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吳敬梓,字敏軒,安徽全椒人。出身于“世代書香”的名門望族,全椒吳氏在清初曾經顯赫一時,“五十年中,家門鼎盛”。到了吳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時期則已逐漸敗落,也正是這一墜入困頓的過程讓吳敬梓窺破了世間的真相,他“有瑰意與琦行,無捷徑以窘步”,自三十六歲後便絕意于科舉,也拒絕朝廷的征辟,不再走傳統士人出仕為官、顯親揚名的道路,而是隐居于南京,将自己的才華、情感和對社會的深沉思考,貫注于《儒林外史》的寫作之中。
内容簡介
《儒林外史》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它的内容假托明代,實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實有其人。全書沒有一個連貫的故事情節,而是用一系列相對獨立的故事串聯而成。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狀态為中心,從揭露科舉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醜惡靈魂入手,刻畫了特定時代各個不同階層的衆生相,抨擊了腐蝕士人靈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它的語言是準确、生動、洗練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諷刺手法高超絕妙,藝術上達到了較高水平。魯迅先生認為《儒林外史》的出現,“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
人物介紹
書中重點描繪了一群熱衷于功名富貴的儒林醜類,從而揭露和諷刺了科舉制度的腐朽和整個封建道德的虛僞。腐儒的典型——周進、範進;貪官污吏的典型——湯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馬靜、魯編修;正面的典型——王冕、杜少卿。從周進的哭,範進的笑,王玉輝的笑而後哭,可以看出作者筆鋒所指不是某個人,而是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因此,作者在對人物進行褒貶時,他的諷刺總是緊密地圍繞着事物的本質問題而顯示其分寸。不同的人物典型體現出了不同的思想認識價值。
主題思想
《儒林外史》以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為主要描寫對象,以批判科舉制度為中心思想,描繪了封建社會廣闊的社會生活,揭露了封建社會末期各種醜惡現象,從而揭示了這個社會必然滅亡的命運。
藝術特色
1.該書的一個顯著的藝術特色是速寫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2.成功地運用了寫實主義的諷刺藝術。
3.達到了喜劇性與悲劇性的高度和諧統一。
4.将生活之醜轉化為藝術之美。
5.小說描摹出這種普遍性的社會景觀,從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制度對人才的摧毀。
作品評價
“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通過對種種不和諧、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謬現象的揭露,注入描寫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慚、自作聰明、弄巧成拙、欺世盜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裡所說:“我們的騙子們,我們的怪物們。……讓大家笑個痛快。笑真偉大,它不奪去生命、田産,可是在它面前,你會低頭服罪,像個被綁住的兔子。”
該書一個藝術特色是速寫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斷變換的長篇小說,或者說是一部由無數短篇交替而成的長篇小說,基本上不可能通過詳細描寫其一生經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節中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世界。所以,吳敬梓把重點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從而深入細緻地表現一個相對靜止的人生相。這就如同從人物漫長的性格發展史中截取一個片斷,再讓它在人們面前轉上一圈,把此時此地的“這一個”,放大給人看。這是勾畫諷刺人物的一個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淨,情節流動迅速,好像人物臉譜勾勒一成,這段故事便告結束,而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這些精工提煉的精彩情節。
《儒林外史》語錄1. 清官難斷家務事
出自《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即使清正廉明的官吏也很難判斷家庭内部糾紛與是非。比喻家庭内部的是是非非難以說清楚。
2.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出自《儒林外史·第五五回》。意謂世态人情多趨炎附勢,對位高有錢的人百般奉承,對位低無錢的人冷酷無情。
3. 天不收,地不管
出自《儒林外史·第五五回》。比喻不受任何人管束節制,自由自在。
4.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原謂風水或在河東面,或在河西面。指河道不斷地變動,某地三十年前屬于河東,三十年後又成了河西。比喻世事變遷,盛衰無常。
5. 如入寶山空手回
出自《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好像到了到處是寶的山中卻空着手回來。比喻雖遇到了很好的機會,但卻一無所得,或不謀好處。
6. 死知府不如一個活老鼠
出自《儒林外史·第一八回》。知府:古官名,府一級行政長官。指一個下了台或死去了的知府官還不如一個活老鼠為人注意。形容世态炎涼,人情勢利。
7. 上不得台盤
