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未成年女兒與男生十指緊扣,舉止親密,你會怎麼做?
暴跳如雷,感覺丢臉,還是恨鐵不成鋼?
這幾天,陳奕迅就遭遇了這個難題。
14歲的女兒包包,和帥氣男生牽手逛街,宛如熱戀小情侶,被發現後,兩人親密照上了熱搜頭條。
同樣的難題,也被抛給了出席活動的妻子徐濠萦。
但出人意料的是,面對媒體抓拍的“鐵證如山”,徐濠萦并沒有生氣,而是坦然道:自己和老公都知道女兒在戀愛,不反對。
她說,女兒上初三,已經不是小學生了,有自己喜歡的人很正常。
并透露道,之前自己還見過女兒男友幾次,但老公(陳奕迅)沒見過。
有人誇女兒男友長得像彭于晏,徐濠萦笑着回答說:對方是帥哥,女兒眼光不錯,隻要是正常社交活動,兩人開心,她和老公都不會過多幹涉。
本以為大家會提出質疑,女兒早戀,身為家長的你們怎麼不管管呢?一點也不負責。
但出人意料的是,網友們紛紛表示支持。
陳奕迅夫妻隻引導不橫加幹涉的做法,真的很贊。
很多父母,都會人為幹預孩子朦胧的感情,但青春期對異性産生好奇與感情,這不也是正常的反應嗎?
那為什麼不坦然對待,合理引導,而是将其視為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呢?
日本有個綜藝節目,叫少年說。
很多少年,會在天台上表白。
小學一年級的男生,會對喜歡的小姑娘表白:
就算是搬家了,葵醬我也很喜歡你,不要忘記我,下一次一起玩吧。
初一男生,會用16個“喜歡你”跟樓下的女神表白。
還有一個男生,喜歡曾經的同桌,但調換座位後,兩人的距離從30cm,變成5.5米。
他說,我已經受不了這種遠距離戀愛啦!
看得人一邊爆笑不已,一邊為少年們初次懵動的純真感情而感動。
但這檔節目來到中國後,孩子們說的最多的,是成績,是與父母老師的關系,是夢想,
沒有一個少年敢表達自己對異性有特别的想法。
最讓我影響深刻的,是一個三年級的女生,她要送給同班幫過自己的男生一份禮物,因為男生馬上要搬家轉學了。
但是,男生沒有感動,沒有表示,甚至都沒什麼回應。
為什麼呢?因為男生怕傳绯聞。
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心裡有種悲涼。
三年級的孩子,為什麼會将異性的欣賞當作洪水猛獸,如此小心翼翼呢?
因為很多家長和老師對異性接觸明令禁止,甚至“威脅恐吓”,反複強調和異性接觸是不好的,是不道德的。
所以十歲的孩子早早豎起了男女大防,無視同學的善意與感謝,隻為了避免與異性同學産生“绯聞”。
他本應該有更好的方式的,比如回饋女孩的善意,收獲自己善良的獎賞,擁有一段美好的記憶。
而不是如臨大敵,痛苦糾結,給對方也留下難以磨滅的創傷。
有個叫一葉的姑娘,講過自己的故事:
一葉的媽媽,是個全職太太,經常翻看一葉的東西。
日記被媽媽拿出來看不說,還用紅筆打上分數和評語;如果同學送了一個禮物,她必須要向媽媽交代,送禮的是男生還是女生,為什麼要送禮物給她。
她上初一那年,媽媽在她的櫃子裡發現她小心藏好的一封信。
那個信是一個男孩子寫給她的,内容很單純,不過是要照顧好自己,騎車上下學注意安全之類特别細小的關心。
但爸爸媽媽卻将其視為奇恥大辱,撕掉了情書不說,還不斷用“不要臉”、“沒人要的爛貨”等下流話罵她。
不僅罵她、羞辱她,他們還摔她的東西,一直持續到淩晨。
為了讓她牢記這個“教訓”,媽媽将她早戀的事告訴了班主任和親戚,在大家面前羞辱她,懲罰她,隻為了讓她迷途知返,再也不碰“早戀”這個禁忌。
很快,她的早戀事迹,傳遍了學校和她生活的小鎮,各種流言蜚語滿天飛。
身為班長的她,也從一個優秀的好學生,變成了不自愛的問題少女。
很多年,她都擡不起頭,也不敢和異性接觸,直到現在28歲了,也不敢開始一段正常的關系,因為覺得羞恥、不道德。
她的一生,就這樣被一封“早戀”的情書毀掉了。
青春時期對異性懵懵懂懂的好感,是很正常的,可是為什麼到了一些家長的嘴裡就變得那麼龌龊和肮髒呢?
