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李悝在魏國率先推行“盡地力之教”,發展農業,建立法制。吳起在楚國推行新政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廢除世卿世祿制。
韓、趙、魏早在春秋末年還是晉大夫時,就開始擴大每畝土地的面積。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商鞅變法在戰國變法中脫穎而出、獲得巨大成功呢?
首先,商鞅變法是在充分吸收各國變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他的變法措施更為成熟,也更為徹底。
其次,由于秦是一個發展滞後的國家,宗法貴族勢力較東方各國為弱,變法的阻力相對較小。
再者,商鞅變法的成功也與商鞅的個性和思想有關。後人曾評價商鞅:“公孫鞅之事孝公也,極身無貳慮,盡公而不顧私。”但也有人因此批評他“天資刻薄人”“少恩”。
應當說,正是由于商鞅變法義無反顧,無所畏懼,才使得變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盡管商鞅變法使秦國迅速強大,但他的鐵血統治也使得秦國充滿了恐怖氣息,被奪取權力并被施以酷刑的舊貴族更是對商鞅恨之入骨,時刻等待着複仇的機會。
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五月,孝公年老病死,太子驷即位,号惠文王。 秦惠文王一登基,身邊迅速聚集了一一批倒商分子。他們都是在變法中被削奪了特權、利益的宗室貴族,為首的就是受肉刑的惠文王師傅公子虔。
他們誓與商鞅不共戴天,于是聯名告商鞅謀反。惠文王下令拘捕商鞅。商鞅倉皇出逃,至關卡時,天色已黑,他想在旅店留宿一晚。店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商君,說:商君之法,留宿客人必須查驗證件,否則要連坐。
商鞅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受困于自己制定的法律,不禁喟然長歎!不久,惠文王接到傳報,商鞅被秦軍殺死。他命人将商鞅的屍首運至鹹陽,施行了最殘酷的刑罰:車裂,也就是後代所說的“五馬分屍”。
戰國金鳥,陝西秦公墓出土。
雖然惠文王痛恨商鞅,置之死地而後快,但同時他也清醒地認識到:商鞅可死,而其法不可廢。
新法不僅使秦國擺脫了落後的面貌,走向富強,而且,新法已經深入人心,成為秦國穩定發展、成就萬世基業的基本保障。所以,韓非說:“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敗也。”
“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公元前221年,在商鞅變法一百三十八年之後,憑借商鞅所創制的秦法,依靠商鞅培育的強大秦軍,秦始皇完成了蕩平諸侯、統一中國的偉大事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