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闆打首闆?每經特約評論員 陳憲今天的城市,是一個“生态系統”創新生态、産業生态、文化生态、社會生态,乃至自然生态,構成城市生态生态的核心是“鍊”,各相關主體、要素和環節之間組成的、相互聯接和依賴的“生态鍊”,及其協同作用形成的發展環境在城市生态中,難免有長闆和短闆觀察表明,城市的領導者、管理者經意或不經意間,主要在做拉長闆的工作這裡,有兩個城市的例證,一個是深圳,一個是成都,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創業闆打首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每經特約評論員 陳憲
今天的城市,是一個“生态系統”。創新生态、産業生态、文化生态、社會生态,乃至自然生态,構成城市生态。生态的核心是“鍊”,各相關主體、要素和環節之間組成的、相互聯接和依賴的“生态鍊”,及其協同作用形成的發展環境。在城市生态中,難免有長闆和短闆。觀察表明,城市的領導者、管理者經意或不經意間,主要在做拉長闆的工作。這裡,有兩個城市的例證,一個是深圳,一個是成都。
深圳的長闆是創新。這個長闆的形成,是經典的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案例。深圳起步時,主要的經濟活動是兩件事:利用香港的低關稅和零關稅,做轉口貿易;接受香港制造業的轉移,發展加工貿易。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也就是說,在深圳,主要是移民在做這兩件事。移民中那些接受過較好教育的人,或有冒險精神的人,延伸了轉口貿易和加工貿易中的機會。從貿易到生産,再到研發的發展邏輯,成為華為、邁瑞等一批科技型大企業的成功實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科技創新是沿着兩個路徑前行的。其一,科研機構主導的科技創新模式;其二,企業主導的科技創新模式。前者以“大院大所”雲集的北京、上海為代表,那裡的科技創新需求主要來自政府主管科技或與科技有關的機構,做出來的成果再尋求轉化;後者以深圳為代表,它的科技創新需求主要來自市場,也就是來自企業自身。早在2005年,深圳科技局做過一項調研,結果表明,深圳科技公司97%都是通過需求導向模式開展創新的,極少有采取研究成果轉化方式的。這些年過去了,深圳崛起了一批各種規模的高科技公司。中國的其他城市當然也有這樣的高科技公司,但不像深圳那麼集中。而且,深圳的高科技公司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深圳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整合科技與産業于一體的創新生态,産生了一批創新和新興産業集群。創新這個長闆就這樣在深圳長成了。
筆者曾經就深圳的創新做過一些調研。一次和一位領導一對一訪談,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筆者的問題是從深圳的政府職能開始的。他說,深圳的政府職能是服務于城市的核心競争力。深圳的核心競争力是創新,政府就服務于創新。他舉了一些政府扶持創業創新的具體做法,筆者質疑了其中一些做法可能産生的問題,他運用機會成本的理論回應,同時還闡述了近年來政府職能和行為是怎樣被監管和約束的。政府拉長闆的積極作為得到了證實。
有人說,成都的标簽是生活,即宜居。這裡,标簽也是長闆的意思。這些年,成都從一個普通的省會城市,一躍成為常住人口規模位居全國第四,經濟總量位列第七的西部第一大城強城。人們肯定會問,光憑生活或宜居成就不了今天的成都吧?是的,但生活這個長闆功不可沒。成都地處成都平原腹地,農業發達、物産豐富,生活成本相對較低;成都氣候、環境宜人,近年來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的加持,生活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同時,開放包容的巴蜀文化,合理的住房規劃和落戶門檻,帶來了人口、人才的淨流入。過去10年,成都持續保持了人口、人才淨流入,常住人口增加超700萬人。成都在人口總量增長的同時,人力資本水平不斷提高,人才結構持續優化。七普數據表明,成都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曆的人口占比,較六普提高了10個百分點。
生活這個長闆隻是成都故事的一部分,盡管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都故事的另一半是工作,是宜業。也就是說,人口聚集是因為有産業發展提供的就業崗位。2020年,成都的電子信息産業達到萬億級,成為成都第一個萬億級産業集群。作為電子信息産業重要組成部分的集成電路、高端軟件、智能終端三個千億級産業,以及電子信息領域的龍頭企業在成都發展壯大。同時,成都一直緻力于通過“強鍊穩鍊補鍊”思路招引項目,做強做大電子信息産業集群。數字創意産業在成都的集聚與發展,就是電子信息産業鍊延伸的結果。我國目前電子信息産業的特點是增加值率不高,但吸納就業較多。尤其是在完善、優化産業鍊和産業生态,構建生态化産業鍊的基礎上,電子信息産業成為吸納就業、聚集人才的大戶。“十四五”期間,成都将打造第二個萬億級産業——裝備制造産業集群,以及軌道交通和生物醫藥兩個千億級産業集群。宜居和宜業的完美結合,解釋了成都為什麼成為當今中國年輕人向往的城市。
成都對人才流入的吸引力,還可用近些年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在成都發展非常迅猛,大牌互聯網公司紮堆落戶來解釋。在傳統産業發展的年代,一個企業選擇城市主要是看這裡有沒有土地和廉價勞動力,以及這個地方優惠政策的力度。新經濟和新興産業的企業則要看這個地方能不能招到人,能不能招到人力資本意義上的員工。這是先進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行業大公司選址的首要考量因素。成都新經濟和新興産業發展如此亮眼并吸引大量企業的主要原因,是成都的生活環境、城市文化、住房價格和戶籍制度等都具有包容性,或者說成都有着真正意義上的“不排外”,進而使成都既宜居又宜業,集聚、培育和生成了強大的城市發展新動能。
城市發展拉長闆,是“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生動實踐。每個城市認清自己的長闆,亦即絕對優勢,如深圳的創新和成都的生活,并将其鞏固和強化,不僅能夠保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還将在城市整體發展的過程中補上短闆,比如深圳的教育,成都的大企業。而單純就短闆補短闆,是永遠補不上,也補不完的。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