草木皆兵,連男女正常來往都限制,隻要發生一點苗頭,就立馬将其扼殺在搖籃裡。
但結果,卻和父母預估的相反,不僅問題不會被解決,還可能引來孩子的叛逆。
作家劉墉,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有位老先生去找劉墉訴苦:
自己房子二樓的窗外原來有一棵樹,他發現常有男孩子爬窗進來,就把樹給砍了。
但砍了之後,他後悔不已,因為他發現,男孩不爬樹了,但女兒開始跳窗戶了,竟然從二樓跳下去。
一味地堵而不知道疏,隻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他問劉墉,當孩子早戀了,做父母的怎麼辦呢?
劉墉說: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應給孩子比較開明的态度。如果她能變得更好,這個朋友就可以交,反之,則不行。
相比起劉墉的原則,影帝梁家輝則更為灑脫。
别人問他,你女兒找了男朋友怎麼樣?
他說,我從來不管的。我女兒十四歲就開始拍拖。
當被問道,這個男孩,如果你不喜歡,你會說嗎?
梁家輝直接回答:又不是我要嫁給他!
那如果他的為人,或者說未來前景也不怎樣,你會反對女兒戀愛嗎?
梁家輝耿直道:我當年為人也不怎麼樣。
是啊,那麼小的年紀怎麼就知道他的為人或者前景是怎樣呢?
其實不是梁家輝不愛女兒,而是他知道,從女兒情窦初開的時候起,他就應該将其當成一個獨立的成人對待,而不是代替她決策。
黃磊有個采訪視頻,我覺得特别在理:
他說:
早戀這個詞就很混蛋,戀愛就是戀愛,青春期懵懵懂懂,情窦初開是人之本性。隻要往好的方向去引導,包括性方面給她個好的教育,保護好自己就行。沒必要上綱上線,誇大這件事。孩子也有她的人生。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如何教育孩子不要早戀?
你知道,最高贊回答是什麼嗎?
應該問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不要早戀,而是如何教育家長擺正自己的觀念。
所以,很多早戀的悲劇,源頭并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問一問自己,作為家長,你是否過于在意早戀這件事,将其判定為肮髒、不道德,從而對孩子不斷進行羞辱,以挫傷孩子的自尊心的方式,企圖挽救他的人生?
如果說14歲對異性産生好感,就是爛貨,是肮髒,那憑什麼24歲愛上一個人,就能稱之為正常呢?
如果說17歲偷嘗禁果,是不檢點,是放蕩,那憑什麼27歲沒有性生活,就該被嘲笑是老處女、老處男,應該羞愧呢?
許多父母,讀書的時候不準孩子和異性接觸,大學一畢業竟然就催着他們結婚、生孩子。
在他們眼裡,戀愛就是壓縮的或者幹脆是可要可不要的過程,可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己這樣無知的行為要摧毀多少人的一生。
人是有感情的,他不是機器,不是說你在他身上裝上一個開關,你一按按鈕他可以産生感情,你一關上按鈕,他的感情就可以全部禁止。
桌子想了很多次,如果将來某一天,我發現自己的兒子或者女兒戀愛了,我想我會高興,而不是一竿子全盤否認。
因為,這意味着她長大了,從一個很自我的人,變成了學會了愛别人的人。
看着自家的小公主、小王子,變成一個大寫的人,懂愛的人,為人父母的,應該自豪,不是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