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跟華子說,他有一件事想不太明白,為什麼病毒那麼難對付,研制一種病毒疫苗真的需要很長時間麼?疫苗中的“滅活”與“減毒”,有啥區别,都滅活了還能抗病毒麼?華子解釋說,疫苗中的“滅活”與“減毒”不是這麼理解,想明白疫苗的研制過程,那要從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争開始說起。
一、病毒為什麼難以對付
人類是無數生命細胞的聯合體,而病毒需要入侵生命細胞才能延續自身的基因。所以從生命細胞形成的那一刻開始,細胞生命與病毒之間就存在着無休止的争鬥,至今已經持續了億萬年。
人類雖然高居地球食物鍊的頂端,現代醫學科技突飛猛進,但對付肉眼不可見的病毒,仍然沒有很好辦法。人類至今為止,仍然沒有可以直接殺滅生物體内病毒的藥物。人類的藥物,隻能在有限的程度内限制病毒的複制和擴散,最終能清除病毒的,隻有人體的免疫系統。
二、免疫系統識别病毒是關鍵
人體依靠免疫系統來對付病毒,人體的各種免疫細胞與抗體,就是與病毒作戰的“軍隊”。想讓這些“軍隊”與病毒作戰,最重要的事就是識别出病毒。
識别病毒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正常的“日常巡查”,免疫細胞遊走在人體各組織内,當發現與人體組織不同的外來物質,就會發動攻擊。病毒的外殼、細菌的細胞膜、寄生蟲的蟲體等所含蛋白都與人體蛋白不同,所以會被免疫系統識别,受到攻擊。
這種對其他所有外來物質的免疫反應,稱為非特異性免疫。這種免疫反應可以解決毒力不強的弱小病毒,而對毒力強的病毒就可能無法完全抵擋,從而引發疾病。
一種是針對性強的“精準打擊”,人體的巨噬細胞吞入病毒之後,會把病毒的特征“報告”給免疫調節細胞,然後調節細胞會把信息傳遞給B細胞,分泌出針對該種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在整個人體範圍内對該種病毒進行查殺。
這種對一種病原體針對性極強的免疫反應,稱為特異性免疫。當人體獲得對某種病毒的特異性免疫之後,基本在人體内就宣布了該病毒的滅亡。人類面對病毒性感染疾病,幾乎都是依靠特異性免疫取得最終勝利。
三、制作病毒疫苗的思路
由免疫系統的工作機理可以看出,隻要可以讓免疫系統“認識”病毒,産生特異性免疫,就可以清除它。但免疫系統隻有接觸到病毒之後,才會“認識”它。所以制作病毒疫苗的思路就是,讓人體的免疫系統能接觸到病毒,同時還要保護人體不受病毒的傷害。在這個思路下,有兩種制作疫苗的途徑,一種是利用滅活的死病毒,一種是減毒的活病毒。
1、滅活疫苗:滅活疫苗很好理解,就是在獲得病毒之後,用高溫或是化學試劑使其失去活性,隻保留外部特征,之後再接種給人體。免疫系統會識别死病毒的特征,以後再遇到相同的活病毒時,就會激活特異性免疫,對病毒進行清除。
2、減毒疫苗:減毒疫苗要複雜一些,需要在獲得病毒之後,人工進行培育讓其變異,然後篩選其中毒性較小的毒株,要求接觸人體後無反應或是隻有輕微的反應,制成疫苗。所以這種減毒疫苗,實際上是“活病毒”,隻是毒力較小,隻引起免疫反應而不會緻病。
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滅活疫苗特點為安全無毒,但是誘導出的免疫力不高,持續時間也不長,往往需要多次接種才能獲得免疫力,而且有免疫失敗的可能。而減毒疫苗一次接種即可,誘導出的免疫力高,持續時間久,但其本身為活病毒,存在變異可能,仍有一定的緻病風險。
這就好比訓練兩個獵人去打毒蛇,給第一個獵人一條死蛇,然後告訴他,長這個樣的是蛇,以後看見了要打死。給第二個獵人一條拔了毒牙的活蛇,讓他通過與這條沒有毒牙的蛇戰鬥積累經驗,再去打蛇。兩者比較,當然第二個獵人的識别能力和戰鬥經驗會更好。但是用對付死蛇的經驗去打活蛇可能會失敗;而活蛇有攻擊力,毒牙還有再生的可能,會使獵人發生危險。
四、為什麼疫苗短期内不能成功
我們對病毒疫苗的要求是安全和有效,而驗證的過程,需要通過動物試驗、一期臨床、二期臨床、三期臨床等研究試驗。每個環節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我們要對每個接種者的健康負責,不能把一種可能存在潛在風險的疫苗,大範圍地用在健康人群中,所以這些環節都不能省略。
在疫苗以及藥物的科研上,有很多失敗的案例。很多藥物經過幾年的研究,結果最終在臨床試驗中發現了毒性或是無效,甚至會對人體産生比疾病本身更嚴重的危害。以現有經驗來看,人類研制一個疫苗通常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雖然面對緊急情況,各種政策都會“開綠燈”,但是想在短時間内研制出可以安全使用的疫苗仍然是不現實的。
所以面對一種突發的病毒性傳染疾病,不能把希望放在可能很久之後才會研制成功的疫苗上。在疫苗研制成功之前,唯一能消除病毒威脅的手段,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防保,與他人保持距離,阻斷病毒的傳播途徑,避免感染病毒。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
#新冠病毒疫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