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被北大女生談戀愛被精神控制的事情震驚了。這讓芝麻醬受到一些啟發:在現在全民焦慮的教育中,家長們注重孩子的知識水平達到了什麼樣的級别,但是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卻極度缺乏。
我們如果一味的向孩子灌輸概念,不解釋,不推理,不講邏輯,用”聽話“或者”不聽話“來評價你的小孩,這也是造成孩子經常不加思索的輕易接受某種觀點的主要原因。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面對”孩子不聽話“這個問題呢?芝麻醬今天想聊聊這個話題。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幾乎所有的爸媽都希望孩子聽話,認為自己走過的路比孩子走過的橋還多,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米還要多,但有大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為什麼呢?孩子故意跟爸媽作對嗎?還是有别的不為爸媽所知的原因呢?芝麻醬采訪了身邊所謂“不聽話”的孩子,關于不聽話的原因,這些孩子是這麼說的:
① 爸媽對我的要求太高太嚴,我做不到。② 爸媽曾傷害過我的自尊心。
③ 我對爸媽不服氣。
④ 當時我的心情不好。
⑤ 我根本不相信爸媽說的話是真的。
⑥ 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
⑦ 爸媽經常打人,我反感他們。
⑧ 我當時心很煩,誰的話也不愛聽。
⑨ 爸媽跟我說話時态度不好,不尊重我。
⑩ 爸媽總拿我跟别的孩子比,我最煩這些話。
⑪ 我經常挨訓,所以要對抗爸媽。
⑫ 爸媽經常騙我,我才不聽他們的話。
⑬ 爸媽太啰嗦,讓人煩,我就賭氣不聽。
⑭ 爸媽經常冤枉我,他們說話我聽不進去。
⑮ 爸媽總愛帶一堆人來家喝酒,我很反感。
⑯ 爸媽遇上不順心的事總會拿我出氣。
⑰ 我的話他們都不聽,他們說話我也不愛聽了。
⑱ 我覺得自己長大了,不用爸媽管着了。
⑲ 我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越聽話越沒自由。
看完孩子所說的這些原因,我們還能理直氣壯地批評孩子不聽話嗎?孩子不聽話,其實恰恰反映了爸媽對孩子的了解、理解和尊重太少了。孩子就是爸媽的一面鏡子,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育兒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孩子怎麼可以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就一定是壞事嗎?
孩子不聽話,絕大多數都不是故意跟爸媽作對,而是個性獨立發展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孩子到2歲左右,都會經曆生理上的斷乳,切斷與媽媽身體的聯系;但心理還是與爸媽(尤其是媽媽)連為一體的,對爸媽很依賴,很聽話。
但孩子總要長大,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也即要心理斷乳。從人的獨立性和社會性發展來看,“不聽話”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并不是一件壞事。爸媽若是一味地橫加幹涉或責罵懲罰,孩子也可能會變得聽話,但同時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會受到嚴重的傷害,獨立性的發展可能會停滞不前。
孩子很聽話就一定是好事嗎?
在家聽爸媽的話,上學聽老師的話,工作聽領導的話……這麼聽話的人,聽起來就是很難成大氣候哦。從現實層面上來說,那些社會上的佼佼者一般都是有自己主見的、敢想敢做敢冒險的!!如果太聽話,思考能力可能就會比較弱,有時缺少主見,做事也不果斷,大多難有獨當一面的氣勢。從這個意義上說,孩子聽話不一定是件好事。
孩子不聽話時,爸媽應該如何應對?芝麻醬給你十個錦囊,不妨試一試哦~~
态度友善:如果你跟孩子說話時态度和藹友善、音調正常,孩子更有可能認真聽你說(誰也不喜歡兇巴巴的高八度音節呀)。
情緒激動時,暫停一下:如果孩子一時無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與你發生争執時,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可以平靜地對孩子說:“我現在情緒不太好,稍後我們再來談論做決定吧。”
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而不是立即處罰他:當孩子犯錯或行為無禮時,用友好的聲音給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而不是立即處罰他。
想讓孩子做什麼就說什麼,不要拐彎抹角:如,不要經常對孩子說,“我要講多少遍你才會去刷牙呢”,而是要跟孩子說,“現在該去刷牙了,媽媽一會兒要檢查你刷的幹不幹淨哦”。
跟孩子解釋清楚,而不要直接威脅孩子聽話:跟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要這麼做,孩子錯在哪裡,應該怎麼改進,而不要直接威脅孩子聽話。
不要把關注力全集中在孩子的不聽話上:孩子的每一次不聽話,都是教育的好時機,也是了解孩子的好時機,爸媽更應該學習如何利用這個時機因勢利導教育孩子。多鼓勵孩子:通過語音來激勵孩子進取,讓孩子充滿成就感。
要柔性育兒:天色已晚,該回家了,可是孩子充滿期待地問“我能再玩一會兒話題嗎”,如果時間有富餘,那就給孩子一點時間,尊重孩子請求的權利。
