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命科學的發展

生命科學的發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2 18:54:13

生命科學的發展(在無限熱愛中感受生命科學之美)1

視覺中國供圖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過去10年的自己,那麼我覺得一切都建立在“熱愛”的前提下。10年前,我還在讀大學本科,當時學的就是生物學專業。一開始,我并不清楚科研是什麼,很多人跟我說做科研很枯燥,要耐得住寂寞,但自己并沒有具體的概念,隻是單純地喜歡這門學科。

生命很神奇。拿人的遺傳來說,父母戴眼鏡,孩子就會有一定概率近視。為什麼有的鳥能飛,有的鳥不能飛;為什麼樹木春天發芽,樹葉秋天變黃,我很想知道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大三時,施一公教授到我本科就讀的武漢大學做了一個報告,讓我感到熱血澎湃。之前,我不覺得科研是一個美的東西,但施老師的講座讓我感受到生命之美、科研之美。生命科學的美就是一步步發現生命的本質。科學家的工作每往前推進一步,就會對生命的本質更了解一步,攻克一些疾病的進程也會走得更遠。科研工作者創造知識讓更多有興趣的人看到,為他人所用,也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

我在武大的實驗室時接觸的研究方向是結構生物學,當時實驗室的師兄建議我,如果你決定要做這個方向,就要去中國最好的結構生物學實驗室——施一公教授實驗室。施老師的研究方向包含與人類重大疾病相關的蛋白結構研究,這也是我非常想做的方向。

人類的基因就像電影素材庫,是片段式的不連續的。它需要一個剪輯師完成對基因的重新拼接,而人類遺傳信息的“剪輯師”就是剪接體。我研究的RNA剪接體,就發揮着把不同基因片段重新剪輯和拼接的功能。在電影裡,即便畫面相同,叙事順序不同也會影響影片呈現效果,基因其實也是這樣的。人類大約有兩萬個基因,卻對應幾十萬種蛋白質,就是因為存在RNA剪接這個過程。

這項研究的意義,不僅是生命科學領域内一個重要的基因表達過程。研究表明,35%的遺傳疾病與多種癌症的發生,都與剪接體和剪接異常相關。從分子層面研究剪接體的工作機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我當時剛剛直博一年級,覺得自己是一個菜鳥,不敢想象也沒有勇氣去做這樣的課題。施老師則鼓勵我,拿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後來發現,勇氣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很多人一開始沒有勇氣做,在第一步就失敗了。

我始終覺得,每一次成功背後都不可能隻靠所謂的天賦和運氣,努力和堅持是科研做出成果的決定性因素。我取得的一些成績,也是因為自己更專注、更投入,比别人更努力而已。我覺得自己的幸運之處,是找到了真正喜歡的領域,并且進入正反饋的狀态。很多人比較遺憾的一點,是沒有想清楚自己未來想做什麼,對什麼感興趣。

我日常并不會區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有時候即使不在實驗室,仍會想着課題怎麼解決。當然,在任務緊張的時候,我也會早上六七點就到實驗室,晚上十一二點甚至淩晨才回去。其實,很多時候碰到困難,并不是在實驗室裡想出如何解決的,而可能是在吃飯的時候、睡覺之前、走路路上靈光一現,突然找到解決方案。我從來不會在實驗室“摸魚”,而是努力保證有效時間。同樣的時間,也許别人隻能做1個實驗,我可以完成3個實驗。我用4年時間提前完成直博,也歸功于這種高效利用時間的态度。

當然,科研工作會有很多壓力,無論是實驗失敗的壓力,還是與國際同行競争的壓力。但對我來說,壓力也是一種動力,我就想着比别人先做出來,因此努力鞭策自己。如果真的在某個環節卡殼,也會選擇休息一兩天,也許緩一兩天,吃吃喝喝然後好好睡一覺,思路反而豁然開朗了。有時我也會通過興趣愛好來解壓,比如觀看體育比賽、去遊泳等。

過去10年,科研的大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國家對科研的投入度不斷提高,有些實驗設備甚至是全世界最好的,人才引進工作也成效顯著。在生命科學領域,一些方向已經能夠做到國際頂尖。拿我自己的經曆來說,我一直在國内接受學曆教育,但并沒有因為缺乏海外學習的經曆而比别人差。對我們90後科研工作者而言,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手頭的工作做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

作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我不覺得性别對從事科學研究造成影響。做科研不應該分男女,我周圍很多女性都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做出了不錯的成果,生命科學領域的女性研究者比例也在明顯上升。當然,在社會層面,确實需要為女性提供更多保障,讓她們更自由地實現個人價值,不管追求的是什麼,讓她們的權利都能得到保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鐘的 采訪整理)

白蕊(西湖大學博士後,曾獲第22屆“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