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菠蘿菠蘿蜜,相信很多人想到的不是可以吃的熱帶水果:菠蘿和菠蘿蜜,而是從《大話西遊》裡流傳出來的月光寶盒開啟咒語“波若波羅蜜”,音同字不同的諧音,不僅讓二者碰撞出了奇特的趣味,也隐含着二者相似的本源由來。
提起“波若波羅蜜”,讓人想到《大話西遊》裡流傳出來的月光寶盒咒語。
波若波羅蜜,玄奘法師西行天竺的“護身符”
所謂波羅密 (Pāramī),在梵語中意為到彼岸或渡彼岸,波羅指彼岸,而蜜多則指到,佛經中稱為“渡”。通常特指菩薩,因此波羅密也可意為“菩薩的責任”或“菩薩的财富”。佛教認為,波羅密是所有菩薩行者必修的善德,是成就一切聖者的根本資糧。
波若波羅蜜全稱《波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著名典籍。
而波若波羅蜜是佛教心經典籍,全稱是《波若波羅蜜多心經》,耳熟能詳的諸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即出自該經典。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師的譯本。據說是玄奘法師西行天竺時,蒙一位神秘神僧親授的本子,當時玄奘路過一處破落寺廟,僅駐守一位重疾纏身的僧人,奄奄一息。本來忙着趕路西行玄奘,遵循本心,暫時擱下西去,不畏傳染,親自為僧人醫治,一直照料好為止,僧人很感動,就送了一本梵文《心經》給玄奘。
“貧僧唐三藏,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包含了人生三個基本問題: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誦念此經的玄奘多次渡過劫難,成了其西行天竺的“護身符”。一次玄奘遇到外道婆羅門舉行祭祀,要把活人扔到河裡,類似古代的河伯娶妻,很迷信。他們就把外來的玄奘綁了,要進行人祭。無理可喻之下,玄奘說:“我們出家人修行要念經,你們拿我祭祀前,我要念念經”,外道婆羅門衆人便同意了。玄奘便誦念此《心經》,待念到第三遍時,一時間飛沙走石,天地變色,婆羅門衆人受到極大震撼,便以為玄奘法師是神使,便放了玄奘并磕頭謝罪。于是玄奘非常感謝傳經的這個僧人,等他取經返程時,專程循原路去找尋這個僧人,卻連寺廟也沒有找見。
菠蘿屬于鳳梨科,原産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16世紀傳入我國,成為嶺南四大名果之一。
菠蘿菠蘿蜜,從印度傳入的“熱帶水果皇後”
菠蘿和菠蘿蜜是兩種完全不同種屬的熱帶水果,其中菠蘿在分類學上屬于鳳梨科,不過此梨非彼梨,和我們通常所說的薔薇科門下的酥梨、砀山梨相去甚遠。菠蘿的英文名為pine apple,直譯過來就是松樹上的蘋果。傳說1493年哥倫布環球航行來到了西印度群島的瓜德羅普島,看到土著人吃一種外表似錐形松球的果子,便給它取名“印第松”,後因其口感與蘋果相似,故得此名。原産于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亞馬遜河流域一帶,16世紀從巴西傳入我國,目前已流傳到整個熱帶地區。
體積是菠蘿2~4倍的菠蘿蜜,是桑科波羅蜜屬植物,與菠蘿同屬聚花果類型
而菠蘿蜜則是桑科波羅蜜屬植物,與菠蘿同屬于由整個花序共同發育所形成的聚花果類型,與之相對的便是聚合果代表的草莓。所謂聚合果,是由一朵花發育而來果實,而聚花果是由整個花序發育成熟的果實。波羅蜜是水果,木本糧食和珍貴用材兼備的熱帶樹種,果實巨大,最重可達幾十公斤,因其香氣濃烈,故而和榴蓮并稱為熱帶水果中的“皇後”與“皇帝”。
波羅蜜果實巨大,最重可達幾十公斤,因其香氣濃烈,故而和榴蓮并稱為熱帶水果中的“皇後”與“皇帝”。
菠蘿蜜果實的外形與菠蘿幾分形似,也是長橢圓形,外皮也有六角形的突起,所以才得了這“木菠蘿”、“樹菠蘿”之類名号。菠蘿蜜營養價值很高,除了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澱粉、維生素、各種礦物質及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的果肉可食外,種子也是食用的主要部分:因為菠蘿蜜的果實很大,所以每顆果肉中包裹着的橢圓形果實比刀豆還大,其中富含澱粉和蛋白質。據說除了生吃以外,煮着吃勝似菱角,烤着吃不遜于紅薯,甜而粉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延遲衰老的作用,不愧“果中皇後”的美稱。
菠蘿蜜的傳入時間與玄奘西行天竺取經的時間吻合,世間充滿了巧合。
巧合的是,菠蘿蜜是在隋唐時從印度傳入中國,不過當時稱為“頻那挲”(梵文與Panasa對音),到宋代時才改稱菠蘿蜜。而玄奘法師西行天竺取經亦是在唐初年間,與菠蘿蜜傳入時間線基本一緻,可謂時也,趣也。
免責聲明:文中部分配圖引自網絡,如有版權請私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