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明道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達到最完善的境界”,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明德明道止于至善?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止于至善”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西漢時的官員、學者戴聖在《禮記·大學》開篇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意思是說,大學的道理,在于彰顯自身的光明德性,在于親愛民衆,在于精益求精、使自己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明白要止于至善,才能确定志向;确定了志向,オ能随遇而安心靜無雜念;心靜無雜念,才能思慮周詳;慮事周祥,才能有所收獲,達到至善的境界。
萬物都是有本有末,萬事都是有始有終,能夠明了本末、終始的先後次序,就知道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就接近明白事物的道理了。
《大學》與《中庸》一樣,原是《禮記》中的一篇文章。到了宋代,人們把它們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相配合。後來,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撰寫了《四書章句集注》,《大學》便成了“四書”之一。
朱熹和程頤等宋代著名學者認為,《大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将其列為“四書”之首。
在《大學》中,戴聖提出了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的三綱領,以及為了達到這“三綱”而設計的八條目(“八目”)——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是儒學為人們所展示的包括“内修”和“外治”兩方面的人生進修階梯,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