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10 01:55:59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一、作者簡介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聖陶,現代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他的創作态度嚴肅認真,所寫作品構思缜密,結構嚴謹,風格樸實,語言精練,他被稱為“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代表作有《倪煥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19課蘇州園林知識點)1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

一、作者簡介

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聖陶,現代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他的創作态度嚴肅認真,所寫作品構思缜密,結構嚴謹,風格樸實,語言精練,他被稱為“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代表作有《倪煥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故事背景

本文是葉聖陶為一本蘇州園林圖片冊寫的序。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紹蘇州園林的攝影集,約葉聖陶寫一篇序文。葉老22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蘇州,常和好友遊覽蘇州園林,對蘇州園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體會,寫作這篇序文時又參閱了陳從周教授編撰的《蘇州園林》一書。序文寫好後交給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圖片冊一直不見出版。《百科知識》編輯部知道後便要求讓他們先發表,于是,這篇序文發表在《百科知識》1979年第4期上。發表時删去了序文最後的幾句話。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編入語文課本時,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題“拙政諸園寄深眷——談蘇州園林”也随之改為“蘇州園林”。

三、理解詞義

1.鑒賞:鑒定和欣賞(藝術品、文物等)。

2.敗筆: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文中指影響蘇州園林作為一幅完美圖畫的設計。

3.胸中有丘壑:設計者和匠師的胸懷中有山水風景的構思布局。

4.嶙峋:枯瘦的樣子。

5.镂空:在物體上雕刻出穿透物體的花紋或文字。

6.明豔:鮮明豔麗,明麗。

7.珠光寶氣:形容服飾、陳設等非常華麗。

8.别具匠心:另有一種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學、藝術方面創造性的構思)。

9.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規定适宜的辦法。

10.重巒疊嶂:重重疊疊的山峰。

11.斟酌:考慮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當。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②):概括蘇州園林的地位、價值以及總特點。

第二部分(③-⑨):抓住蘇州園林圖畫美的共同特征,分别從各個角度介紹說明。

第三部分(⑩):寫蘇州園林還有不少其他特點。

五、問題歸納

1.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句中的“據說”一詞能否去掉?

不能,“據說”表明蘇州園林有一百多處,隻是作者聽說而已,并不确定,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确性與嚴密性。

2.如何理解“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這句話?

“藝術”高于“技術”,是獨創性的活動,其成果給人以審美愉悅,且無法複制;“技術”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成果實效性強,一般可複制。這裡對“假山的堆疊”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3.“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中的“大多”一詞有何作用?

“大多”起限制作用,表明蘇州園林中的池沼絕大部分引用的是活水,而并非是全部,體現了語言的準确性與嚴密性。

4.“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麼意思?作用呢?

盡管花牆和廊子作為一個隔界把景緻為幾個部分,但是好像并沒有把景緻分開。

作用在于:增加風景的層次和深度,力求從有限的空間創造出更多的優美意境,使遊覽者好似置身在“畫圖中”,間接說明“如在畫圖中”。

5.作者是如何舉例說明蘇州園林也講究細小角落的圖畫美的?

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牆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如果開窗正對着白色牆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

6.作者是按怎樣的說明順序來說明事物的?

本題運用說明順序判斷四法。《蘇州園林》一文,先從整體上說明蘇州園林處處如畫,後從各部分介紹如何處處如畫;先概括寫“四個講究”,後具體介紹這“四個講究”;先說這“四個講究”是從大處着眼的,然後說角落、門窗、色彩是從細節說明的。因此這篇文章綜合運用了從整體到部分、從概括到具體的邏輯順序,極有條理地說明了蘇州園林具有圖畫美這一特征。

六、課文主題

本文是一篇富有藝術性的說明文。文章通過介紹蘇州園林景色如畫的特點,再現了它的美麗精巧,顯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高超水平,贊頌了設計者和匠師們傑出的藝術創造能力。

課後思考探究

一、課文中哪一句話最能說明蘇州園林的整體特征?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展開說明的?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從哪幾個方面說明蘇州園林的特征?1.亭台軒榭的布局不講究對稱,講求自然之趣。2.假山池沼的配合講求自然美。3.花草樹木的映襯給人圖畫美。4.近景遠景的層次給人景緻美。5.每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6.門和窗是高度的圖案美。7.極少用彩繪給人色彩美。從七個方面緊扣“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個總體特征。二、課文多數段的首句是對本段内容的概括,說說這種寫法的好處。從文體特點來看,說明文的作者總是希望讀者直接、準确地了解自己所寫的内容。因此說明文常在文章的顯要處“設路标”“給提示”,幫助讀者更快更方便地理解文章。三、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回答括号裡的問題。(1)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标本。(“标本”在這裡是什麼意思?)(2)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3)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與“技術”有什麼區别?)(4)可是牆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镂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緻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麼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是怎樣的情形嗎?)參考答案:(1)“标本”在這裡是典範、樣本的意思。(2)圖案畫的圖案是指類似數學中的“幾何圖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還是對稱的;而美術畫是不像圖案畫那麼單調的,無規律可言的。(3)“藝術”是強調個人獨創性的活動,其成果能給人以審美愉悅,并且無法被複制;“技術”,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實效用的東西,一般可以大量複制。(4)“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盡管猛一看上去花牆和廊子把景緻分開了,但因為牆壁是镂空的,廊子兩邊無所依傍,所以景緻并沒有被真正隔開,而隻是緩沖了一下視線,使得景物不是一覽無餘地呈現在遊覽者眼前,而是逐次展開,這樣就使遊覽者在心理上覺得園林中景緻繁複、有層次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