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先驗邏輯和辯證邏輯

先驗邏輯和辯證邏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0 17:12:27

本文作者:張仲濤,博士,南京工業大學教授

先驗邏輯是康德的先驗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先驗邏輯是研究關于科學知識的邏輯條件的學說,是關于怎樣獲得科學知識的方法論學說,它系統地探讨與研究了從人類的認識能力和認識結構方面尋找科學知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基礎。在科學方法論史上,康德是從近代自然科學到現代自然科學承前啟後的人物,其方法論思想具有獨特的重要意義。

邏輯實證主義即邏輯經驗主義系現代西方哲學流派之一。二十世紀初為維也納學派所倡導,因其學說的核心是邏輯分析的可證性而得名。該學派的一些觀點對現代科學方法論亦有重要影響。本文試從先驗邏輯與邏輯實證的聯系和區别方面作一些探讨。

康德的工作是從休谟那裡得到啟示的。牛頓時代,自然科學獲得了空前發展。在宏觀領域牛頓科學有着驚人的預言和解釋能力。但英國經驗論者休谟清楚地注意到,牛頓科學是建立在因果律基礎上的,因果律是人們通過歸納經驗得來的,而歸納又怎樣證明其正确性呢?需用經驗證明。而用經驗證明歸納的隻能是一種循環論證。這樣就使牛頓科學的哲學基礎出現了危機。然而康德卻深信自然科學中存在着确定的因果律,康德正是從這一角度去研究其先驗邏輯而為牛頓科學提供哲學基礎的。

先驗邏輯是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一書的核心内容,是關于認識論和邏輯的學說。它在内容上可分為二大部分:先驗分析論和先驗辯證論。在先驗分析論中主要讨論知性問題,在先驗辯證論中主要讨論理性問題。康德所謂的知性是指主體自我對感性對象進行思維,将特殊的、沒有聯系的感性對象加以綜合,使之成為有聯系有規律性的科學知識的一種先天認識能力。

康德認為知性用一套範疇來綜合感覺經驗材料,也就是範疇對從經驗通過歸納得到的判斷加以邏輯的規定,從而使判斷具有普遍必然性,由此便形成先天綜合判斷,這是一種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又增加新知識的判斷。康德認為,一切真正的科學知識都是由先天綜合判斷構成的,先驗分析論為認識真理提供先天的條件,知性的認識活動是用範疇作判斷,在判斷中實現綜合。例如,就太陽曬,石頭熱這一現象來說,康德認為感性隻告訴我們兩件孤立的事實:一是太陽曬在石頭上;一是石頭溫度升高了。這兩件事實之間有什麼聯系并未告訴我們,我們隻有用頭腦中先天具有的因果性範疇去思維,才能把兩件本來孤立的事實聯系起來,說太陽曬是石頭熱的原因,石頭熱是太陽曬的結果。

如果說方法論是對邏輯的應用,則康德的先驗邏輯不是邏輯而是方法論,它表明如何對經驗來運用邏輯。所以,先驗邏輯就是知性用範疇綜合經驗的一種方法論。這些範疇是:

(1)量的範疇,包括單一性;多數性;總體性。

(2)質的範疇,包括實在性;否定性;限制性。

(3)關系的範疇,包括實體性;因果性;共存性。

(4)模态範疇,包括可能性;存在性;必然性。

一共十二個條件範疇。

理性在康德那裡是指一種要求把握絕對的、無條件的知識,即對自在之物的一種先天認識能力。所謂自在之物在康德看來是存在于人感覺和認識之外的客觀實體。康德認為理性雖然有一種要求認識自在之物的傾向,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們隻能把握現象世界而不能把握物自體,如果人們真要去把握物自體,隻有借助知性的十二個範疇,此外别無他法

然而在知性學說中已經證明,知性範疇隻能适用于現象世界,不能應用于物自體。康德說:吾人一切知識自感官進達悟性(即知性)而終于理性。這就是說人們通過感性和知性的結合在現象世界可獲得科學知識,而理性硬要超越現象世界用知性範疇規定物自體,便會不可避免地陷入不可解決的矛盾二律背反。

這樣,像世界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有限與世界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無限;在世界原因的系列裡有某種必然的存在體與在個系列裡一切都是偶然的等正題和反題,都能得到合乎邏輯的論證,康德由此認為人類的認識不可能把握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從唯心主義的先驗論走向不可知論。當然,康德的二律背反揭露了思維的辯證法因素,接觸到了辯證思維的問題。