杜絕武力威脅: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總跟孩子說,“你要再這樣,就要挨打了!”,“還記得上次我為什麼打你嗎?”……武力威脅隻會讓孩子認為你是一個專制粗暴的家長,而越發拒絕與你合作。
因事制宜:發現孩子犯錯時,不要總是用一種面孔、一種說理的方式,孩子會感到厭倦。爸媽完全可以變換一些花樣,因事制宜,嘗試孩子能接受的各種方式。如,問題出現時先簡單處理一下,後續再通過講故事、做遊戲、去動物園、參觀博物館、郊遊等形式,結合看到聽到的事物深入地闡明你要告訴他的那個道理。在沖突的當口,孩子往往不容易接受批評,但在事後進行這種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一對一支招,教你破解孩子的“不聽話”
不聽話行為1:頂嘴
場景:4歲的兒子能說會道,你說他一句,他頂你十句,且振振有詞。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電視,我說:“不收好不能看電視”。他就說:“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拾玩具”。我氣得關掉電視不讓他看,他就叫起來:“你不能幹涉我的自由”。一對一支招:這孩子說的話簡直句句是真理呀,孩子的行為本質也沒錯,人家很會維護自己的權利呀。這時爸媽應該思考,你們和孩子到底有沒有就收拾玩具這件事達成過共識?如果沒有,孩子反駁的時候,爸媽就不要吱聲了。過後趕快讨論出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解決方案,之後就要按規矩辦事咯。如果之前孩子已經認可玩完玩具就要收拾好,然後再幹别的,那就要求孩子說到做到。
不聽話行為2:摔門
場景:每次批評女兒,她都會在當面“砰”地把門重重關上。
一對一支招:孩子基本都是靠模仿學習的。如果孩子經常這樣,那爸媽以及家裡的其他成人就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了。家人之間互相關愛、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溝通,孩子也将很快學會并反饋給你。
不聽話行為3:鬧脾氣
場景:兒子玩起遊戲就沒完沒了,我說:“别老玩,眼睛會弄壞的”。他頭也不回地說:“你真煩,煩死了”。如果和孩子讨論這個問題,就會陷入糾纏不清的讨價還價之中,真是頭大。
一對一支招:與孩子約定好玩遊戲的時間,并用鬧鐘或計時器予以控制。嚴格執行,讓孩子知道爸媽說到做到。
不聽話行為4:不理人
場景:說好午睡起來去公園,可午睡時間到了,兒子還在玩,我們一遍遍催促他:“寶寶乖,趕緊上床,要不來不及去公園了。”可他就像聾子似的,毫無反應。一對一支招:給孩子有限選擇,“要麼睡午覺,可以去公園;要麼繼續玩,不去公園”。同時,要根據孩子玩耍的内容來靈活決定,如果孩子在玩拼圖,就差幾塊完成了,那應該允許孩子完成,畢竟,培養專注力也很重要哦。
不聽話行為5:不停地要新玩具
場景:下班回家,兒子第一句話就問,“給我買玩具了沒”。隊友出差了,從外地打來電話,孩子搶過手機就叫,“爸爸,給我買玩具”。家裡已經玩具成堆,可兒子還是不停地說要買。
一對一支招:孩子都有旺盛的探索欲,他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有沒有新的玩法啦。如果爸媽購入太多聲光電玩具,孩子掌握機關後就厭煩了。爸媽要多給孩子提供一些非結構性的玩具,如積木、拼圖、動力沙、橡皮泥等,讓孩子拼拼拆拆,玩出不同的花樣。
不聽話行為6:故意做壞事,還扮鬼臉
場景:吃飯前,讓4歲女兒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卻故意将筷子丢到地上,我罵她,她還自得其樂地扮鬼臉。一對一支招:孩子扔筷子,有兩種可能,一是不願做,二是想以此引起爸媽的注意。扮鬼臉,很可能是因為她之前這麼做時成功地把爸媽逗樂了,所以想故技重施。
對孩子的鬼臉不予理睬,平靜而堅決地要求她把筷子撿起來。若孩子堅決不撿,爸媽也不要堅持,自己處理好,飯桌上權當沒發生這一幕。事後溝通,讓她知道,生氣時可以扔靠墊(不會摔壞);如果想要大家注意,可以用語言表達。平時要多關注孩子,不用總是忽略她。
不聽話行為7:黏人撒嬌
場景:女兒經常提出種種煩瑣的要求并誇張地訴苦。如,說好上街要自己走,可到時她準會哭哭啼啼地說:“我腳痛,要媽媽抱”;睡前故事講好該熄燈了,她又嚷嚷着叫我過去,一會兒說怕黑,一會兒想喝水,一會兒又哭叫:“我要媽媽陪呀”……
一對一支招:媽媽要主動親近孩子,而不是孩子粘你的時候才予以滿足。如果孩子必須黏人撒嬌才能獲得媽媽的關注,那她隻會越來越黏人。主動多陪孩子,高質量陪伴,全身心關注,給足孩子安全感,自然就不會一直黏着你了。
不聽話行為8:行為霸道
場景:在兒子眼裡,玩具永遠是别人的好。看到鄰居家孩子玩什麼,立刻追過去搶着要玩。别人騎木馬,就把别人拽下來,自己騎上去。
一對一支招:若孩子2歲,這種行為屬于正常,4歲值得關注,8歲就是霸道。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孩子自我中心的程度沒能随着年齡增長而逐步減少,仍然停留在2歲的水平上,認為隻有武力才能解決問題。爸媽要給孩子溫暖的關懷與理智之愛,要态度堅決、口氣平和地制止搶奪行為,但不要訓斥打罵。孩子哭,就讓他哭一會兒。事後再就事論事講道理。
,
育兒是一件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沒有靈丹妙藥,但卻有許多原則和技巧,那就是:多陪伴孩子,關注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不要總是要求孩子聽話(你的話又未必都對,哈哈)~~全聽爸媽的,人類怎麼會有創新呢?是不~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