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回》。指人粗俗卑下,不懂禮節,不能在席面上應酬。也指人扶助不起來。
8.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顔如玉
出自《儒林外史·第一五回》。黃金屋:指富麗的堂屋。千鐘粟:指非常優厚的官俸。顔如玉:如花似玉的美貌女子。勸學語。舊謂士子隻要刻苦攻讀,一切功名富貴華屋美人都可從書中獲得。
9. 熱鍋上螞蟻
出自《儒林外史·第六回》。比喻陷入困境,走投無路,又慌又亂。也比喻非常焦急,坐立不安。《隋史遺文》二四:這壁廂,太子與楊素是~。
10. 娃子不哭奶不脹
出自《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娃子:嬰兒。奶:乳房。小孩子不哭着吃奶,媽媽就想不起來奶發脹。比喻沒有事情,就不會自尋煩惱。
11. 夫妻無隔宿之仇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隔宿,隔夜。此言夫妻之間有争吵是正常,但不會有大的分歧與仇恨。意在勸夫妻之間應該互諒互讓、不要記恨。
12.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清,清廉。做三年清廉的知府還能積聚十萬雪花銀,那麼不清廉的知府,又将如何呢?此乃揭露清朝官場貪污腐敗盛行的現實。
13. 稂不稂,莠不莠。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稂:狼尾草,僅生穗不結實的禾草。莠:即狗尾草。稂莠皆類似莊稼而實非莊稼。
14. 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膻:羊臊氣。引申為類似羊臊氣的惡臭。此句比喻做事沒有得到好處,反倒惹來麻煩。
15. 家裡蓋帳子,外面充胖子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帳子做被子蓋,形容家境窘迫。充胖子:喻擺架子,裝門面,裝闊。意謂家境貧困卻在人前裝闊。
16. 錢到公事辦,火到豬頭爛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此以“火到豬頭爛”為喻,形象地揭示了清朝官場有錢就能通神、無錢寸步難行的黑暗現實。
17. 老不拘禮,病不拘禮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謂老年人與病人都不必過分拘泥禮節。
18. 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對自己和家庭來說:肯讀書求知是好事,努力耕種會有好收成,品德、知識、能力都往好裡學當然很好;創立事業、家業是艱難的,守住已創下的事業、家業更是艱難,知道其中的難處而努力去做就不會艱難了。這是中國農耕時代講求“耕讀傳家”的常用的基本語訓。
19.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不平:不公平,不合理。路上遇見不平事,拔出刀來幫助受欺負的一方。形容打抱不平,見義勇為。
20. 龍頭屬老成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龍頭:指科舉狀元。傳說宋代梁颢八十二歲中狀元,賦詩雲:“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奈龍頭屬老成。”後用作參加會試的老年人的祝贊語。意謂狀元屬于老成人。
21. 眉開眼笑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開是指舒展。形容非常高興的樣子。
22. 一塊石頭落了地
出自《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比喻擔心的事不要緊了,一直懸着的心放下了。
23. 夫妻無隔宿之仇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再好的夫妻都免不了會吵架,但是夫妻吵架沒有隔夜仇。夫妻之間還是吵吵架好,因為吵架是一種強力溝通。隻要把握好度,不要打定主意逢吵必赢,表達心中不滿的同時給對方留下退路就夠了,既宣洩了情緒還能增進彼此感情。而由于夫妻本身深厚的感情基礎以及大量日常溝通的機會,所謂的“隔夜仇”是肯定不可能發生的了。
24. 創業難,守成難
出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創業是十分艱難的,但是要想守住産業,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25. 昏頭昏腦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昏是指昏昏沉沉。形容昏昏沉沉、糊裡糊塗、精神不振的樣子。
26. 光怪陸離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光怪是指奇異的光彩。陸離是指各式各樣。形容奇形怪狀、五顔六色。也形容事物離奇多變。
27. 瞞天讨價,就地還錢
引自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賣方故意提出很高的價錢,買方隻肯出很低的價錢。這是描述買賣雙方讨價還價的情景,同時也深刻地揭示出了買賣雙方的心态:買方極力地擡高價格,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買方極力地壓低價格,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減少自己的損失。因此,買賣雙方的讨價還價的實質就是買賣雙方争奪利益的過程。
28. 井井有條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井井是指整齊不亂的樣子。形容有條有理,絲毫不亂。
29. 一家一計
出自《儒林外史》二七回。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财産。亦引申為一家人。
30. 花團錦簇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錦是指花紋精緻、色彩鮮豔的絲織品。簇是指聚成一團。鮮花集成團,彩錦聚成堆。也指美麗精緻的東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