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
01
過去十年間,我曾數次前往杜甫草堂,但一直沒有動筆寫過它。我怕寫不好,亵渎了這千古第一草堂。事實上,如果僅僅是寫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其實也沒什麼好寫的。因為已經成千上萬人寫過它了。這樣的表皮文章,寫與不寫,其實也沒什麼差别。至少是,價值不那麼大。
如果不懂草堂的真正含義,千萬裡來成都看一個“都市草堂”,你會非常掃興的。草屋到處都是,更精緻的,一些人造景點已經做到極緻,至于更敗落的,應該去山野裡觀看。
那麼,草堂之于杜甫、之于成都,究竟有什麼深刻的曆史意義?難道僅僅因為杜甫在這裡避過難、它是杜甫困厄人生的見證嗎?
如果僅止于此,也就罷了,不過是杜甫苦難人生的一個縮影而已!
事實上,也遠不止于此。
02
大家都知道,杜甫是河南鞏縣人,生于712年,死于770年。他和諸葛亮一樣,既沒出生在成都,也沒成長在成都,這裡隻是它們的人生驿站。當然,對于諸葛亮,成都是他非凡成就的人生終點。對于杜甫,這裡确實隻是他的“流寓”。
鞏縣,其實就是今天的河南鞏義市,處于鄭州與洛陽之間。或許正因為處于這兩大繁華都市的中間點上,它才孕育了像杜甫這樣的奇特人物——因為見識決定頻度。當然,如果僅憑這點這樣斷言,那也太武斷了,事實上也遠非如此簡單,不然80萬鞏義人民人人都可以成為杜甫了。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其遠祖為漢武帝年間有名的酷吏杜周。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将杜預之後。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由此看來,家族與家學淵源對于後代也至關重要。我曾經到過臨沂王羲之故居,看到王羲之巨大的家族與家學淵源,才知道王羲之之所以能夠成為千古書王,也并非隻憑一己之力可以達到的。細究起來,這确實是一門玄而又玄的學問。
杜甫青少年時期家庭環境優越,生活富足安定,一般這樣的家庭容易出良才,也容易出纨绔子弟。但杜甫自小聰明好學,“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樣的沖天大志,如果在初唐時期,或許當真可以大有作為。可惜杜甫生錯了時代,生在了中唐亂世。
天寶六年(公元747)正月,唐玄宗突然心血來潮,想廣求天下賢能之士,于是命“通一藝以上者皆至京師”。奸相李林甫恐民間人士來到京都來揭露其奸惡,遂建言:所舉賢能之士多卑賤愚陋,恐有言語污辱聖上德行。唐玄宗覺得似乎也有道理,改命郡縣長官精加試練,其中超群出衆者,寫名籍送省,委尚書複試,由禦史中丞監試,取其中名實相符者奏上。
李林甫又使奸計,讓所有人到京師後,皆以詩、賦、論考試,宣布無一人及第。因此,李林甫上表祝賀“野無遺賢”。
這真是一出啼笑皆非的鬧劇。問題是,唐玄宗也相信了這一結果,确實讓人不可置信。
杜甫也參加了這場考試,結果當然是毫無懸念地落選。
天寶十年正月,玄宗舉行太清宮、太廟、天地的三大祭祀盛典。杜甫獻三篇《大禮賦》,得到玄宗賞識,命其待制在集賢院等候分配。因為主試者仍然是李林甫,所以他并沒有得到任何官職。
天寶十四年(755),杜甫被授予小官河西尉,但他不願赴任,于是朝廷就将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
這一年,杜甫已經44歲了,漂泊長安十來年,備受磋磨而一事無成,被迫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的閑職。44歲尚無大的作為,能奈何?更何況,就在這一年,安史之亂已經爆發了,唐王朝處于嚴重的危機中。
是年11月,杜甫往奉先省家,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是自己小兒子餓死了。
你一定想不到,詩聖杜甫一家的日子竟然過得如此凄慘!
經曆自身的慘痛,又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危機,杜甫已經無心做官了。
公元755年2月,安史之亂爆發,太原、洛陽、潼關相繼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于759年棄官入川,躲避戰亂。這才與成都結緣,與成都的草堂結緣。
03
公元759年,杜甫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成都的好朋友嚴武等人接待了他,并在他們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蓋了一座草堂,這就是後世所稱的“杜甫草堂”。
嚴武,陝西華陰人,雖是武将,但也寫詩,對杜甫很尊敬也很友善,與他時有詩歌唱和。嚴武兩次鎮守四川,幾乎是嚴武鎮守哪裡,就邀杜甫就跟随哪裡,也能夠得到相對的生活保障。
760年春,嚴武表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做了嚴武的參謀,所以後人又稱杜甫為“杜工部”。但不久,杜甫又辭了職。至于杜甫辭職的原因,這裡不好探究,或許是看不慣世相,或許是無法适應嚴武的風格,或許是心境不好,總之是辭職了。其實這之前,嚴武數次邀請杜甫出來為官,都被杜甫婉拒了,所以最後才勉強出任了這個閑職。
公元765年,嚴武暴病逝于成都,享年40歲,杜甫最後的屏障消失了。然後又開始在四川各地漂泊——當然,每一地都有官員朋友佑庇,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不然,也許他會去世得更早些。
成都這四五年間,雖然有嚴武照顧,但杜甫的生活依然很艱難。“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東門”。饑餓的孩子不管你是不是父親,反正餓了就要問你要吃的!
這是何等窘迫!
“八月秋高風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挂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 嬌兒惡卧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
這是何等無奈與悲切!
當然,如果僅僅是寫了苦難,這也不是杜甫,還有他在困厄中的人生與社會理想:“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才是他一生的追求。這種追求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杜甫的政治理想,也可以稱為人文理想,是貫穿杜甫一生命運的紅線與思想紅線。他固然關注個人的生存處境與生存現狀,甚至對生活的艱難有切膚之痛與切膚之寒,但他更關注天下蒼生的冷暖與疼痛,有着貫穿時空的憂國憂民、悲天憐人的光芒。四川人民極其欣賞這種品質,因此對他愛之入髓。所以曆朝曆代,都把他奉為“詩聖”,這不是“仙”,而是楷模與榜樣!
從這個角度講,世界是公平的,你待蒼生厚,蒼生必不待你薄,隻不過,不在生前就在生後。生前,蒼生也自顧不暇,生後,蒼生如有頓悟,子孫後代必然為你披上萬丈光芒。這就是成都杜甫草堂千年不倒的真正奧妙!越到後來,越光照千古,光照世界。據說當今整個東南亞,日本研究杜甫的熱度比我國還高,杜甫詩作在日本的流傳,也比我國民衆還深遠!
04
杜甫旅居四川這8年左右,留下了400多首詩作,占他一生所創作詩歌的三分之一。除了大家熟悉的《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塞外忽傳收薊北》之外,還有《春望》、《絕句》、《江畔獨步尋花》、《春夜喜雨》等脍炙人口的詩篇。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莺恰恰啼。”不要以為杜甫隻會寫悲情的詩,這詩是不是充滿閑情逸趣?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這等喜悅與細膩,一般人可以表現得出麼?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誰能把花寫出這等水平?這是不是由花及人的典範?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誰能把離亂寫得如此經典?
“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誰能把成都代言得這麼好?
一個人與他的詩,已經把一座城的魂和韻都勾勒出來了,這座城如何不懷念他?
有了這麼多千古奇絕的詩歌,成都杜甫草堂如何不千古流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