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一點基礎也沒有,可以學吉他嗎?
在筆者看來,毫無基礎的人如同一張白紙,比那些曾經學過一點但因練習不得法而養成了不良習慣的人學吉他成功的可能大一些。不識譜不是什麼問題,在初級班或基礎班的課程裡都會教識譜和必要的樂理知識。但是光有興趣還不夠,還得有恒心和毅力以及充足的練習時間。吉他不是老師教會的,而是自己練會的。從學琴第一天起你就要下決心放棄看電視、逛街和玩遊戲,保證每天一小時以上的練琴時間。所以每一個學吉他的人都應該買一把自己喜歡的吉他,把它當作朋友,愛護它,培養感情。吉他的最好的保養方法是每天彈。
2)初學者用什麼樣的吉他比較好?
有些想學吉他的人聽說要自己買一把吉他用作每天練習,就變得猶豫不決,其實如果連買一把吉他都舍不得就趁早放棄學吉他的想法。不僅要買琴,還要學會調音(除了常用的相鄰弦比較法,還有更科學有效的“泛音調弦法”)。每次上課最好能把自己的吉他帶來,因為初學者對吉他的音色不熟悉,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調弦的準确性難以保證,而且新吉他或者新換的琴弦很容易松,需要一段時間才會逐漸穩定下來。
筆者認為,尼龍弦的古典吉他比較适合于初學者用,因為尼龍弦比較柔軟,左手按弦輕松,進度會快一些。另外,尼龍弦吉他的音色與鋼琴接近,既能獨奏又能伴奏。建議大家在買琴時要另買備用弦(尼龍的第四弦和鋼絲的第三弦相對壽命最短)。用古典吉他的另一個原因是,中低檔的鋼弦民謠吉他音色好又好彈的可遇不可求,而且不是每一把琴都适合換成尼龍弦(有些琴換弦以後音量會變小,音色也變得沉悶)。女生的手較小,力度也小,建議用中号的古典琴,左手不可留長指甲。
3)從零開始學一般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學會?
那要看“學會”的标準是什麼,你對自己的要求有多高。筆者從初學至今已有十年,以古典獨奏為主,有紮實的演奏功底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記得當年用過的一本《權威吉他練習曲集》的前言中說,練完這一本練習曲至少需要五年時間!本人的體會是,吉他是不可能速成的,即使是學民謠吉他彈唱也需要一段時間适應,同時還要積累樂理知識。但如果方法科學,練習勤奮的話,初學3至6個月就會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後完全能自學。筆者當年是學了6個月時進步最快,重要的基礎都是上大學前掌握的。初學的幾個星期的練習是比較枯燥的,但練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彈完整的樂曲時就越練越好玩了。
4)女孩适合學吉他嗎?
吉他不是男生的專利。智力和悟性與性别無關。女孩心細、手巧、有耐心都是優點,但有些人忙于逛街和打扮自己,難以保證足夠的練琴的時間。隻要專心勤奮,多思考,多總結,女孩也可以把吉他彈得很好的。當然,女孩的手較小可以選用中号的琴,練琴一段時間後指尖長了繭按弦就不會痛了。女孩手指關節的柔韌性好,通過适當的訓練發揮潛能,往往比男生進步的速度還快。此外,女生唱歌的音域較高,喜歡唱的歌可能老師不熟悉,麼就自己多唱譜,多與同學交流,不妨練練二重奏。
5)哪些人不适合學吉他?
