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語言培訓?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思想品德的教育,人文科學知識的傳授,内在潛能的開發,綜合素養的提升等,都離不開教師的語言教師的語言是否生動、準确,是否具有号召力、感染力、震撼力,這些都與教師的教育效果密切相關教師語言的技術、溫情、智慧、魅力等,在教師的職業生涯過程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一位良師,隻有當他的語言如汩汩清泉滋潤着學生的心田,如清晨的陽光給學生的心靈灑下光明的時候,才能将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吸引過來,使學生熱情愉悅地接受老師的教誨,才能引領學生更好地成長,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教師的語言培訓?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思想品德的教育,人文科學知識的傳授,内在潛能的開發,綜合素養的提升等,都離不開教師的語言。教師的語言是否生動、準确,是否具有号召力、感染力、震撼力,這些都與教師的教育效果密切相關。教師語言的技術、溫情、智慧、魅力等,在教師的職業生涯過程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一位良師,隻有當他的語言如汩汩清泉滋潤着學生的心田,如清晨的陽光給學生的心靈灑下光明的時候,才能将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吸引過來,使學生熱情愉悅地接受老師的教誨,才能引領學生更好地成長。
一.說話要有技術
人的發音是由多個系統器官共同參與完成的生理過程,首先是主要由呼吸系統構建的動力系統,以産生氣流及聲門下壓力;其次是振動系統,在動力來源作用下閉合期的一對聲帶産生振動,産生基礎的聲音;再通過共鳴系統鼻腔、音腔、口腔、胸腔等共鳴腔體對聲音的調制(增強某些頻率的聲波成分的能量);最後經過唇、齒、舌、腭構音的活動形成最終的聲音。在發音的全過程中,中樞(尤其是聽覺反饋)起到了調節控制作用。即發音生理過程是在神經系統控制下由動力系統、振動系統、共鳴系統及構音系統組成。發音是有技術含量的,要從科學認識發音的特點,逐步掌握發言的規律,用科學的發聲來提升交流對話的效果,提升語言表達的能力。
發音的技巧。呼吸是發聲的基礎,“氣息通過喉部聲帶的震動形成聲音,再經過口腔和鼻腔協調合作産生“共鳴”,最後通過舌、齒、唇的協調動作發出各種音調,形成我們豐富多彩的聲音。吸氣是發聲的準備,講課時要求教師吸氣盡可能多一些,吸得稍微深一些。戲曲演員講究“氣入丹田”,就是在感覺上把氣吸到小腹部,發聲時總是感到小腹在用力。教師講課雖不用這樣的嚴格的要求,但盡量把氣吸得深,聲帶才不易疲勞,如果講課時感到胸部勞累,那就表明氣吸得淺了,久而久之會損害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影響自身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咬字不準,吐字不清,語言含糊,這也是教師講課時常見的毛病。最有效的辦法是經常進行朗讀練習,選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讀,有意識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象曲藝演員那樣,選兩、三段繞口令,鍛煉唇、齒、舌的協調活動功能,持之以恒便能達到“字正腔圓”的目的。
節奏的控制。近四十年的教學實踐、教育研究表明,教學語言的速度以每分鐘100-120個字為宜。節奏過快,發送信息的頻率太高,使學生的大腦對聽取的信息處理不及時,影響教學效果。反之,教學語言節奏過慢,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而且會導緻學生精神渙散,降低學生聽課的興趣與效果。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學語言的節奏應與學生特點、教學内容、教學環境、教學要求等各種因素相适應。學生年齡越小,年級越低,越要相應地放慢講話的速度,增加停頓,讓學生有反應與思考的時間;當教師要通過描繪一件生動具體的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教師的講述可以快一些,這樣能較順利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教師要通過擺出幾件事實,啟發學生經過思考得出一個科學結論時,教師的語言要放慢,給學生以充分的推理判斷和思考的時間;當教師在歸納叙述科學概念、科學結論時,要逐字逐句清晰準确,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科學原理。
聲調的掌握。提高音量、降低音量、保持沉默等都是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手段。一般地講,教學中講到關鍵點時,或需要強調突出某個問題時,可以适度提高語言聲調,放慢語言速度;在講一般性陳述和過渡性的内容時,可用中低聲調交替講解加快語速;當發現學生出現疲憊狀态時,應及時變換語音語調,以引起注意,重新興奮起來。短暫的沉默是教師維持課堂教學秩序,引起學生注意教學内容,激發思維的一種有效方法。比如,當教室内比較喧鬧時,教師利用短暫的沉默,往往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再比如,講完一課的重點後停一下,然後再輕聲地重複一遍。或向全班同學公開提出問題後,适當地有意地停頓,而暫不要求誰來回答。這樣都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加獨立思考的時間,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說話要有技術:急事,慢慢地說;大事,清楚地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别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讨厭的事,對事不對人地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别人的事,小心地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激勵着說。
