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湖北被簡稱為什麼

湖北被簡稱為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6 14:37:11

湖北被簡稱為什麼(十幾個省都蠢蠢欲動了)1

這則各省簡稱順口溜大家一定不陌生:京津滬渝直轄市 蒙甯新藏桂自治一國兩制台港澳 東北三省黑吉遼冀魯晉 歸華北蘇浙皖贛在華東湘鄂豫 歸華中華南還有粵閩瓊 川滇黔 歸西南 西北還有陝甘青不過,對于這樣的簡稱,有些地方是不感冒的,比如山東東部很多人都對山東稱“魯”不稱“齊”不服氣,畢竟,齊魯大地,齊國比魯國要風光多了。那為何山東又簡稱“魯”不簡稱“齊”呢,一些公認的說法是,齊國雖大,但論禮儀,論對中國的影響,魯國才更具代表性, 尤其是 這裡誕生了孔子 ,其創立的儒家文化影響中國幾千年。因此,相比齊國國力的強盛一時,魯國在文化曆史上的影響力更持久。另外,就是因為齊國太大了,最大時包括河北、江蘇不少地方呢,而魯國疆域則是從來沒有逾越山東境内的。同樣的還有湖北為何成“鄂”不稱“楚”,就是楚國地盤不僅僅在湖北。

湖北被簡稱為什麼(十幾個省都蠢蠢欲動了)2

但實際上,山東稱“魯”不稱“齊”,并沒那麼複雜,這和電報在中國的推廣有關。 洋務運動後,電報技術逐漸被清政府接受并使用。那時發電報惜字如金,多一字便多花錢,于是便有了簡稱。此外還要防止誤聽,所以在建設電報的過程中,各個省份都需要上報自己的簡稱。 由于河北地區率先上報了“冀”的簡稱,而山東因為“齊”的讀音和“冀”容易混淆,所以選擇了“魯”的簡稱。類似的還有浙江省,其簡稱開始也有“越和浙”兩個選擇,但由于廣東的簡稱是“粵”,為了防止沖突,浙江就隻能選擇了“浙”了。齊魯也好,冀(州)燕(國)也罷,都畢竟是大有來頭的,所以,湖北的“鄂”似乎就遠不如“楚”的名頭更大,所以很是後悔選擇了“鄂”,總想改稱“楚”,這不,湖北最近确認,将“鄂商”改稱為“楚商”。省府表示也正在考慮将本省簡稱改為楚,不過貌似無法通過哦。

湖北被簡稱為什麼(十幾個省都蠢蠢欲動了)3

我們先來說湖北為啥選擇“鄂”為簡稱。前面已經提到,湖北之所以無法簡稱為“楚”,是因為楚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疆域實在太大了,今天的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貴州省、江蘇省、浙江省、河南省等都在當時楚國的輻射範圍内,所以楚國的王城主要在湖北,但楚真不是湖北獨占的。那麼,簡稱“荊”也不錯啊,畢竟“荊州”也是古九州之一,名氣夠響亮,比如河南簡稱“豫”,河北簡稱“冀”,都是由“豫州”“冀州”而來。然鵝,湖北真有“荊州市”,簡稱“荊”等于自降身價了,悲催。再找,隻有“鄂”還夠“響亮”夠“古典”的了:一是清朝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簡稱“鄂”;二是據清縣志記載,公元前887年,西周中期,楚國君主熊渠封他的第二個兒子熊洪為鄂王,修建鄂王城,開始了鄂州的第一個鼎盛時期;三是今天的湖北省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簡稱鄂;四是傳說在商周等先秦時期,鳄魚曾分布在長江流域,彼時湖北地區形成一個捕鳄為生的民族,稱為“鄂”。

湖北被簡稱為什麼(十幾個省都蠢蠢欲動了)4

古人改名還知道去從文化角度考慮,然鵝,今天的湖北人卻這樣找改名的理由:湖北省企促會會長陳旭東透露,“鄂商”改名的原因,“主要是‘鄂’這個字不好,從字面上看,兩個口代表着吵架,一個耳朵意味着偏聽偏信,虧則是虧欠,這些都是湖北商人接受不了的,覺得别扭。”最早提出将“鄂”改“楚”的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玉堂也表示:“在古代‘鄂’通‘噩’,現代‘鄂’與‘惡’諧音,确實不太好聽。”看頭銜,陳旭東先生應該是企業家了,屬于民間人士。企業家做生意喜歡讨個吉利這個無可厚非。但劉玉堂先生您是體制内人士,是湖北官方智庫的學者和領導,能夠說出這麼沒文化的話來也真夠讓人驚詫莫名了。按照您劉先生的說法,諧音字不好聽的就要改,那麼要改的地方就多了。湖北一旦改成功,很多省份都會坐不住。四川坐不住了。“蜀”和“鼠”同音,還和“輸”同音,這可讓天府之國的四川咋整?海南坐不住了。海南簡稱“瓊”,表面上是個好字啊,玉樹瓊花,很有意境。但按劉先生的說法,卻是和“窮”同音啊。黑龍江坐不住了。黑龍江簡稱“黑”,都不用諧音啊。安徽也坐不住了。“皖”“晚”“完”,這可咋整。甘肅的甘也不好。甘,本來是甜的意思。可是和“幹”同音啊。甘肅本來就缺水,怎麼可以成天把“幹”挂在嘴邊呢?不吉利。雲南簡稱滇,跟瘋瘋癫癫的癫一個音,也不吉利。山東簡稱魯,雖然是從孔子的故國魯國得名,但魯莽、愚魯也是這個魯字啊。福建的閩字尤其不好,裡邊是一條蟲。按劉先生的說法,每個省都得改簡稱啊,這事弄大了。

