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幹、眼幹、咽喉幹、皮膚幹燥,身體像被抽幹了水,這就是中醫所說的“燥證”。人體的“水”,中醫稱之為“津液”。燥證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體内津液不足,精血枯竭,或津液不能正常輸布,導緻髒腑、組織、器官、毛竅失于濡養,而出現口幹咽燥、鼻幹唇裂、幹咳無痰、兩目幹澀、皮膚幹燥脫屑、毛發幹枯等一系列“幹燥”症狀。
對一些檢查沒有明确疾病的燥證人群,可以通過食療自我保健治療燥證。這裡推薦具有潤燥生津作用的食物——百合、桑葚、烏梅。
百合:
味甘、性微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潤肺解渴、止咳止血、開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陰虛久咳、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症狀。
桑葚:
性味甘寒,入心、肝、腎經,有補血滋陰、生津止渴、烏發潤腸等功效。
烏梅:
梅子未成熟的果實(青梅),用煙火熏制而成。烏梅既可食用,又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烏梅藥用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安蛔 止痛、生津止渴的功效。還有人将烏梅的功效總結為“五止”,即止渴、止咳、止瀉、止痛、止血。
很多食療藥膳也具有潤燥保健的作用,燥證之人可适當多食。
1.荸荠豆漿:
荸荠100克,豆漿250克,冰糖25克。荸荠用清水洗淨,開水燙1分鐘,搗爛,榨汁,與滾沸熟豆漿加冰糖攪勻。
2.五汁飲:
所謂五汁,包括梨汁、荸荠汁、 鮮葦根汁、 麥冬汁、藕汁,将梨、荸荠、蘆根、麥冬、藕之鮮品用清水洗淨,荸荠開水燙1分鐘,每種榨汁50毫升後混合飲用。
3.百合雪梨飲:
百合10克,大雪梨1隻,冰糖10克。百合洗淨,雪梨去皮、去核,切小塊,加水、冰糖煮開,小火煨60分鐘。
文/胡建東
鍊接
吃梨防秋燥?沒那麼簡單
文/唐山市中醫醫院肺系病科
主任中醫師 孫惠敏
整理/史愛華
在四季氣候中,中醫将“燥”列為秋季主氣,認為“燥”是秋季最易傷人緻病的邪氣。入秋以來,有些人出現了皮膚發緊,口幹舌燥,鼻腔幹燥,喉嚨發幹,幹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大便秘結等症狀,這些症狀并不是一般的上火,而是“秋燥”。
梨有生津止咳、潤燥化痰、潤腸通便的功效,對熱病津傷、心煩口渴、肺燥幹咳等症狀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但要遠離秋燥,就不是吃個梨那麼簡單了。
秋季燥邪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種偏于熱,一種偏于寒,也就随之分為“溫燥”“涼燥”兩種類型。溫燥多發生在初秋,表現為頭痛身熱,幹咳無痰,氣喘,咽喉幹痛,鼻幹唇燥,胸悶,心煩,口渴,舌苔薄白而燥,舌邊尖俱紅等燥熱症狀,是肺受溫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現的症狀;而涼燥多發生在晚秋,表現為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塞,伴有津液不足的現象,如嘴唇幹燥,連續幹咳,胸悶,皮膚幹痛,舌苔薄白等症狀,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損而出現的症狀。
有效防治“秋燥”,應收斂神氣,順應收斂沉降之象。起居上,盡量早睡早起,以保持神志的安甯;多喝水,白天可喝淡鹽水,晚上則喝蜜水,可潤肺、養生、抗衰老,并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多吃蔬菜和水果,适當多吃些滋陰潤肺的食物。秋燥時節,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及燒烤食品。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