不是每個人都适合學吉他,确切地說,有些人會比較容易中途放棄,影響進步的因素也很多。有以下這些特點的人請慎重考慮是否真的下決心學吉他。太忙、坐不住、沒恒心、做事沒計劃、想學吉他隻是為了好玩或者是因為覺得玩電吉他的人“酷”、容易分心(練琴要專心,持之以恒,所以那些正在參加英語、日語會計等培訓的學員,最好暫時不要報名學吉他,等培訓結束後再學)……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以跟聽有關的能力、習慣也是影響學吉他前途的重要因素,例如:通常情況下,建議以下這些人不要學吉他:學過外語但發音很差的人(外語好并且學過第二外語聽力較好的人則可能學吉他有一些優勢);隻因為聽過某一首名曲覺得好聽,特别想學吉他自己來演奏的人(隻想學名曲,卻不願下功夫練基本功的人即使學會了一兩首樂曲也很難繼續提高,因為在學難度過于高的名曲的過程中,他們多數會養成一些不良的演奏習慣);打字不盲打,不按科學的指法的人;沉迷于遊戲或電視又從不聽廣播的人(沒有好的自制力的人,多半吃不了苦,會半途而廢);隻喜歡聽搖滾和說唱歌曲,不喜歡聽古典音樂的人;自學能力差的人。
6)吉他隻有六根弦,怎麼能彈奏出那七個音呢?
其實有很多樂器的弦數比吉他還少,比如:冬不拉、馬頭琴、三弦、小提琴和琵琶,相對而言,吉他的弦數還算多的,也因此有它的優勢——音域寬廣,和聲性好(了解一下吉他的發展曆史就會知道,吉他曾經是五根弦,後來加了一根低音弦,它才得以充分的發展和普及,并且與鋼琴和小提琴并稱為“三大樂器”。
吉他的每一根弦都可以彈出“那七個音”(八度音階),相同音高的音可以在幾個不同的位置彈出,但音色和難度,所以吉他的表現力很強,一個好的吉他手應學會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把位來演奏,但首先要練好第一把位(即左手食指按第一品格),而且要學會識譜,掌握基本的樂理。
7)要不要學識譜?學簡譜、六線譜還是五線譜?
不學識譜的後果是什麼?老師手把手地教會你一首曲子,你就隻會彈這一首,無法自學新的曲子,沒有聽過的更學不會。既然決定要學吉他就要改掉憑印象學唱歌的慣,而應該根據樂譜的節奏準确地演奏。學識譜其實并不難,我感覺關鍵是學會打拍子,理解各種音樂符号的意義和用途。
簡譜簡單易學,适于記旋律;六線譜(包括記和弦的方格譜)直觀,記的就是音位,但不利于記憶;五線譜比較專業,最科學,标注指法也很方便,大量的古典吉他練習曲和獨奏樂曲都是用五線譜記的(這些練習曲多數都很好聽,又有針對性,對打基礎幫助很大。學彈唱的人開始覺得一些和弦指法很難或者和弦轉換很吃力,先幾首古典練習曲來練,将會有很大的改善)。所以從長遠看,用五線譜是首選。但是五譜一開始讀起來反應會比較慢,需要多讀譜,慢慢适應,并且盡量用固定唱名法。
8)一共有多少種調,吉他學用的有幾種?
大調有十二種,小調也有十二種。吉他曲常用的有C(關系小調Am)、G(關系小調Em)、D、A、E、F。
9)一共有多少個和弦,常用的有幾個?
理論上和弦有成百上千個,但常用的隻有幾十個,但隻會用這些最普通的和弦效果比較單調。和弦有各自不同的屬性和色彩,精心編配的和弦才有味道,與衆不同才容易被人記住。但為歌曲編配和弦伴奏要有豐富的樂理知識和演奏經驗。也有不少樂手是用吉他作曲的,還經常是突發靈感先寫好一段和弦再譜旋律的,那需要很好的樂感。
10)學吉他應該用固定唱名法還是首調唱名法?
固定唱名法适于器樂演奏,首調則便于記憶。筆者的建議是二者皆用:C調和G調音階是基礎,大部分的歌曲都可改編在這兩種調來伴奏(可采用變調夾),但古典獨奏曲還常用到DAEF等調(不可用變調夾)。
11)學吉他的日常練習有哪些?