康德的先驗邏輯是其批判哲學的方法論基礎,它為認識真理提供先天的條件,使經驗知識帶上普遍必然性,它斷言自然科學中存在着确定的因果律,從而為自然科學争得了地位,并提供了哲學基礎。

先驗邏輯和辯證邏輯(先驗邏輯與邏輯實證主義)1

邏輯實證主義是在羅素和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原子主義的直接影響下形成的。在羅素看來,哲學史上争論多年的重大哲學問題,如世界的本質是物質還是精神,以及物質與精神的關系等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而隻是由于語言中的邏輯混亂造成的,因此,隻要在邏輯上作出必要的澄清,這些無謂的争論就可得到解決。羅素說:真正的哲學問題,都可歸納為邏輯問題,這一思想直接成為邏輯實證主義主要觀點之一。

維特根斯坦的“全部哲學是語言批判的命題”是其哲學思想的中心,也是邏輯實證主義的一個主要原則,它是對羅素的哲學的本質是邏輯這一命題的進一步闡述。在繼承羅素、維特根斯坦等人觀點的基礎上,邏輯實證主義認為一切科學命題都是并且僅僅是對事實有所斷定并可被證實的經驗命題,數學命題和邏輯命題則是對事實無所斷定的、必然的命題。而關于外部世界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之類的哲學命題,不屬于這兩者,無所謂真假,所以是無意義的假命題。

由此出發,它們提出取消形而上學的口号,認為多種不同的哲學體系,不過是按照各自主觀約定的法則構造起來的各種不同的語言體系,并認為哲學的任務就是邏輯分析,即找出證實那個給定的命題的真或假的方法,或稱之為可證實性的科學方法論。卡爾納普說:科學哲學的任務是對科學作邏輯分析,或者說是對科學的語言系統作句法分析。邏輯經驗主義的學說核心是經驗證實原則。這個原則認為,隻有能被經驗證實或證僞的命題,才是有意義的科學命題,否則是毫無意義的假命題。邏輯經驗主義的這個原則表面十分重視經驗,實際上片面擴大經驗的作用,而會導緻否定理性思維的意義。它與日益發展的現代物理學不相協調,因為現代物理學所研究的微觀客體不能被經驗直接證實,因而五十年代以後,它随着物理學的進一步發展而逐漸衰落了。

由于邏輯經驗主義者代表人物衆多,觀點龐雜,這裡僅從其整體上和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觀點上把它與康德作一比較。

01. 它們都主張哲學應為科學服務

先驗邏輯與邏輯實證主義都主張哲學應為科學的發展尋找邏輯根據。哲學從古希臘羅馬時期到康德時期,大體經曆了主要研究本體論問題,到中世紀為神學作論證,再由近代理性派與經驗派在認識問題上的争論而轉變為在主體的認識中尋找自然科學和科學實驗方法的邏輯條件的階段。為此,康德專門建立了他的先驗邏輯來研究這一問題。康德是西方哲學史第一個自覺地為科學作論證,為科學尋找邏輯條件作為哲學的根本任務和性質的人。而邏輯實證主義則主張哲學必須抛開傳統的形而上學問題、價值和倫理道德問題。僅僅以邏輯分析為科學服務。例如,石裡克說:哲學和授義活動是一切科學知識的開端和歸宿,有人說哲學為科學大廈提供基礎和屋頂,這樣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給科學大廈提供基礎,實質就是為科學尋找邏輯根據;為科學大廈提供屋頂,實質就是從哲學高度為科學作論證。由此可見,在哲學的根本性質和任務上,邏輯實證主義的觀點與康德的觀點是有一緻之處的:哲學應該轉向,即哲學應為科學作論證。在這一點上邏輯實證主義顯然是受到康德影響的。

02. 它們都拒斥形而上學

康德先驗邏輯與邏輯實證主義者都拒斥形而上學。康德的方法論即關于科學知識的邏輯條件的學說,明确提出科學知識的對象和範圍,也就是用以建構科學知識的時空形式、範疇形式隻能适用于經驗。康德以自己的批判哲學為根據,對以前盲目追求絕對真理的形而上學體系作了系統的批判。

他認為過去的形而上學陷入了三種假象:把心靈當作精神實體,斷言心靈不朽;把世界當作給定的整體,作出種種不同的臆斷;把上帝當作絕對的實在,肯定它必然存在。康德認為理性神學、理性形而上學和理性的心理學是先驗幻相,而不是科學的對象,它們提出的理性體系不屬于科學知識體系的範圍。認識的對象隻能是現象,物自體屬于人永遠不能認識的範圍,當人的理性應用超越經驗範圍的感性、知性的形式去認識物自體,就必定産生謬誤,康德将靈魂不死、上帝存在和意志自由等形而上學的命題都歸屬物自體的領域。

