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聞明清苑,自以為是一座古時供達官顯貴休憩的花園,深入了解後才發現,明清苑在國内外的名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位于安徽阜陽颍上縣沙颍河故道明清苑竟與歐洲建築、伊斯蘭建築并稱為世界三大建築!
從“明清苑”這三個字中,也能對這座建築精粹的年代略知一二,這是一座反映中國明清古建築精粹的藝術寶庫。明清時期,颍上商業發達,一度成為連接南北方商業貿易的重要地帶,曾雄居中華,飲譽歐亞,輝煌業績中外矚目的晉商在這裡安營紮寨,為這裡留下了珍貴的建築遺産。
明清苑坐北朝南,縱深四進,采用院中套院布局,總共十三個院落,八大外院、五大内院,共有房間一百二十餘間,整體功能布局為“五宅一堂一戲台”,房間一百二十餘間,建築面積為1.3萬平方米,是皖北地區迄今保存修繕最為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
晉商不僅是一支優秀的商幫隊伍,也是移動的文化遺産締造者。世界經濟史學界将晉商與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論,可見晉商在當時世界有怎樣的地位與影響。晉商與陝西商人(秦商)在颍上大地鍛造了一個又一個業界神話,同時因為地緣關系的原因,秦晉兩商幫常常聯鄉誼、祀神明,山陝會館由此而來。
晉商在颍上建立了風格迥異的山陝會館,後人在此基礎上,開發颍河故道,并進行了多次的複建。為使此地建築風格更為多元,後人搜集了南北不同地域的明清古建築,自此,明清苑成為皖北地區面積最大的古建築群。
走進這裡猶如時空穿越之感,青磚灰瓦,木制房頂,屋内一切陳設均按照古制擺放。廳堂中生動形象地還原了明清時期人們的風俗習慣,尤其是矽膠人偶打造的婚禮現場,惟妙惟肖,一時間竟難以辨别真僞。
山西是中國傳統戲曲的搖籃之一,看戲,也是山西人最受歡迎的娛樂活動之一。在波濤洶湧沉浮的晉商,一有時間便會請戲班子搭台唱戲,因此,在許多山陝會館經常能看到古老的戲台,搖搖欲墜的紅柱,好似低聲吟唱時代的悲歌。
苑中随處可見的精美石雕、木雕、磚雕是這裡的一大特色,他們均勻地分布在房檐屋頂、門前石墩等地,經過時光的打磨,這些雕刻藝術品表面變得細膩光滑,這大概就是歲月的魔力吧。
這裡既有江南庭院的深深幾許,也有北方大院的豪邁沉着,兩種風格迥異的建築文化在皖北大地相互融合碰撞,鑄就了眼前這幅美輪美奂的藝術品。
中國古人對神明的敬畏是融入骨髓的,那些在外經商的人尤其如此。功能齊全的宅院通常包含前廳、後堂、東跨院、西跨院、佛堂、宗祠等等,明清苑中同樣也有供奉佛祖的佛堂,以祈禱生意興隆、人丁興旺。
以沙颍河故道為水脈,這裡的建築裝飾有着水一般的靈動,且看那鬥拱飛檐,栩栩如生的木雕守望着百年的歲月滄桑。
置身宅院之中,恍如進入一座藝術之宮,俯仰四顧,盡是精雕細琢的工藝品。很難想象在物質極其匮乏的明清時期,先人僅憑雙手便締造出三分精美、七分雅緻的立體畫,主題人物的五官、神态、動作一如真人,美的教人離不開眼。
庭院深深幾許,佝偻着年邁身軀的老樹仍然維持着生命的活力,蒼翠欲滴的植株漫過門樓,頑強的爬山虎緊緊地擁抱着牆磚,此刻完全理解李白面對美景對酒當歌的意蘊了。
赤裸的色彩,原始的情節,這句話是對石雕最精确的描述。推開塵封的木門,一睹精美質樸的石牆橫亘在眼前,這種牆在北方被稱作“影背”。講究擡頭見喜的人們,往往會在影背設計制作出寓意美好的圖案,十分講究。
稱這裡為“民間版故宮”絲毫不為過,在這裡陳列的每一件古物,是明清時期民間藝術文化的深刻烙印,反映了人們的審美追求與藝術水準。
古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同樣反映于房屋陳設之中,透過這些文物似乎能聽到過去的馬蹄聲聲、車水馬龍,舊時的繁華景象浮現眼前。
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體現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精雕細刻的卧床,金黃色的床簾整齊地綁在兩端,紅木制造的床體,即使在今日看來也極具富麗堂皇之美,讓人不由得幻想曾發生在這裡的曼妙歲月。
院牆有多高,這庭院便有多深,昔日奔走與徽州大地的商賈們,在引領時代進步的同時,也固步自封終究沒有逃脫封建制度的牢籠,逐漸湮滅于曆史的長河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