音階練習:鍛煉雙手的配合;高把位音階練習有助于鍛煉左手四指的諧調性(小指力弱,不靈活,應多練)。分解和弦:鍛煉右手手指的靈活性和速度,有助于熟悉多種節奏型;琶音練習:鍛煉和弦轉換的能力,增強右手的穩定性,提高控制能力;圓滑音練習:增加左手指的力度,鍛煉右手撥弦時機把握的能力;雙音練習:包括八度雙音、三度雙音、六度雙音等等,有助于熟悉左手的各種指型,增強右手各指的諧調性;視奏練習:常讀五線譜,分析指法編排規律。
12)學吉他是左手困難大還是右手困難大?
初學者普遍感覺左手(即按弦的手;若是左撇子則用右手按弦,左手撥弦)的困難大,經常是按弦按不緊,很吃力,而且手指很難分開或者容易碰旁邊的弦,食指的橫按法也是個難點。使用尼龍弦則左手會輕松一些。練琴兩周後一般指尖會長繭,那時左手已經度過了“适應期”,每天可以勝任一兩個小時練習。
學吉他到了一定程度後,右手的困難會變得明顯些,因為此時對音色,力度、速度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了,而往往初學時沒有對右手的訓練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會養成一些不良的撥弦習慣,比如大姆指撥弦時手掌會移動;撥弦方向不與琴弦垂直等等。吉他初學者還經常會有盲目求快的毛病,這樣的結果是節奏不準确,音不連貫,其實是“欲速則不達”。我建議是,先求穩再求快。
13)如何鍛煉左手手指的靈活性和耐力?
左手練習的目标是做到音連貫、各指既能獨立(比如食指橫按時,其餘手指仍要放松,可以按弦)又互相配合。另外,小指力弱,應該經常代替無名指使用,多鍛煉。筆者總結了一套“保留指練習法”,可以有效地鍛煉左手手指的靈活性和耐力;至于和弦轉換,應遵循“先彈者先按,不彈者不按”的原則,讓手指有機會在演奏過程中得到短暫的休息。
14)學吉他會遇到哪些難關?
各人手的先天條件各不相同,所以所謂的“難關”也是相對而言的,一般地有:和弦轉換、橫按法、雙音、高把位音階、輪指等等。另外,讀譜和調音也是需要多練才能掌握的,也是“熟能生巧”的道理。
15)如何分配各項練習的時間?
每天總的練習時間應不少于一小時,複習與學習新曲相結合(各占一半時間),特别要動腦筋針對自己的“難點”來安排練習,練習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音階練習和分解和弦練習是每天練琴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初學階段,左手可能無法勝任長時間的練習,那麼可以多做一些右手的空弦練習(不能看右手撥弦)。另外,視唱和讀譜也是很有益的(學新曲前都有必要仔細讀譜,分析樂句和難點的指法,了解節奏的特點)。
16)學古典還是學民謠?
由古典轉民謠易,由民謠轉古典難。古典獨奏有豐富的有針對性的練習曲,是前人智慧的總結,應充分利用。彈唱歌曲若沒有鮮明特點的華彩(前奏、間奏),将大失顔色。民謠彈唱要求一心多用,彈、唱配合,以唱為主,入門相對容易些;但無論是古典還是民謠都無法速成,沒有人天生就會和弦的,都需要逐漸适應。彈唱多用六線譜,但過于依賴六線譜也不好,那樣隻記得指法,而且六線譜和簡譜都很容易印錯,有五線譜與六線譜對照時,應以五線譜為準。喜歡唱歌的人适合學民謠彈唱,喜歡聽古典音樂的人可以考慮學古典獨奏。
17)什麼樣的教材是适合初學者用的好教材?
