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在我國的曆史悠久,早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就有了艾草的記載。而到了如今艾草依然是我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我國的曆史的發展中,衍生了不少關于艾草的俗語。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些俗語的意思。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俗語。那麼這句俗語表達的是什麼含義呢?其實這句俗語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說清明節插柳枝,端午節插艾葉。那麼為何會有這種說法呢?
首先清明插柳是因為到了清明節以後,把柳枝插在土壤中更容易存活。而到了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都會把艾葉插在大門口。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到了端午節的時候,氣溫升高,蚊蟲就多了起來。而艾草有揮發油,可以驅趕蚊蟲,所以把艾草插在大門口有很好地驅趕蚊蟲的效果。
“端午不插艾,變成老鼈蓋”,這句俗語可以理解為,端午節這一天,如果不在家門口插艾葉,就會變成老鼈蓋。這句俗語主要表達的是端午節插艾葉的重要性,這裡隻是一種誇張的手法,形容不插艾葉的後果。其實人并不會變成老鼈蓋。
俗語:家有三年艾,郎中不必來。這句俗語和上面的意思是一樣,主要突出了艾葉的重要性。這句俗語是說,家裡隻要有三年的艾,那麼家裡人就不會生病,也就不會請郎中來家中了。這句俗語最難理解的是三年艾。
何為三年艾?為何要選用三年艾?其實新鮮的艾草具有揮發油,效果并不明顯。隻有把艾葉保存三年到七年以後,等揮發油揮發了以後,艾草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這樣的艾草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因此,才有了三年艾的說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