二.說話要有溫情
俗話說:一句話說得人笑,一句話說得人跳。同樣意思的話用不一樣的表達方式說出來,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教師與學生的對話,要給學生以真情,要給學生以期待,要給學生精神上的慰藉,創建一種溫情場,讓每個孩子感受到溫暖,享受着高雅的溫情,激勵着孩子愉快地成長。
溫情之言美在感人心脾。與學生對話交流,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溫情,不管是對優秀行為的贊美,還是對出現問題的批評,都需要我們付出溫情。俗話說得好:春風化雨暖人心。教師的語言應該像春風化雨一樣,溫暖孩子們的心,使之感動,促之茁壯成長。有人說:“感動,是最好的教育!”用語言去感動學生應是教師必備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師在育人的過程中,除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外,還要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進行全方位的積極引導。這種引導,可以使學生得到深刻的啟迪,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理解生活、理解世界。
不說明知故問的疑問句,要說明确指示的陳述句。有一個學生在課上玩手機,被老師當場發現,質問他:“你在做什麼?”不曾想學生大聲回答:“玩手機。”老師當下被激怒:“你就不要上課了,去教室外玩手機吧,等會兒玩夠了再來上課。”學生聽了老師的話當場起身,負氣而走,将老師置于了尴尬的境地。老師完全可以這樣說:“現在開始上課了,請大家把手機等與課堂學習無關的用品收起來,課後有時間再玩。”教師直截了當地提出明确的要求,就可以避免師生之間出現矛盾,出現十分不愉悅地場景。
不說基于問題的質問句,要說基于期待的詢問句。一位學生上課遲到了,老師問:騎自行車上學的學生這樣回答:老師,我的自行車鍊子掉了。走路上學的學生這樣回答:老師,今天我的鬧鐘沒有響。無論學生如何回答,我們相信,老師聽了都不會滿意,總覺得學生是在為自己的問題行為找借口或辯解。因為老師的問話是基于問題的,所以這樣的問話就給有效溝通和師生和諧關系的建構設下了障礙。其實,我們可以用基于期待的方式來進行溝通:“從臉上的汗水可以看出你上學的路上不順利,身體沒有問題吧。注意提前預設路上可能出現的問題,争取以後不遲到”。“再也不遲到了!”學生一定會這樣回答,師生皆大歡喜。基于期待的師生溝通,師生雙方都能看到一種美好的期待,溝通自然友好順暢。
不說傷害學生自尊的話,多說關心學生成長的話。一位學生課上不願意回答語文教師的提問,老師非常生氣,責令學生站起來說明原因。這位學生的同桌向教師解釋道:“老師,她的姥姥去世了”。教師聽後更加火冒三丈:“姥姥去世也就算了,你語文還得要好好學嘛,要不怎麼對得起你那去世的姥姥?”教師隻有自己所教授的語文課程而毫無人性關懷的責問,無疑是令人傷心之舉。如果我們的老師是有人文、人情的長者,如果他能夠表達其對學生的關心,與學生同情共震,他就可以這樣說:姥姥去世了,的确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情。姥姥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也是最關心我們成長的人。這位同學,老師希望你能打起精神來,以優良的學習狀态和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姥姥對我們的關愛,來表達我們對姥姥的思念,好不好?這樣一段溫暖的真情話語,就能走進孩子的心靈,促其振奮精神,以良好的狀态投入到學習中來。
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有效溝通的前提,教師隻有心中裝着學生,從關愛學生成長的角度來說話,說出話才是真情流露,才可能是溫暖有溫度的,師生溝通才能敞開心扉,教育才能直達孩子的心靈,促進孩子健康而快樂地成長。
三.說話要有智慧
馬卡連柯說:“教育的技巧就在于随機應變。”這也就是我們常要求的教師應具有教育機智、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就其實質而言就是一種轉化師生矛盾的藝術,是一種正确處理教與學矛盾的技巧,其要決是避其鋒芒,欲揚先靜,以智求進,以勵促長。表現在語言藝術上則是直話曲說,急話緩說,硬話軟說,話中有和諧,話中講人本,話中現智慧。我們知道,在平常的課堂上學生的回答有時會與老師的意圖背道而馳,這時有的老師則以“不全對,請坐!”“不準确,誰再說!”等語言來否定學生的回答。這樣往往會損傷學生發言的勇氣,從而漸漸喪失學習激情,影響學習興趣。而如果運用自己巧妙且富有智慧的語言來引導、鼓勵學生的回答,并且注意情緒導向,做到引而不發,如老師說:回答雖然不完全正确,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學生有這樣一個老師和風細雨地幫助他們糾正學習中的錯誤,激勵他們成長,教育就會出現新景象。
1)最近怎麼有些沉悶?我需要你的熱情!