好的教材應該是内容循序漸進,每課内容有針對性并配有相應的練習,樂理知識穿插其中,适合于初學者自學練習。市面上民謠彈唱的書很多,不斷出新歌的吉他彈唱曲,但作為入門用的教程就不多了,特别是結合了古典練習曲的教程。筆者當年用的主要是兩本書:《古典吉他有聲教程》和《權威吉他練習曲》,都是江偉傑編著的,算是比較正統的古典吉他教程。在學琴約四年以後,我才學會彈唱,主要是彈與唱的配合這一關,有古典獨奏的基礎後,彈唱的和弦轉換遊刃有餘,自己不唱,給别人伴奏完全沒問題,但自己一開口唱就容易出錯,因為練獨奏的幾年裡很少唱歌,會唱的都有是一些老歌,後來學的也多是十年前的流行歌曲,比如齊秦、羅大佑。
我教過的學生當中,有不少自己已買過一兩本吉他歌本或彈唱教程的,我會為初學的學員推薦練習書中的曲目,有時是另外提供短小的古典練習曲(這種練習曲要求能背譜演奏,嚴格按照已标明的指法彈,雖然很短小,最短的隻有四句,但比盲目地去彈名曲效果好得多),但最好是重買一本我推薦的教材。
18)老師的作用是什麼?
老師最主要的作用是示範、建議和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我總覺得教一個沒有接觸過吉他的學員要比教那些自己學過一、兩首曲子(一般都隻記得指法,不會識譜),特别是練過“半首名曲”(比如《愛的羅曼斯》第一段,很多人一開始就想學這個曲子,但第二段太難,第一段也有個别難點)的人更輕松些。那些一上來就練名曲的人有點急功近利,沒有耐心練練習曲,結果是效率低,事倍功半,還往往養成不良習慣,糾正比重新學還要難!
19)一個星期隻上一次課夠不夠?
每次上課後,我會給學員布置練習作業,前兩周還無法練習完整的樂曲,主要是熟悉C大調的音階和右手空弦的分解和弦節奏練習。當年我每天練習的時間有2至4小時,開始學練習曲時也最多是一星期學會一首曲子(現在學習新曲的速度要快很多,因為很多指法都已經很熟悉了,讀譜也沒有什麼困難,但要練到背譜演奏的程度也需要幾天時間)。
有不少學員感覺一周上一次課似乎太少了,但往往他們不能保證每天足夠的練習時間,一周下來并沒有完成我所布置的任務,還常常迫使我放慢教學進度(來上課時要花幾十分鐘時間陪着學員練習)。總的說來,練習得越多進步越快,自學能力越強學習的進度越快。我教過的學生當中學得最快的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小男孩,他接受能力很強,我教他識譜隻用了幾分鐘時間,而且他比較不怕疼,每天能保證一小時左右的練琴時間。成年人也有成年人的優勢,至少手指的力量大一些,可往往進步很慢原因就是被工作或生活中其他事分心,無法保證每天足夠的練習時間。
20)吉他初學者有哪些常見誤區?
吉他初學者有各種各樣的誤區,以下列出比較普遍的,這些誤區都或多或少地阻礙了進步:
把名曲當作練習;隻學六線譜;隻重視左手;不按原譜的指法彈;唱詞不唱譜;熱衷于掃弦而不練分解和弦;隻求快而不注意音色;不讀譜,不思考……
急于學名曲,難度超出自己的能力,容易打擊自信心,養成不良習慣,事倍功半。隻學六線普,隻記得指法,不利于自學新曲,沒聽過的曲子很難學,節奏亂。隻重視左手,音色差,配合失誤多,顧此失彼。唱詞不唱譜,憑印象唱歌,學不會新歌,喜歡搶拍子。不按原譜指法彈,演奏的缺點是不連貫,節奏不準确;不有科學指法的習慣,會限制進一步的提高。不練習分解和弦,右手不靈活,伴奏單調。求快不求穩,欲速則不達,演奏缺乏表現力。不讀譜,不思考,進步緩慢,知其然有知其所以然。
掌握了基本法,學會便很快,但娴熟要勤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