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自古以來,詩人們都樂于在黃河邊揮毫潑墨,下面這幾首詩就證明了這一點!
征人怨
唐代:柳中庸
歲歲金河複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裡黃河繞黑山。
年年歲歲戍守金河保衛玉關,日日夜夜揮舞馬鞭手握刀環。時屆暮春白雪飄飛歸來塞外,萬裡奔波渡過黃河繞過黑山。
公無渡河
唐代:李白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裡觸龍門。
波滔天,堯咨嗟。
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
其害乃去,茫然風沙。
被發之叟狂而癡,清晨臨流欲奚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長鲸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間。
箜篌所悲竟不還。
從詩中對黃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頗有象征意味;至于“白齒若雪山”的“長鲸”,似乎更是另有所指。
渡黃河
南北朝:範雲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
桧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荒疇餘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
“渡黃河”這種題材在南朝詩歌中實屬罕見。作者身臨北境,寫出了旅途的感觸,從而流露了澄清天下之志。
黃河
唐代:羅隐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鬥客槎輕。
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羅隐的這首《黃河》,表面上借用黃河的特點和典故來對其施以賦詠之辭,實則為借事寓意,對唐末昏暗的社會現實作了真實寫照,尤其是大力抨擊和諷刺了唐代腐敗的科舉制度,令士心為之一振。
渡河到清河作
唐代:王維
泛舟大河裡,積水窮天涯。
天波忽開拆,郡邑千萬家。
行複見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舊鄉國,渺漫連雲霞。
從思想境界看,此詩表現出來的是作者對客觀世界的“靜觀”,即在社會之外看社會,人生之外看人生,景觀之外看景觀,充分體現了王維山水詩的深邃、幽靜等特點。
書河上亭壁
宋代:寇準
岸闊樯稀波渺茫,獨憑危檻思何長。
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絕句,題寫在黃河邊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