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象般若功,首次出現于金庸小說《神雕俠侶》之中,為密宗絕世高手金輪法王所練。龍象般若功精妙絕倫,威力巨大,幾乎能與天下第一的降龍十八掌相抗衡。如此厲害的武功究竟是何人所創,至今也是金庸武俠未解之謎。最近讀了《天龍八部》和《神雕俠侶》,綜合了書中的種種線索,突然發現龍象般若功極有可能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大輪明王鸠摩智所創。
雖然說龍象般若功為鸠摩智所創是個人推測,但《天龍八部》和《神雕俠侶》書中也有一些相關線索。
鸠摩智被段譽吸盡内力鸠摩智本來神智迷糊,内息既有去路,便即清醒,心下大驚:“啊喲!我内力給他這般源源吸去,不多時便成廢人,那可如何是好?”當即運功竭力抗拒,可是此刻已經遲了,他的内力本就不及段譽渾厚,其中小半進入對方體内後,此消彼長,雙方更加強弱懸殊,雖極力掙紮,始終無法凝聚,不令外流。
鸠摩智、段譽、王語嫣三人一起落入了一口枯井之中。鸠摩智因為強練少林的七十二絕技,導緻經脈内息錯亂,走火入魔,難以控制自己,突然出手掐住了段譽的咽喉。鸠摩智雖然神智混亂,但他武功極高,段譽也差點命喪他手。王語嫣大急之下,慌亂之中張口就朝鸠摩智的“曲池穴”咬了一口,導緻鸠摩智内力外洩。
鸠摩智修煉多年,武功修為極高,若是平時,以鸠摩智的身手,段譽極難吸到他的内力。可王語嫣無意中咬了鸠摩智一口,導緻鸠摩智内力被段譽的北冥神功吸去。鸠摩智想運功阻止,但段譽的内力遠大于他,加之北冥神功發功者内力越強威力越大,最終鸠摩智的幾十年内力也盡數被段譽吸了去,幾乎成為廢人。
鸠摩智大徹大悟深研大乘佛法“段公子,我錯學少林七十二絕技,走火入魔,兇險萬狀,若不是你吸去我的内力,老衲已然發狂而死。此刻老衲武功雖失,性命尚在,須得拜謝你的救命之恩才是。”
鸠摩智被段譽北冥神功吸盡了内力,确實已經武功全失,但卻因此保住了性命。鸠摩智身為一代武學宗師,轉眼間武功盡失,不禁感慨世事無常。他本是佛門中人,又為一代高僧,争強好勝的心卻遠超于平常人,佛門之人戒貪嗔癡三毒,他卻深中貪嗔癡三毒。鸠摩智想着自己數十年來一味追求武學,所做之事實在不是佛門中人的行徑,一時間又慚愧又有些傷心,加之武功全失,數十年心血毀于一旦,鸠摩智終于大徹大悟。
鸠摩智大徹大悟後去了何處?
段譽道:“大師要回吐蕃國去麼?”鸠摩智道:“我是要回到所來之處,卻不一定是吐蕃國。”段譽道:“貴國王子向西夏公主求婚,大師不等此事有了分曉再回?”鸠摩智微微笑道:“世外閑人,豈再為這等俗事萦懷?老衲今後行止無定,随遇而安。心安樂處,便是身安樂處。”
鸠摩智當日從曼陀山莊得得了七本小無相功秘籍,他已經将七本秘籍上的小無相功練成。此時武功對他來說已經毫無意義,于是他将随身攜帶的一本秘籍還給了王語嫣,并告知王語嫣他日後會将其餘六本秘籍物送還。随後鸠摩智告别了段譽和王語嫣二人,豁然離去。
鸠摩智頓悟之後,回歸本心,朝心中的佛教聖地西藏而去。後來他将天竺的大乘佛經翻譯為藏文,到處弘揚佛法。其後數年間天竺佛教衰微,導緻很多大乘佛經散失,而西藏因為有鸠摩智之前翻譯的藏文佛經,因此藏傳佛教大興,也就是所謂的佛教密宗。
從以上内容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最重要的信息:鸠摩智頓悟後去了西藏,并且他深研大乘佛法,讓藏傳密宗大興。
密宗龍象般若功龍象般若功是密宗至高無上的護教神功,一共分為十三層,其中第一層最為簡單,一兩年就能練成。往後每上一層難度都大有提升,花費的時間也是上一層的數倍,因為修煉難度極高,數百年間隻有神雕俠侶中的金輪法王練到了第十層。龍象般若功威力巨大,完全練成之後,可同時擁有十三龍十三象的巨力,足以和丐幫第一絕學降龍十八掌相媲美。
北宋年間,藏邊曾有一位高僧練到了第九層,繼續勇猛精進,待練到第十層時,心魔驟起,無法自制,終于狂舞七日七夜,自終絕脈而死。
