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的保額一年要交多少的保費?購買保險時,很多人對于保費繳費年限的長短問題總是拿捏不準,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40萬的保額一年要交多少的保費?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購買保險時,很多人對于保費繳費年限的長短問題總是拿捏不準。
有人覺得,保費最好一次性繳完,這樣免去續保的麻煩,心裡就少了一件事;也有人覺得,應該盡量分期繳拉長繳費時間,這樣能跟買房子月供一樣,能充分利用杠杆。
那麼到底怎樣繳納保費更劃算?
保費有哪些繳納方式?
常見的繳納保費方式有兩種,一是趸交,二是分期(年交、月交等)。
趸交是指投保時一次繳清全部保險費的保費繳納方式,一般保險期限短于1年的各種人身保險和财産保險會用這種方式。采用趸交方式的保險險種,一般隻能在一次性付清保險費後,保單才能生效。
分期付款,則需在投保時繳納首期保險費,并約定剩餘保險費的繳清時間,比如按月交、按年交等。一般而言,保險期限超過1年的長期壽險,大多都選分期繳納。
趸交
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采用趸繳方式所付出的保險費數額小于分期繳費的全部繳費總額,并且省去了每年續繳保費的繁瑣。
但是由于趸交一次性完成了繳費,因此無法享受保費豁免功能。
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可以享受保費豁免,如果投保人繳費尚未滿期時出險,則未繳清的那部分保費就可免除,而保險賠償不會有任何減少;部分保單的分期付款方式可以随時購買新上市的附加險種和調整保險金額。
需要注意的是,分期付款付清首期保險費後每次分期繳費有一個最後期限,是正常續繳保費日加約定的寬限期(比如60天的寬限期)。在寬限期結束時,投保人仍未繳納本期應繳保費,将會導緻保險合同失效,在合同失效期間發生的保險責任事故,保險公司将不負責給付保險金。
哪種繳費方式更劃算?
從兩種繳費的方式看,各有各的特點,所以繳費期長短問題并不能一概而論,要看具體是什麼類型的保險産品,主要以保障型産品和理财性産品為例。
保障型産品
其實,保險繳費與買房子分期付款有些類似,也分為一次性付款和分期付款。
假如是一套100萬的房子,有下面三種付款方案,你會選擇哪種?
1、100萬一次交清
2、10年交的,不需要首付,一年交10萬加利息
3、30年交的,也不需要首付,一年交3.3萬加利息
相信多數人一般會選擇第3種,因為雖然會付些利息,但是可以充分利用杠杆,隻需要花3萬多就能住100萬的房子,剩下的97萬我去做投資。
那假如要買一份健康險,一共要交30萬,保費一樣的,保額也一樣,有下面兩種繳費方案,你又會選擇哪一種?
1、 繳10年,一年3萬
2、 繳30年,一年1萬
對于這個繳費,我們首先要清楚的是,它的根本目的是保障,轉移風險,所有我們要從風險的角度來分析。
假如我在第9年會發生風險,那麼,用兩種繳費方式的不同在于:
1、 繳10年,一年3萬,第9年,我已經繳了27萬。
2、 繳30年,一年1萬,第9年,我才繳9萬。
現在看出來了吧,花27萬與花9萬去換取同樣的理賠,你覺得哪個更劃算?
所以如果是保障類産品,一定要用杠杆作用,用盡可能少的保費投入,轉移盡可能大的風險。
理财型産品
除了保障型保險之外,還有一些理财型保險,那麼這類保險應該用什麼樣的繳費方式?
一般而言,長期理财型保險也分趸交與期繳,它與純保障型産品的不同之處包括:投保人繳納保費滿足一定的期限之後,保險公司會進行紅利返還,投保人能獲取一定的收益。
這樣一來,理财型保險就存在保值增值的問題。
以某份産品為例,其形态為終身壽險。假設投保者為30歲男性,總保費100萬元,按照保單利益演示:
1、趸交100萬元,50歲時生存總利益為68.99萬元,60歲的時候是127.65萬元,70歲是270.12萬元。
2、如果投保人選擇分20年繳納保費,每年需繳5萬元,生存至50歲的總利益為34.73萬元,60歲為69.24萬元,70歲是161.25萬元。
不難發現,如果本金越多,同年齡時期的收益就越高,投保人一次性繳和20年繳費,在60歲時的收益相差近60萬元,而且随着投保人年齡推移,這種差值會越來越大。
對于分紅型壽險産品一般都是向消費者提供複利,如果在較短時間内完成繳費,也就能在未來時間中,充分利用複利來達到累積财富的目的,所以理财型産品客戶在有足夠經濟能力的前提下,可盡量縮短繳費期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