邏輯實證主義之拒斥形而上學,主要認為它是無意義的。邏輯實證主義否認存在實體、上帝、自由和必然等所謂永遠不能解決的問題,認為不是存在這類問題不能解決,而是實際上根本沒有這樣的問題,或者隻是一些所謂似是而非的問題。卡爾納普說:傳統形而上學中的大部分争論是毫無結果和用處的。

傳統形而上學的命題之所以無意義,主要是由于以下幾點:首先,形而上學的一些語詞是無意義的。例如:本質、神、始基、絕對、客觀精神等等都是無意義的。其次,形而上學命題都是違背邏輯句法的。如“數字7神聖嗎?”“凱撒是一個質數”等都是假陳述。所以卡爾納普說:假陳述有兩類:一類是包含一個被誤認為有意義的詞;另一類是組成句子的詞雖然有意義,但是以一種違反句法的方式湊在一起,因而并不構成一個有意義的陳述。形而上學整個是由這些陳述組成的。

什麼叫違背邏輯句法呢?卡爾納普解釋說:所謂違背邏輯句法是指概念的類型混淆,如上例中的“凱撒是一個質數”,句中人的名稱和數的名稱屬于不同的邏輯類型;人的謂詞(比如将軍)和數的謂詞(比如質數)也屬于不同的邏輯類型。這種混淆與日常語言中的不一樣了,再不能譯成邏輯上正确的形式,是假陳述。

第三,認為形而上學命題無所斷定。英國哲學家艾耶爾指出:事實上,形而上學既不表達一個重言式命題,又不表達一個經驗假設,并且,因為重言式命題和經驗假設構成有意義命題的整個的類,所以我們有理由下結論說,一切形而上學的斷定的都是沒有意義的。

第四,形而上學命題都是違背邏輯規則的。如G弗雷格曾經指出,在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中,就存在着很多違背邏輯規則的地方。當然對于這一點康德早就明确反駁過了。

從上面邏輯實證主義拒斥形而上學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邏輯實證主義者一方面堅持了康德批判理性形而上學的立場,另一方面從語言的邏輯分析方面豐富了康德的批判。當然同時也應該看到邏輯實證主義拒斥形而上學與康德批判形而上學的不同之處:康德批判傳統形而上學的方法含有辯證的因素,康德指出形而上學是對理性的誤用,因此對形而上學不能采取簡單的态度。理性形而上學不是科學知識的對象,但還是可以成為人的思考對象與信仰對象,這裡康德給信仰留下了地盤。而實證主義對形而上學卻采取簡單的、機械的甚至完全的排斥态度,認為它對科學完全沒有意義。卡爾納普說,這個領域裡的全部斷言陳述全都是無意義的。

03. 分析判斷綜合判斷/分析命題綜合命題

萊布尼茲與休谟是區分分析判斷和綜合判斷的最初進行者。萊布尼茲将真理區分為理性真理和事實真理。前者的标準是矛盾律,後者的标準是充足理由律。休谟将知識分為理性知識和事實知識,理性知識具有普遍必然性,而事實知識具有或然性。

康德在總結萊布尼茲與休谟等人理論的基礎上,将判斷區分為分析判斷與綜合判斷。康德說:各種判斷,無論其來源以及其邏輯形式如何都按其内容有所不同。按其内容,它們或者僅僅是解釋性的,對知識的内容毫無增加;或者是擴展性的,對已有知識有所增加。前者可稱之為分析判斷;後者可以稱之為綜合判斷。

邏輯實證主義基本接受了康德的這種區分,并且認為這種區分是合理的。正如卡爾納普所說:有一些陳述,其真實隻是由于它們的形式,其它陳述,其真假的判定在于記錄句子。因此它們是經驗陳述,屬于經驗科學範圍。邏輯實證主義者隻是将康德的用詞稍加改動,将兩處判斷稱為命題;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命題與判斷之間盡管有些差别,但有許多情況下含義是一緻的。

