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關系?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龔群在《道德與文明》2020年第1期發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倫理學基本問題及其範例》一文提出,在改革開放之初,對于倫理學基本問題曾有過熱烈的讨論在前人所提出的觀點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倫理學的基本問題個人生存于社會,沒有個人,就沒有社會,同樣,沒有社會,也就沒有現實意義的個人個人有着自己的生存權利與利益,同樣,社會也有着自己的結構與利益個人與社會從來就是倫理思考的兩極相對于個人,社會又可區分為他者與社會整體這樣兩個層次儒家和基督教倫理,是從他者的角度,從仁愛或愛人來達到社會或人類之愛;柏拉圖、亞裡士多德則從社會共同體維度進行論證,強調社會整體正義或社會共同體的善的至上性霍布斯與曼德維爾則從個人維度為個人的存在與幸福進行論證盧梭則将自愛與博愛和人類之愛貫通起來思考,提出自愛為前提,而同情心是從自愛到博愛(仁愛)的關鍵(李孔文 輯),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關系?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龔群在《道德與文明》2020年第1期發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倫理學基本問題及其範例》一文提出,在改革開放之初,對于倫理學基本問題曾有過熱烈的讨論。在前人所提出的觀點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倫理學的基本問題。個人生存于社會,沒有個人,就沒有社會,同樣,沒有社會,也就沒有現實意義的個人。個人有着自己的生存權利與利益,同樣,社會也有着自己的結構與利益。個人與社會從來就是倫理思考的兩極。相對于個人,社會又可區分為他者與社會整體這樣兩個層次。儒家和基督教倫理,是從他者的角度,從仁愛或愛人來達到社會或人類之愛;柏拉圖、亞裡士多德則從社會共同體維度進行論證,強調社會整體正義或社會共同體的善的至上性。霍布斯與曼德維爾則從個人維度為個人的存在與幸福進行論證。盧梭則将自愛與博愛和人類之愛貫通起來思考,提出自愛為前提,而同情心是從自愛到博愛(仁愛)的關鍵。(李孔文 輯)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26日第8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