湖北被簡稱為什麼(十幾個省都蠢蠢欲動了)5

那麼,各省的簡稱都有哪些文化底蘊呢?一、4個直轄市⒈ 北京(京)戰國時期稱薊,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1949年設為直轄市。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朝,燕王為争奪皇帝位,在這裡發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為紀念在這裡渡河起兵,所以稱“天津”,意即天子經過的渡口,簡稱津。3、上海(滬)北宋初期,這裡已形成居民點,從這裡出海打漁,所以稱上海。上海原來是捕魚的地方,當時漁民創造了一種捕魚工具,叫“邕”,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渎”,故上海簡稱“滬”。另外,因為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也稱“申城”。4、重慶(渝)重慶古稱“巴”。秦時稱江州。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重慶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将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

湖北被簡稱為什麼(十幾個省都蠢蠢欲動了)6


湖北被簡稱為什麼(十幾個省都蠢蠢欲動了)7


二、5個自治區1、内蒙古自治區(内蒙古)蒙古原為部落名,始見于唐代記載。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國。元滅後,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稱。晚清以後,泛指大漠以南、長城以北、東起哲裡木盟、西至套西厄魯特所以盟旗為内蒙古。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唐代設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17世紀中葉以後,清朝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在天山南北設伊犁将軍。清光緒10年(1884年),改為新疆省,意為“故土新歸”。1955年,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取全稱中“新”字作為簡稱。3、西藏自治區(藏)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取全稱中的“藏”字作為簡稱。另一說認為簡稱源于故稱“烏思藏”。4、甯夏回族自治區(甯)公元5世紀處,匈奴貴族赫連勃勃自以為是夏後氏後裔,故将建立的割據政權定國号為“夏”。宋代,黨項族拓拔氏首領李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府(今銀川),立國号“夏”,創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紀,元滅西夏,取“平定西夏永遠安甯”之意,在這裡設甯夏行省,始有甯夏之名。1958年設甯夏回族自治區。取全稱中的“甯”字作為簡稱。5、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宋設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西”一名産生。元設廣西兩江道。明設廣西省。又因秦時曾設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曆史上廣西2/3地域屬桂林郡,故廣西簡稱“桂”。

湖北被簡稱為什麼(十幾個省都蠢蠢欲動了)8

三、23個省1、廣東省(粵)宋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由此出現廣東一名。元設廣東道。明設廣東省。轄區漢初為南粵之地,故簡稱“粵”。2、黑龍江省(黑)1671年為抵禦沙俄東侵,清政府在黑龍江沿岸修築黑龍江城(黑河舊城),設置黑龍江将軍,管轄黑龍江流域。1907年改為黑龍江省。取全稱中的“黑”字作為簡稱。3、吉林省(吉)吉林一名源于“吉林烏拉”,滿語意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将軍。1907年将其轄區改稱吉林省。取全稱中的“吉”字作為簡稱。4、遼甯省(遼)秦漢魏晉時代,在遼河以東設遼東郡,以西設遼西郡。北宋時,在今河北、遼甯一帶,契丹族建立遼國。遼金時代設置遼陽府。元設遼陽行省。明設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将軍。後因遼河流域為清朝發源地,取“奉天承運”之意,改為奉天省。1929年,取“遼河流域永遠安甯”之意,改稱遼甯省。取全稱中的“遼”字作為簡稱。一說因境内有遼河,故簡稱“遼”。5、河北省(冀)戰國時,黃河以北的齊國土地稱為河北。漢設河北縣。唐設河北道。轄區與今有出入。1928年設河北省。轄區相當于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的冀州,故簡稱“冀”。

湖北被簡稱為什麼(十幾個省都蠢蠢欲動了)9

6、河南省(豫)古稱黃河以南南地區為河南。漢設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設河南省。轄區相當于《禹貢》中的豫州,故簡稱“豫”。7、山東省(魯)戰國至秦漢時,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區稱為山東。金時,在開封以東地區設山東東路、山東西路,這是山東作為政區名稱的開始。清初設山東省。轄區主要為春秋戰國時的魯國、齊國,因魯國有孔子,對中國文化影響更大,又因河北成“冀”,與“齊”諧音,故簡稱“魯”。8、山西省(晉)戰國至秦漢時,崤山、函谷關以西的地區稱為山西。元時,稱太行山以西為山西,設河東山西道宣慰司,這是山西作為政區名稱的開始。明處設山西省。轄區為春秋時晉國地,故簡稱“晉”。9、青海省(青)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取全稱中的“青”字作為簡稱。10、江蘇省(蘇)在曆史上,江蘇大地是比較悲催的,一會被其他省合并,一會被其他省割裂一塊,所以至今蘇南、蘇中、蘇北文化、經濟都有極大地差異。現在的江蘇省成立于清康熙6年(1667年),取兩江總督駐所江甯(今南京市)和巡撫駐所蘇州(今蘇州市)兩府首字組成江蘇省。因為沒有比較古老的稱呼,隻能取全稱中的“蘇”字作為簡稱。