邏輯經驗主義者認為,分析命題是指謂詞含意包括在主詞的含意中的命題,它的真以其句法形式或符号組合即能判定,沒有必要考慮它的特殊内容,原因在于它的有效性與那種特殊内容無關。綜合命題是指謂詞含意超出主詞含意的命題,其真與否,不能由分析它們的主謂詞來判定,必須依賴經驗觀察。分析命題具有普遍必然性,邏輯和數學命題屬于分析命題;綜合命題不具有普遍必然性,經驗科學的命題,如物理學和化學的命題屬于綜合命題。邏輯經驗主義的這種思想正是與康德關于判斷的分類是聯系着的,同時也就是繼承康德關于兩種判斷劃分的思想。

但是邏輯經驗主義與康德區分兩種不同判斷(命題)的目的是不同的。康德區分兩種判斷是為了構造他的先天綜合判斷,先天綜合判斷是一種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又能對已有知識有所增加的判斷,目的是為了建立未來形而上學真正的科學,康德認為隻有先天綜合判斷才能構成科學知識。而邏輯實證主義區分兩種命題的思想,是為了拒斥形而上學。在他們看來形而上學命題既不能根據矛盾律來判斷其真假,又不能根據經驗來證實其真假,所以形而上學命題既不是分析的,又不是綜合的,而是無意義的,應通過語言的邏輯分析将形而上學命題從哲學中清除出去。

盡管兩者在許多地方有聯系之處,邏輯實證主義也在思想體系上繼承了康德的某些觀點。但應看到兩者在整體上仍有重大區别。

01. 對哲學的态度不同

首先它們對哲學是否是科學所持的态度不一。康德關于科學知識的邏輯條件的學說認為哲學是一種知識體系,是科學,并且深信能将哲學建立得象數學和自然科學一樣的一門科學。康德指出:此等學問之成功,自必使吾人傾向于模拟進行程序,以其同為理性知識,就此等學問能類推及于玄學之限度之内,應屬可能之事也。那麼康德怎樣來建立他的科學的哲學呢?這就是其科學方法論先驗邏輯。

邏輯實證主義則認為哲學不是一種知識體系,它不屬于科學。如石裡克曾說:哲學不是一個命題體系,它不是一門科學。我們現在認識到哲學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活動體系,這一點積極表現了當代的偉大轉變的特征,哲學就是那種确定或發現命題意義的活動。可見,邏輯實證主義不認為哲學是科學,而認為它是一種活動體系,哲學的使命在于使命題得到澄清。而康德則認為哲學和數學、自然科學一樣是科學。這是康德學說不同于邏輯實證主義的地方之一。

02. 分析方法不同

其次,兩者之間的又一大差異在于,先驗邏輯是一種意識分析,邏輯實證主義則是一種語言分析。康德力圖闡明科學的客觀有效性,為此他用先驗邏輯來取代由洛克和休谟發展出來的知識心理學,他的探究方法與作為意識極點的意識的綜合統一相關聯。根據這一先行概念,康德提出了他的先天綜合法則即關于諸如感性、知性和理性等心理能力的功能法則,以取代休谟的心理學聯想法則。而感性、知性、理性屬于意識的範疇。所以先驗邏輯實質上乃是意識分析。

這與邏輯實證主義是不大相同的。邏輯實證主義不僅對心理能力不置一詞,而且連作為科學知識主體(與科學客體相對立)的意識問題也幾乎不在它的讨論之列。邏輯實證主義者實質是以科學語言的邏輯句法分析和邏輯語義學來取代康德先驗邏輯的這些重要内容的。所以邏輯實證主義的主張實質是語言分析。

03. 方法論不同

另外,從方法論的角度看,兩者又有較大的區别。在康德看來,把感性同知性結合起來,使認識涉及内容,同對象相一緻才能取得科學知識,而先驗邏輯正是這種真理的邏輯。先驗邏輯作為關于認識能力的知性和理性學說,它以規定這種知識的起源、範圍及客觀有效性以及怎樣獲得科學知識為其主要任務。這種方法論,本質上是從經驗與理性的結合出發,對科學知識所作的動态分析,它涉及到科學知識的發現、發展和證明的問題。

邏輯實證主義則認為一切科學命題都是并且僅僅是對事實有所斷定并可被證實的經驗命題,并認為哲學的唯一任務就是邏輯分析,即找出證實那個給定命題的真或假的方法,或稱之為可證實性的科學方法論。這種方法論,本質上是從經驗主義觀點出發,對科學知識所作的靜态分析。它涉及的僅僅是科學證明的問題,而沒有涉及科學的發現和發展的問題。