老師的話語猶如陽光播灑到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時時刻刻在關注、關心着自己,并且願意随時給自己提供幫助。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心和他的心緊貼在一起,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2)我們每個同學都很聰明,應該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老師使用激勵性語言給予學生信心,巧妙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展開新一輪挑戰的決心。這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恒心。
3)如果你能試着喜歡上那些弱科,一定能成功!
這樣充滿鼓勵性的話語能夠幫助學生消除偏科現象,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全面發展。在現在這樣的一個知識經濟社會,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成為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
4)勇敢點!不要怕,天塌下來,老師替你頂着!
學生面對困難、挫折難免會産生畏難情緒,這時教師的語言應該像“雪中炭”、“六月風”。這樣的語言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師理解自己,并打算用行動來支持自己,能和老師并肩作戰。當然,對任何困難就不再懼怕了。
5)你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孩子,你的見解很有創意!
這句話肯定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展潛力,教師善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激勵學生不斷努力,成為高素質人才。
6)你的潛力很大,對于你來說,隻要好好挖掘,沒有不可能的!
這是一句發展性的評價語,教師幫助學生認識他們在學習上已達到的程度和已具備的能力,鼓勵學生繼續努力,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7)也許你現在是貧困的,但老師相信,20年後,你是最富有的!
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學生認識富有與貧窮。告訴學生,隻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實現自身命運的改變,變成一個物質和精神都富有的人!
8)你敢于向老師(教材)提出個人見解,非常了不起!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行為評價的話語,體現了對學生敢于發問的肯定。這是教師對學生發問行為本身的尊重,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9)你的思維很獨特!能說說你的想法嗎?
這是教師一種邀請式的做法。對學生行為給予了較高的評價,邀請式的做法體現了教師對學生人格和行為價值的尊重。這種做法會使學生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更易于和教師進行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
10)隻要肯動腦筋,你一定會變得更聰明!
學生的能力總是希望别人給予肯定,教師運用正面引導的話語,充分展現了學生獲得良好發展的前景,同時又隐含着告訴學生取得成功的正确途徑和方法——“肯動腦”。這樣的話語會使學生向着積極的方向付出努力并且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
教師的說話一定要和腦子商量,因為你是一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新時代教育者,你是在與一個渴望成長的未成年人對話,要對其成長負責,要思考說話的理念、說話的導向,說話的理性、說話的能量、說話的智慧。教師要成為學生成長的精神導師。
四.說話要有魅力
教師語言越有魅力,教育的效果就越好。抑揚頓挫是節奏美,生情并茂是情感美,邏輯嚴密是理性美,诙諧幽默是機智美,啟迪心靈是道德美,激情彭拜是力量美。教師的語言要能激發起學生的精氣神,塑造出學生的真善美。
詞準意切,通俗易懂。詞準意切,指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的詞語必須準确明了,不能含糊其詞。既應有書面語言的嚴密精确,又應有口頭語言的通俗易懂,順口悅耳,便于說、聽和記筆記,這是對課堂教學語言的要求。我們教學的任務是根據教學計劃、課程标準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識内容傳授給學生,并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從而使學生能聽懂、能學會、能掌握、會遷移。其前提條件是教師使學生聽懂、理解。如果教師的語言吞吞吐吐、詞不達意,使學生聽起來糊裡糊塗,莫明其妙,這就無法實現學習目标。有些書面語,學生不易理解,這是極為正常的。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教師還必須把比較難懂的書面語言變成比較通俗的口頭語言,使學生容易理解。這也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既要詞準意切,又要通俗易懂,具有通俗化、口語化的特點。
親切熱情,文明禮貌。親切熱情,就是在教學中語言要有親切感,充滿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多鼓勵,以寬為主,以嚴為輔;不能老拉着臉,闆着面孔。隻有這樣才能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比如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學生這時一般都比較緊張,教師應用親切柔和的語調告訴他:“不要慌,膽子大些,錯了也沒關系。”這樣讓學生感到教師和藹可親,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禮貌用語,注重運用。教師和學生說話要講禮貌。象“請”、“對不起”、“謝謝”等禮貌用語,要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成長,讓學生既感到與老師之間平等,又感到老師謙虛可敬。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常引用一些名人詩句、格言成語來表達教師的意思,同學們感到老師詞語豐富、生動、文雅,也就會更敬重老師。
