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雲南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銅廠鄉大塘子村和瑤山村近700畝的人參果地裡,工人們正在忙碌着施肥、鋤草,一眼望去,成片的人參果幼苗從地膜裡齊刷刷地探出頭,長勢十分喜人。
人參果又名“長壽果”,果實呈橢圓形,成熟時果皮呈金黃色,有的帶有紫色條紋,因其具有高蛋白、低糖、低脂的特點,還富含維生素C,以及多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而備受大家歡迎。
大塘子村和瑤山村常年以種植稻谷、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為主,因條件有限,并不能産生很高的經濟效益。正當很多農戶決定以外出務工作為主要經濟來源時,2021年,大塘子村委會甜竹坪村開始試種了30多畝的反季節人參果,并達到了畝産1噸左右,人參果成熟時,分大中小幾個等次銷售,價格為3到14元一斤,經濟效益頗佳。
很多群衆看準了人參果能緻富的好勢頭,在鄉村産業規劃大會上紛紛表達了種植反季節人參果的意願,銅廠鄉決定将人參果種植納入果蔬種植産業項目中。今年瑤山村14戶脫貧戶、7戶低收入群衆帶頭種植,帶動了大塘子村委會20餘戶老百姓也加入到人參果種植中來。據人參果地幹活的工人介紹,9月份種植的人參果屬于反季節水果,一般來年1月份左右便可成熟售賣,都是有外面的車直接進來拉貨,銷售不成問題,而且工人們也不用愁疫情期間的收入問題,家門前就可以打工賺錢。
雲南網記者 黃翹楚 通訊員 李富琴 攝影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