04. 對西方哲學産生的影響不同

最後,從兩者對西方哲學産生的影響上看,康德認為知識來源于感性與理性的結合,它反映出既要重視經驗,又要重視理性,二者缺一不可。這一思想批判了當時的唯理論與經驗論,這在西方認識論發展史上是一個巨大的躍進。康德确信經驗科學中确實存在着因果關系,它是由人加到經驗對象上去的。康德的這一思想雖有唯心主義成份的,但它表現出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消極的而是能動的主體,批判了當時法國唯物主義的消極反映論。這對于辯證認識論的發展有着重要的積極意義。

康德的某些辯證思想為黑格爾創立辯證邏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來源。康德關于知性作判斷,即用範疇去綜合經驗對象而形成的先天綜合判斷實際上就是辯證邏輯的具體概念普遍、特殊和單一的辯證統一的概念。辯證論邏輯正是關于運用具體概念的辯證思維的邏輯。康德的辯證思想和概念方法論是隐含地包括在他的先驗邏輯之中的。黑格爾把它們提煉出來,通過創造性的改變和發展,創立了辯證邏輯。總之,康德的哲學對當代西方哲學的影響是較為全面的。正如前聯邦德國邏輯實證主義者施太格缪勒所說:把現今哲學和以往的哲學聯系起來的許多曆史線索中,對康德哲學的關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康德對于有關實在的知識的說明和他對理性形而上學的批判,形成了認識論和形而上學曆史上的轉折點。今天中隻有少數的哲學家的觀點不是以探讨康德觀點方式為特征的。

康德方法論思想中最有影響和貢獻最大的是用概念去綜合經驗對象,他的這一思想對于從近代科學的推理的發現邏輯到現代科學的概念的發展邏輯這一方法論的轉變提供了理論依據。這一轉變是由愛因斯坦完成的,而愛因斯坦的方法論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康德批判繼承的結果。

先驗邏輯和辯證邏輯(先驗邏輯與邏輯實證主義)2

而相對說來,邏輯實證主義的影響面就要小得多了。邏輯實證主義經曆了幾十年的變化和發展,已經失去了它在維也納時期的面貌。其思想對當前西方哲學中影響主要表現在:哲學應當轉向,即哲學應成為科學的工具,為科學作論證的思想;對科學語言的意義澄清等思想都對當代西方哲學的發展開辟了新的方向。此外,數理邏輯及其形式化的研究方法對當代自然科學和數學發展也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邏輯經驗主義在繼承與發展康德思想的同時,也反對康德認識論中的先驗唯心主義成份,抛棄了他的有關先天理論,主張科學應立足于經驗的立場上。邏輯經驗主義不是哲學史中經驗主義的簡單複生,而是和數理邏輯、量子邏輯等理論充實起來的新經驗主義,從而在更高的基礎上,堅持與發展了哲學應為科學服務的思想。但顯然,邏輯經驗主義者自身的局限性亦來自他們對哲學的根本性質、任務的主張的偏頗。

微課推薦

01 20位哲學家醍醐灌頂的生命策略

普通人學習哲學,并不是要做學問,而是想從哲學中獲得啟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經驗上,不斷地思索、懷疑、反思······從而組織成自己的哲學,找到應對各種問題的方法。

這門哲學課程将圍繞人生中有關孤獨、愛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個“大問題”展開,每個“大問題”分為5講,為你講述海德格爾、亞裡士多德、叔本華、尼采、加缪、柏拉圖、薩特等20位古今哲學家的思想體系,從中探索出屬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先驗邏輯和辯證邏輯(先驗邏輯與邏輯實證主義)3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學史的智慧課程

這門課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書式的哲學導論直接扔給你,而是精心地把艱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動的故事和輕松的講述,用一整年的時間,通過104堂課程,帶你一點點了解漫長的哲學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講人會為你解析《存在與時間》《理想國》《沉思錄》《會飲篇》等20本經典哲學著作的精華内容。涵蓋古希臘羅馬哲學、近代早期西歐哲學、德意志古典哲學、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等内容。

先驗邏輯和辯證邏輯(先驗邏輯與邏輯實證主義)4

03 100 部文藝作品的哲思與啟示

每堂課程開始,主講人都會以一部電影,一本小說或一首樂曲切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從鮮活的感情經驗和體悟出發,再上升到哲學性的疑問和反思,讓聽衆更輕松地打開哲學思考大門。

另一方面,好的文藝作品除了娛樂的功能,背後還包含着一種生命體驗、一種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藝作品背後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先驗邏輯和辯證邏輯(先驗邏輯與邏輯實證主義)5

先驗邏輯和辯證邏輯(先驗邏輯與邏輯實證主義)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