生動形象,诙諧雅趣。在教學中采用生動形象,诙諧雅趣的語言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的求知欲。從心理學上來講,教師講課時如使學生感到有趣,就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聽起課來精神集中,記憶深刻。教師的語言生動、風趣雖不可能象相聲演員那樣來吸引學生,但課堂上注意語言幽默風趣卻是非常必要的。蘇聯教育家馬卡連可曾說:“教學語言是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究教學語言藝術,這必然會增大教學的吸引力,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索知識的奧秘,感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有利于教師保護自身的身心健康。
語言是藝術,其中蘊含的能量是溫暖而促人奮進的,教師運用好語言藝術對我們的教學工作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掌握好這門藝術,充分展現教師語言的獨特魅力,你就可以成為更優秀的教師。
五.說話需要修煉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言是有聲的力量,教師語言藝術在教書育人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在課堂中,還是生活中,教師都離不開語言的表達。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經驗,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語言是一門需要窮極一生去打磨的藝術,追求語言藝術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修煉的過程,教師的語言修煉永遠在路上。
幽默之言趣在耐人尋味。幽默能給學生帶來歡笑、帶來理解、帶來信心;幽默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教師幽默的語言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而且可以使學生在一笑之餘引發聯想,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不僅如此,幽默還可使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老師的人情之美和性格優點,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這樣的幽默語言調節了課堂的氣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啟迪了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得以發展,更讓課堂增加了濃濃的人文氣息。
語言激勵是促進孩子成長的強大驅動力。教師充滿激勵的語言,能讓學生不斷地獲得走向成功的動力。如在課堂中,對回答得不對的學生說:“感謝你為同學們提供了思考!”對回答時不夠流暢,聲音小的學生,反複啟發仍不理想的學生說:“理解他吧,他把自信藏在心裡了。”對答錯的學生說:“也表揚你,表揚你的勇氣!”這樣一句句真摯的話語讓每個學生都會有學習的信心。其實面對學生,教師的話講得得體就是感染力,講得精彩就是影響力,講得智慧就是催生力,講得深情就是沖擊力,所有這些“力”加起來就是一種強大的驅動力。它推動着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高效地向前展開,也激勵着每位學生健康活潑地走向成功。
塑造孩子健康的心靈。學生心靈和身體都正處于非成熟狀态,良好的引導和呵護能夠使他們的心靈茁壯成長。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當一個孩子犯錯的時候、或者當一個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教師能夠用一句溫暖而又尊重他們的話來寬慰他們,他們将受益匪淺。近年來,媒體上的虐童事件不絕于耳,當然虐待兒童不僅僅是在身體上虐待兒童的,更會在孩子幼小的心理上抹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教師語言暴力是絕對不該出現的,為人師表者,當以身立教。教師要把握好語言藝術,将思想品德,文化修養,知識水平,生活作風,人生态度及處事方法通過語言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塑造他們的心靈,在孩子的精神世界裡播撒真善美的種子。
提升教師上課的精神品質。教師語言是教師傳遞知識的主要手段,有些新上任的老師,課前準備的非常充分,可是卻始終得不到良好的課堂效果,而有些教師上課過程中基本不需要維持秩序,卻能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到自己身上。教師語言藝術的高低則會直接影響學生上課對知識的接收程度。在課堂教學中,隻有教師的語言生動有文采,才能吸引人,打動人。每位教師要盡量做到“豐而不餘一言,約而不失一詞,”努力提高自己教師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領悟到教師語言的藝術和魅力,從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良好的精美的教師語言,從教師職前開始就需要精心培養,因為教師的語言能力也是一種核心競争力。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需要。教師語言藝術,反映了教師能力和水平,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教師的良好願望、美好心靈、熱情态度、誠摯關懷等等,都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同時,教師的教育水平與他的語言藝術也息息相關。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需要長期的文化積澱,需要肚中有貨才有生産的本錢,教師要成為終身的閱讀者,不斷豐厚自身的知識世界,修煉自身的精神境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需要不斷開展規律的探究,從大量的實踐中體驗、感悟、升華,需要從身邊優秀教師中吸收其養分,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全面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努力争做新時代的優秀教師。
當今社會中,各個方面和領域都需要交流,需要溝通,人和人之間要交流思想,溝通感情最為直接簡便的方法就是語言。隻有語言表達十分出色,才能夠讓相互熟識的人之間萌生出濃厚的情意,加深友愛;讓陌生人之間産生好感,産生友誼;能夠讓意見分歧的人們相互理解,消除彼此間的矛盾;能夠讓相互怨恨的人們化幹戈為玉帛,變得友好相處。
學生們在教室中等待上課。(中國日報記者 王敬 攝)
教師是人類文化知識的積極傳播者和創造者,他們把前代人的文化精華傳遞給下一代,又不斷地融合和創造着新文化,使之更适合于青少年學習和社會發展需要。語言的表達能力、智慧藝術,對教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語言修煉是教師的必修課,教師需要在終身學習中拓展視野、積澱文化、涵養境界、擔當使命、展現魅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