香甜。
匚 小村的日子,并不是隻有甜
榨糖需要許多人合作,經濟效益低,如今的義烏地區,紅糖作坊已經少之又少,隻有西樓村一帶還堅守着這門祖輩傳下來的手藝。近些年,紅糖價格開始上揚,村民們日子過得還不錯。附近有些人覺得有利可圖,開始摻雜白糖制作紅糖,并以極低的價格沖擊市場,說起此事樓志衛一臉的氣憤:“我們村絕不可能有這樣的事。我們有規定的,隻要發現有假,一塊錢罰一萬。你買一斤紅糖15塊,要是假的,賠你15萬。”
西樓村有800多畝紅糖,從立冬開始收割糖梗開始,紅糖作坊就得晝夜不停地工作到小年夜甚至年三十,直到每家的糖梗做完為止,因此榨糖除了苦重,還極為熬人。各家榨糖的順序由抽簽決定,因此誰要買到假貨,一對比榨糖日期表,立馬就能查到是誰家的糖。這也是西樓村村民引以為傲的一點“我們從不做假貨”。
然而,貨真價實不見得有好的經濟效益。在2012年,西樓村的紅糖一斤隻有幾塊錢。一度讓有些村民想要放棄種糖梗。這兩年好了一些,可誰也無法預料接下來的市場又會如何。在拍攝間隙,樓志衛拿出生姜糖、芝麻糖招呼我們:“你們嘗嘗看,我們這個糖真的是好東西。”
微信公号:谷雨
淘寶店鋪:谷雨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