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潔)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2019年度流通領域不合格食品通告,在抽查的50批次密胺餐具中,有13批次産品不合格,包括筷子、水杯等,涉及永昌盛、簡米、瑞達等品牌。
據介紹,13批次不合格産品的不合格項目為總遷移量(4%乙酸)、脫色試驗(浸泡液)、三聚氰胺單體遷移量(4%乙酸)、甲醛單體遷移量(4%乙酸)、跌落、翹曲(地部)、耐濕熱性、耐污染性。
其中,三聚氰胺單體遷移量(4%乙酸)不合格的産品有11批次,包括标稱惠州市盛廣達實業有限公司生産的“sungold”牌深圳筷(M603,2018年8月3日);标稱東莞市智發實業有限公司生産的“永昌盛”牌水杯(428030);标稱廣州簡米餐具有限公司生産的“簡米”口杯(6811);标稱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齊泉筷子工藝廠生産的“瑞達”齊泉防滑密胺筷(24cm、NO.03);标稱廣州互誠餐具有限公司生産的“互誠”水杯(MS009)等。
因總遷移量(4%乙酸)不合格的産品有3批次,分别是标稱佛山市禅城區羅格大鴻發筷子廠生産的“Hong FU”鴻福8寸中華筷(NO.016 L:24.5cm)、标稱揭陽市豪門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産的“Haomen”尊貴上品A08(密胺筷)(22.5cm)及上述“簡米”口杯(6811)。此外,“Haomen”尊貴上品A08(密胺筷)(22.5cm)也存在甲醛單體遷移量(4%乙酸)超标的問題。
圖/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截圖
據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介紹,密胺餐具的原料主要為密胺樹脂(又稱三聚氰胺甲醛樹脂),以三聚氰胺和甲醛為主要原料,再加入适量的木漿纖維素填料以及着色劑等輔助材料加工而成。甲醛單體遷移量、三聚氰胺單體遷移量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不合格的原輔材料,或對原輔材料查驗把關不嚴。其次可能是對磨邊抛光等生産工藝控制不嚴導緻産品表面有瑕疵,在高酸、高溫等條件下出現析出問題。
而總遷移量(4%乙酸)超标的産品接觸酸性食品時,會導緻遷移出的物質過量,人體過多吸收這些物質将有害健康,同時遷移物質還會直接影響食品的色、香、味等食用質量。
新京報記者 張潔
編輯 王琳 校對 張彥君
來源:新京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