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定疑罪從無?受邀嘉賓:甘肅韓兆周律師事務所律師 丁路,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如何認定疑罪從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受邀嘉賓:甘肅韓兆周律師事務所律師 丁路
主 持 人:首席記者 何明霞
本期主題:疑罪從無是現代刑事司法體系的重要規則,作為處理疑案的技術性手段,在尊重和保障人權、防範冤假錯案、維護刑事司法公正、促進司法文明進步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何謂疑罪從無?疑罪從無原則的意義何在?本期“舉案說法”欄目就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探讨。
典型案例:2017年12月28日,一名叫李某香的82歲老人在家人陪同下來到公安機關,供述了自己濫伐林木的行為,當天,李某香被取保候審。經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檢察院調查,2016年農曆八月,被告人李某香在未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情況下,組織家人到其自留山進行清山并種植杉樹。經鑒定,被采伐總面積為180畝,采伐蓄積為483.95立方米。檢察院認定被告人為濫伐林木組織者,但在案發後有自首情節,故建議從輕判處被告人二至三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2018年5月3日,懷集縣法院收到了檢察院指控被告人李某香犯濫伐林木罪的刑事案件。經懷集縣法院查明,2008年該村确實遭受過雪災,轄區林木被壓斷,遭到大面積破壞。法官現場勘驗時發現涉案現場有陳舊、不規則的樹頭,而平整、規則的樹頭是稀落分布,旁邊也種上了新的杉樹。
法官認為,砍伐的樹木一般切口較為平整,不規則折斷的通常為自然災害破壞所緻。承辦法官認為被告人并不符合濫伐林木組織者的特征,且經過兩次退回補充偵查,仍未有證據證明被告人口供的真實性和鑒定意見的排他性,且被告人李某香作為文盲,卻出現了兩份不是被告人親筆簽名的供述筆錄,鑒于案中的種種疑點,2018年10月22日,案件承辦法官将案件的具體情況形成詳細的審理報告,提交懷集縣法院專業法官會議讨論,并提出宣告被告人李某香無罪的建議。專業法官會議經過充分的讨論,也建議合議庭作出李某香無罪的判決。10月25 日,正在合議庭作出無罪判決之時,懷集縣檢察院作出了撤回起訴的決定。
主持人:結合上述案例,簡要談談何謂“疑罪從無”原則?
丁路:疑罪從無,是指刑事訴訟中,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确實、充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刑事訴訟法》第173條規定,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就上述案例而言,根據在案證人證言,并結合對被告人年齡、能力、文化程度和身體狀況的考慮,承辦法官認為被告人并不符合濫伐林木組織者的特征,且經過兩次退回補充偵查,仍未有證據證明被告人口供的真實性和鑒定意見的排他性。另外在收集證據程序上存在重大瑕疵,被告人李某香作為文盲,卻出現了兩份不是被告人親筆簽名的供述筆錄,不符合相關辦案規定。為了讓無罪之人不受委屈,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法院堅持疑罪從無原則,作出李某香無罪的判決是合乎法律規定的。
主持人:我國刑事訴訟程序為偵查、審查起訴、審判三個階段,刑事訴訟法對疑罪從無原則在這三個階段的适用分别規定了不同的處理方式,其中,審判階段對疑罪從無原則的适用是如何規定的?
丁路: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95條第(三)項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這是對疑罪從無原則的典型概括。《刑事訴訟法》第205條第(二)項規定,“缺乏罪證的自訴案件,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裁定駁回。”這也是在審判階段貫徹疑罪從無原則的表現。“從無”即是無罪。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人民法院對成立犯罪具有專屬的認定權,反之,認定無罪也是人民法院應當享有的權利,但并非是專屬權利,檢察機關也享有無罪認定權。審判階段是适用疑罪從無的典型階段,疑罪從無原則在審判階段得到徹底地貫徹毫無疑問。
主持人:“疑罪從無”原則有何意義作用?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丁路:“疑罪從無”作為無罪推定原則的一項具體内容,其意義在于,在既不能證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證明被告人無罪的情況下,推定被告人無罪。毫無疑問地說,疑罪從無,是對法律、事實、當事人負責應有的态度,刑事審判,關系到群衆的人身自由。案件要讓群衆感受到公平正義,要赢得社會公信力,就必須把每一宗案件都辦成“鐵案”,真正堅守無罪推定,疑罪從無。需要注意的是,疑罪之所以“從無”,是因為證據不足。故這種無罪隻是“準無罪”,行為人不一定确實無罪。因此,行為人因證據不足而得到無罪宣告後,如果取得了确實、充分的證據證明其有罪,仍然應當受到刑法的處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