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從殷商甲骨文距今約有三千多年的曆史。由于漢字表意兼表形,它又是世上極度注重審美形象的文字。
漢字所表達的信息量也是無以倫比的。在中華民族的整合與凝聚方面,在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和身份方面,在源遠流長、一以貫之而又充滿機變以擺脫困境方面,漢字,功莫大焉。
随着鍵盤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年輕的這一代已經習慣用打字的方式代替一切書寫,在這樣的狂風暴雨中,漢字無聲地承受一切責難卻又展現着自己堅韌的生命力。
如今,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漢字熱”,不單是中國人,外國人也熱衷于學習漢字,中國古老的文化又重新在世界舞台上展現出它的光彩!
随之給中國的家庭教育帶來的便是對孩子毛筆書法的培養和對中國漢字演變過程的認知。
曾無意間看到一個關于“家”字和“冢”的解釋,覺得頗為有趣。家,宀字旁,丶在上,冢,丶在下。家,是有瓦遮頭,避風護雨之地,不生雜草之地。而“冢”是墳墓。
為什麼中國人形容的充滿生氣的“家”字與死後埋葬的“冢”字會如此相近呢?
這其實是表明中國人視死如視生的理念,認為人死後也要擁有生前擁有的一切,這也是曆代帝王的陵墓都和他們生前所居構造一緻的原因。
除了用這樣的方式拆解漢字,中國的漢字一些偏旁部首和名稱所表達的含義也是相當豐富的。
在數碼時代,當代年輕人要盡量避免漢字成為“熟悉的陌生人”,努力打好“漢字保衛戰”。
正如歌詞中的“我們中國人最愛說的話永遠是中國話,字正腔圓地有聲說話最算話;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責任把中國漢字傳承好!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