根據《神雕俠侶》原著描述,在北宋年間,西藏曾有一位高僧将龍象般若功練到了第九層。據說那位高僧正要突破第十層之時,突然心魔驟起,走火入魔,無法控制自己,終于狂舞了七天七夜,以至于經脈爆裂,最終耗盡自身體力而死。
推測:龍象般若功為鸠摩智所創為何說龍象般若功為《天龍八部》中的鸠摩智所創呢?原因有三:
其一:時間上的吻合。天龍八部發生于北宋時期,天亮後期鸠摩智頓悟後去了西藏深研佛法成為一代高僧。而根據《神雕俠侶》記載,在北宋時期藏邊有一個高僧将龍象般若功練到了第九層。而那人極有可能就是鸠摩智。
其二:鸠摩智資質天賦世間罕有。鸠摩智雖然武功全失,但對于高手來說,想要重新修煉武功并不難。鸠摩智頓悟後抛棄雜念,一心深研大乘佛法,他原本武功佛法修為本就極高,加之博覽大乘經典,深受啟發。鸠摩智為了防止自己所翻譯的大乘佛法流失,于是結合從佛經中得到的啟發以及之前所練的武功,創出龍象般若功秘籍。他為了驗證秘籍,親身校驗,但練到第九層之時,突然走火入魔......
其三:練成十三層龍象般若功需要數千年!
這功夫循序漸進,本來絕無不能練成之理,若有人得享千歲高齡,最終必臻第十三層境界擁有【十三龍】【十三象】之力,隻是人壽有限,密宗中的高僧修士欲在天年終了之前練到第七層、第八層,便非得躁進不可,這一來,往往陷入了欲速不達的大危境。
可見,修煉龍象般若功的難度遠遠大于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但并非說龍象般若功修煉方法“太難”,而是修煉龍象般若功需要花費太長的時間。如果按照功法循序漸進修煉,完全練成十三層龍象般若功,一共需要花費千年之久!這就說明:創出龍象般若功要麼能長生不老,要麼知道長生奧秘。
而鸠摩智就很符合這一點,鸠摩智之前學了逍遙派的七本小無相功功法,而逍遙派的武功都有長生的功效。因此他在參悟龍象般若功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是以逍遙派的小無相功為内功基礎,因此若正常修煉龍象般若功,還能擁有逍遙派武功延年益壽的功效。
【情節推測】
那日鸠摩智武功盡失,爬出枯井之後,雙手合十,口誦佛經,徑自往西而去。他之前本就是吐蕃高僧,深通佛法,此時隻想回歸本心,弘揚佛法,教化世人。他博覽天竺大乘佛經,後翻譯成藏文,以此在西藏宣揚大乘佛法。曆經了數年,他已經完成了大多數佛經的翻譯,為了讓自己數年的心血得以流傳後世教化後人,鸠摩智決定創出一門武功來保經護教。
大乘佛法本就是佛教最高深的哲理,鸠摩智數年間博覽群經,加上他之前的佛學造詣極高,竟然融彙于心。天下武學,曆來都是博取衆家之長,鸠摩智突然回想起自己多年前修煉的逍遙派小無相功,于是有所借鑒,以大智慧改良了小無相功為無相功,便将無相功法作為所創功法的内功基礎。
鸠摩智所創的功法本就是為了寶經護教,而龍、象都是佛教護法的化身,于是鸠摩智便将功法取名為龍象般若功。随後博取大乘佛經、無相功法、少林絕技、火焰刀等功法之長,開始創寫龍象般若功大綱,兩年後一共十三層的龍象般若功終于創寫完成。
為了驗證龍象般若功,鸠摩智以身試法,每練一層,他隻覺玄妙無比,數年間就達到了第九層。龍象般若功本源于佛法,需要修煉者清心寡欲,無欲無我。鸠摩智雖然佛法高深,但他本是愛武之人,見龍象般若功精妙無比,一時間急于求成。加之他年紀已大,正練第十層之時,突然走火入魔,狂舞不止難以自制,最終耗盡精力而死......(個人推測)
金庸雖已去,江湖依舊在!讀金庸,論武俠,品人生,有你有我即江湖!本期特别推薦【金庸·新修版《天龍八部》原著】。
《天龍八部》為金庸武俠必讀之首選,還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喜歡武俠的朋友可以點擊了解。
狂筆書生·原創作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