湖北被簡稱為什麼(十幾個省都蠢蠢欲動了)10

11、安徽省(皖)安徽省和江蘇省是同時成立的,由原先的江南省一分為二。取當時的政治中心安慶(今安慶市)和經濟都會徽州(今歙縣)二府首字組成安徽省。安慶府是春秋時皖國故地,别稱為皖,故安徽簡稱“皖”。12、浙江省(浙)浙江即江流盤回曲折之意。戰國時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錢塘江和新安江。東漢将浙江分為浙東、浙西兩個地區。唐以後這兩個地區轉化為政區名稱。明初設浙江省。取全稱中的“浙”字作為簡稱。13、福建省(閩)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設閩中郡。漢時稱福建為閩越國。唐開元年間設福建節度使,管轄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兩州的名字組成的。元設福建行省。明設福建省至今。轄區古為閩越族聚居地,又因境内有閩江,故簡稱“閩”。14、江西省(贛)唐代設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設江南西路。元設江西行省。後皆設江西省。因贛江縱貫全省,故簡稱“贛”。15、湖南省(湘)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設湖南節度使,始出現湖南一名。宋置荊湖南路,簡稱湖南路。元明兩代設湖南道。清代設置湖南省。因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16、湖北省(鄂)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産生。 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簡稱“鄂”。17、台灣省(台)台灣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窩灣支族。台灣在秦漢時稱“東鳀”。三國時稱“東夷”。明萬曆年間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灣一名。清光緒11年(1885年)設台灣省。取全稱中的“台”字作為簡稱。18、海南省(瓊)因其位于南中國海域,境内最大島嶼又稱海南島,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因秦以後稱這一帶為瓊台、瓊州或瓊崖,故簡稱“瓊”。

湖北被簡稱為什麼(十幾個省都蠢蠢欲動了)11

19、甘肅省(甘或隴)甘肅一名始于11世紀西夏王朝設置的十二監軍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張掖縣),轄甘州、肅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組成甘肅。元設甘肅行省,明代并入陝西省,清代恢複省治。取全稱中的“甘”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西夏時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簡稱“甘”。由于甘、陝兩省間有隴山,甘肅古時别稱隴西,故又簡稱“隴”。20、陝西省(陝或秦)陝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陝而治”,今陝縣張汴塬一帶古稱陝塬,當時的陝西就是陝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亂後設陝西節度使,陝西始轉化為政區名稱。宋設陝西路。元設陝西行省。清設陝西省。取全稱中的“陝”字作為簡稱。又因轄區春秋時為秦國地,故又簡稱“秦”。21、四川省(川或蜀)轄區秦時設蜀郡。漢設益州部。唐設劍南道,又分劍南東川、劍南西川兩節度使。宋設西川路和峽路,後将西川、峽二路分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 “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産生。元時合并四路,設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取全稱中的“川”字作為簡稱。又因轄區西部古為蜀國地,故又簡稱“蜀”。22、貴州省(貴或黔)宋代以前設矩州,因當地語音“貴”“矩”難分,故也寫做貴州,元初正式命名為貴州。 明設貴州布政使司。清設貴州省,因境内有貴山,取“貴”字作為簡稱。另外,轄區東北部秦時屬黔中郡,唐屬黔中道,境内又有黔靈山、黔靈河,故又簡稱“黔”。23、雲南省(雲或滇)因在雲嶺以南,故名雲南。西漢時設雲南縣。三國蜀漢時設雲南郡。元設雲南行省。明設雲南布政使司。清設雲南省,取全稱中的“雲”字作為簡稱。因境内有滇池,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帶,屬戰國時滇國地,故又簡稱“滇”。

湖北被簡稱為什麼(十幾個省都蠢蠢欲動了)12

四、兩個特别行政區1、香港特别行政區(港)宋代以前,這裡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後,島上有個小村,叫“香港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區,取全稱中的“港”字作為簡稱。2、澳門特别行政區(澳)名字最早記錄于明朝史書,叫做“蚝鏡”(濠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産“蚝”。後又稱做“澳”,即船隻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稱“蚝鏡澳”,因隸屬廣東香山,亦稱“香山澳”。 “門”字的來曆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本地内港的媽祖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的海峽象門;另一說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橫琴、路環、大橫琴四島離立對峙,海水貫流其中呈十字門狀;再一說是本地南台山(媽閣廟山)和北台山(蓮峰山)相封成門。總之,既是澳,又是門,故曰澳門。1999年成立澳門特别行政區。取全稱中的“澳”字作為簡稱。

來源:正商透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