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的黃金時代,也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得時代,無數成語、文化、理念誕生于此,甚至其中的一些思想文化直至現在還在影響着我們,甚至影響海外。
春秋初期形勢圖
這個時代,也是一個暢所欲言的時代,僅僅“百家争鳴”一詞就可以想象當時的思想極為開放,以至于形成了一個氣勢恢宏的諸子“百家争鳴”的時代。
但俗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公元前770年始,周王室已經沒有了實際控制力,而中原各國因為各種利益關系開始了互相的兼并。春秋時期的長期戰争,讓各諸侯國的版圖不斷發生變化,到了公元前453年,天下基本形成了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央的局面。而各國為了變強紛紛開始變法。但最終由秦國在公元前221年統一天下。那麼各國為了圖強紛紛進行了什麼樣的變法呢?變法的内容又是什麼呢?
戰國先雄魏文侯,變法的領頭羊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魏文侯成為了魏國第一任君主。
魏(戰國)巅峰時期
魏國西邊是一河之隔的秦國,北邊是三家中最強大的趙國,右邊又是新興諸侯韓國,南邊越過中條山和黃河是秦、楚、鄭争奪的陝地,魏國被緊緊的包裹在了晉西南,隻有東面還有一些土地,但無法成為戰略要地。因此魏文侯剛剛上任,就立即任用李悝為相,樂羊、吳起為将,開始了著名的李悝變法。
李悝像
李悝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在中國曆史上産生了深遠影響。在當時對其他各國震動很大,是引發各諸侯國變法的導火索。
李悝的變法主要有五條:
楚國連年受到魏、趙、韓進攻,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楚悼王任命吳起為今尹(吳起曾說:不當卿相,絕不回衛),主持變法。
明法申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
吳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
吳起變法使楚國迅速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加速了楚國封建化的進程,但由于觸動了貴族集團的利益,再加上楚悼王過早死去,最終失敗。
落後就要挨打,韓國變法求富強韓國的地理位置使韓國根本沒有擴張空間,随着各國變法風起雲湧,為了防止被進攻。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
公元前351年,韓昭侯啟用了法家代表申不害主持韓國變法。
“天下之寶劍韓為衆”、“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 ——《戰國策·韓策一》
申不害變法使韓國君主權力得到加強,政局穩定,雖無擴張之功,卻使韓國在列強包圍圈無人敢進攻。
兩代趙王設新政,胡服騎射終為強“今吾将胡服騎射以教百姓。” ——《戰國策·趙策二》
趙國可以算的上是兩次變法,趙烈侯的公仲變法以及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
趙國地處北方,東北與東胡相接,北有匈奴,西北與林胡、樓煩為界。這些遊牧部落經常進攻趙國,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趙武靈王看到胡人的服飾作戰非常方便,并且騎兵比起中原的車兵非常靈活機動。于是趙武靈王在邯鄲提出了“着胡服,習騎射”的主張。
因為效仿胡人,趙國迅速的建立起以騎兵為主的軍事力量,胡服騎射實行的第二年,趙國就東攻中山,西打胡地,使胡人專門為趙國提供騎兵。使得趙國成為了除秦國之外最強大的國家。
賞一人,誅一人鄒忌主張法家政策,勸說齊威王選擇“君子”擔任官吏以防止“小人”混雜。
由于齊威王的進說,齊威王下令群臣吏民:
一句話來說,齊國就做了兩件事,一是納谏,二是任免了一批官員。(主要都是名臣)
安分守己的燕國燕國在戰國時期幾乎沒什麼戲份,無非就是樂毅攻齊和荊轲刺秦王。
公元前314年,燕國内亂,齊宣王攻破燕國,趙武靈王護送公子職回燕國即位,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通過郭隗使燕昭王愛賢的名聲瘋傳天下,各國名士紛紛來燕,如趙國劇辛,齊國鄒衍,衛國屈庸,魏國樂毅等。
燕攻齊七十餘座城池後勢力
燕昭王制定法律,加強對官吏的考察,對遵守國家法度的平民和奴隸進行獎賞。同時加強戰法和紀律訓練,提高燕國士兵的戰鬥力。
商鞅變法除舊制,功滿三秦後人知戰國時期的秦國井田制度土崩瓦解,各項制度與社會經濟皆落後于六國,為了增強實力同時保證不被吞并,秦孝公命商鞅主持秦國變法。
商鞅(公元前395年—前338年)
商鞅在秦國主要進行了兩次改革,分為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
總的來說魏、楚、秦、韓是全方面的變法,而齊、趙、燕隻是局部進行改革。可以看出,各國變法均設計法律改革,加強君主權力,削弱貴族勢力是各國變法的重心,而為何最後隻有秦國笑到最後,隻能說秦國從秦孝公變法到秦始皇嬴政皆為明主。
補充縣制度起源于楚國楚武王,郡制度起源于秦國秦穆公,經過曆代法家改革,成型于秦漢時期。
在商鞅立木賞千金之前,吳起在楚國變法為了增加威信就曾實行過。
附錄:參考資料《史記》
《戰國策》
《資治通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