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峽蓄水給長江

三峽蓄水給長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3 19:18:51

2022年,長江中下遊地區再次出現嚴重幹旱,重慶的一些河流甚至出現了斷流。其實也不僅僅是重慶,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份也沒好到哪裡去。尤其是江西,撫河、信江等大型河流,都已經瀕于斷流。特别是撫河,每秒流量不到20立方米,最小的時候不到10立方米。

三峽蓄水給長江(長江流域幹旱2月)1

很多人就說,長江流域幹旱,三峽工程是主要原因,那麼真相究竟是啥?首先,我們先說一下結論,長江流域幹旱,和三峽工程沒有任何關系,反而三峽工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長江流域的幹旱。

為什麼說沒關系

因為,我們可以看到,長江流域幹旱的區域包括了江西等地區,比如說,信江和撫河都是江西排前三的河流,加起來的徑流量都不到80立方米每秒,與小河無異。江西的徑流量,主目前主要還是靠贛江。

而江西最大湖泊鄱陽湖,徑流量隻有1530立方米每秒,隻相當于洞庭湖的40%,洞庭湖進入長江的徑流量依然有3820立方米每秒。如果說長江流域幹旱是三峽大壩引起的,那麼洞庭湖應該是首當其沖,但是數據顯示并非如此,從這些數據也可以看出,江西大旱跟宜昌三峽沒有多大的關聯。

三峽蓄水給長江(長江流域幹旱2月)2

三峽大壩影響不了大範圍氣候

其次,在自然降雨的情況中,大氣中的水分循環包括:外循環,即按地球自轉規律水汽随大氣環流進行輸送的循環;内循環,即局部區域内大氣局地環流中的水分循環。

從氣象學的角度來看,三峽工程建成後,水體面積擴大了、水位升高了,是增加水分的内循環,到大氣中的水分增多了。但大區域範圍的水分循環并不會因為局部地區的地表改變而改變。外循環對降水的影響占95%,内循環對降水的影響僅占5%。

三峽蓄水給長江(長江流域幹旱2月)3

所以,三峽工程對長江流域氣候的影響微乎其微,事實上,大型水庫或者樞紐對當地的微觀生态一定有影響,比如魚類繁衍,地質等,但宏觀上,水電降低了火電的份額,減少了溫室氣體,有害氣體的排放。

幹旱的原因多種多樣,降雨量,地表水徑流,地下水采集,地殼變動,地質結構變化都會導緻幹旱。水資源調節是非常寬泛的一個學科,涉及到的有建築物調節(一般指閘門、渠道等)、地表水調節(改變河道的寬窄、走向等)、地下水調節(打井、注水等)等等。

三峽蓄水給長江(長江流域幹旱2月)4

長江流域水汽主要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夏季和夏季前後,盛行分别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挾帶着大量水汽的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 在季風進退與冷暖氣流交鋒過程中,形成降水。所以,三峽水庫對三峽周邊這麼大區域的天氣而言,影響是很小的。

為什麼長江流域出現如此嚴重幹旱

按照常理來說,現在長江流域應該是汛期,但是如今卻出現了汛期反枯的罕見現象,不僅如此,過去幾十年裡,長江流域也曾在汛期出現過旱情,但并未像2022年一樣涉及長江上、中、下遊,且影響較嚴重。

根據氣象專家的初步研究結果,此次長江流域幹旱,首先全球氣候變暖是大背景,全球變暖使高溫熱浪發生頻率增加、強度增強。6月以來,歐洲、北非、中東和南亞、美國普遍遭遇高溫熱浪,多國氣溫破曆史紀錄,歐洲可能正遭遇500年來最嚴重的幹旱。我國西北、西南、華北至華南都發生了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因此全球氣候變暖是長江流域出現異常高溫的大背景。

三峽蓄水給長江(長江流域幹旱2月)5

其次,長江全流域幹旱與熱帶太平洋爆發拉尼娜事件有較強的關系,拉尼娜事件的發生和發展,使得西太副高強度偏強,位置偏西偏北,長期穩定在長江流域等區域,促成了我國大面積長期的高溫熱浪事件。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台風活動偏弱。我國近海附近形成的台風強度較弱,影響位置偏南,主要在南海及華南一帶;登陸台風明顯偏少,不利于副熱帶高壓的撤退和斷裂,難以形成降溫天氣,導緻流域出現持續性晴熱高溫天氣。

可以說,長江流域的幹旱是多種因素造成的結果。

三峽工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

其實,三峽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旱情,大家都知道,作為超大型綜合用途水庫,三峽的第一任務就是防洪,第二任務才是發電,還有就是保障沿線城市用水,以及為轄區提供生态建設服務等。比如,長江四大家魚的繁殖,就要求水有一定的流速,水位還要上下波動,這樣魚才能有感覺,才會去繁殖。

三峽蓄水給長江(長江流域幹旱2月)6

但是在旱季時候,三峽大壩還起到了地表水調節作用,8月1日到15日,三峽水庫向下遊補水10.9億立方米;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16日發布調度令,從16号到21号為長江中下遊補水約5億立方米。

如今,三峽大壩的水位已經低到145米,達到防洪限制水位了,不能再向下遊放更多的水。可以說民衆是錯怪三峽大壩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