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棗是哪裡的特産?導讀:俗稱“軟棗”,集市10多元1斤,山裡卻爛一地沒人要,這是為啥呢,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軟棗是哪裡的特産?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導讀:俗稱“軟棗”,集市10多元1斤,山裡卻爛一地沒人要,這是為啥呢
過去的農村大集,一到臘月的時候,是最為熱鬧的,大家都開始紛紛購買年貨。農村大集作為農村購物中心,曾經是相當輝煌的,臘月的大集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買東西的和賣東西的非常的多。過年之前的大集有句老話: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太太就喜歡柿餅子軟棗。過年穿新衣,帶新帽。小姑娘愛美,很喜歡買一些絹花插在頭上,過年的時候花枝招展看起來很漂亮。而小男孩則是淘氣愛鬧,炮仗是過年時候的最愛。
那些沒有牙齒的老太太,過年的時候,格外鐘情于柿子和軟棗。這兩種美食不但甘甜可口,而且格外的軟糯,即便是沒有牙齒也能夠吃得掉。農村有句老話叫:老太太吃柿子,專撿軟的捏。軟柿子吃起來口感更好,而且自己沒有牙齒對于硬柿子也享受不了。後來這句老話也被寓意為專門撿好欺負撒氣的含義。柿子是柿子削皮脫水後的制品,口感軟糯甘甜可口。而軟棗則是另外一種受老人喜愛的美食。
軟棗曾經一度風靡一時,在北方很多地區是年貨必備,這種美食是過年時候待客的首選,這也源于過去北方地區冬季水果匮乏。而柿餅子和軟棗相當的耐貯藏,也就當之無愧地成為了過年的必備産品,被大家當作待客使用。柿餅子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但對于軟棗這種美食,經過這些年的蕭條之後,很多年輕人甚至不知道這是何物。主要源于也源于軟棗這些年确實走了下坡路。跟過去相比較,軟棗的地位呈直線下降态勢。
軟棗曾經很受歡迎,是大集上的香饽饽,十幾塊錢一斤非常的好賣,現如今這種美食卻逐漸被大家抛棄,在一些山區成片的軟棗深秋結果之後,直到冬天掉落一地依然無人要,軟棗是農村的俗稱,由于顔色烏黑,也被稱為:黑棗。雖然名字叫棗。但其實跟棗樹是半點關系都沒有,隻不過外形大小長得像棗而已。民間有句老話:一日三顆棗,健康永不老。這句老話據考證指的并非是常見的紅棗,而是指的軟棗。
軟棗種植曆史悠久,相比紅棗曆史更加的久遠,由于軟棗營養豐富,是冬季非常耐貯藏的食材。所以就有了一日三顆棗的美譽。軟棗其實并不是棗,而是跟柿子是近親。是一種柿科植物,所以軟棗青澀時候的模樣,不論怎麼看都跟柿子非常的相似,隻不過個頭縮小了很多倍而已。軟棗學名叫:君遷子,是一種多年生柿科小喬木。北方山區多有野生,也曾大量進行人工種植,在軟棗行情頗佳的年代,有着很不錯的經濟效益。
軟棗深秋成熟,成熟之後的軟棗顔色黑紫,經過幹燥脫澀之後,就能夠長久地存放。軟棗糖分極高,吃起來軟糯甘甜,是很受人喜愛的一種冬季美食。這幾年軟棗走了下坡路也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冬季水果逐漸豐富;北方地區由于地域的原因,冬季的時候,水果是非常匮乏的。尤其是在春節期間,很多生鮮水果價格高得離譜,軟棗自然就成了過年的首選。大家很熱衷購買軟棗在春節食用。随着這幾年生活條件變好,各種各樣的水果充斥着日常生活,過年期間水果更是紮堆上市,選擇性多了之後,軟棗這種曆史悠久的美食,就逐漸邊緣化,一直到現如今變得特别的落寞。
軟棗不宜多吃;軟棗糖分極高,偶爾吃幾顆感覺相當不錯,但吃多了之後會明顯感覺到甜膩。除了會覺得膩之外,軟棗畢竟是一種柿子,吃太多很容易導緻消化不良。明顯感覺胃下沉,有種墜着的感覺。吃多了還會引發上火,有人因為吃軟棗過多,導緻第二天拉不出來。所以軟棗雖好,但不宜多吃也是其自身的一個弊端。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吃軟棗的人越來越少。
農村留守人員越來越少;現如今的農村已經成為386199組成的大軍,38指的是婦女節,六一則是兒童,九月九是重陽老人節。現在的農村大都已經成為了老人孩子和婦女為主。哪些青壯年無一例外都要外出打工賺錢養家。軟棗的行情每況愈下,加上價格低廉收購商減少,在家裡留守的青壯年減少,也就導緻了軟棗經常掉了一地卻無人采收的情況出現。主要原因當屬軟棗這些年的行情确實不理想,銷量變低價格下滑,讓村民的種植熱情随之下降。
軟棗雖然這些年行情不佳,但在一些山區和農村,軟棗樹依然很多見,這種柿科植物生命力旺盛,對于環境要求極低。在一些極為貧瘠的地區依然能夠很好地生長,而且生性耐旱,加上病蟲害很少,所以軟棗的數量依然不少,雖然軟棗行情低落,但軟棗樹卻是嫁接柿子樹的上好跕木。所以說這種樹木還是有很高的存在價值的。對于這種顔色烏黑的軟棗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