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雅也在《婆婆對付兒媳計》裡寫道:“如果誰能想出一個絕妙的解決婆媳關系的辦法,應該授予他諾貝爾獎。”
從古至今,婆媳關系就是個老難的話題,讓無數人感到發愁,摧毀了無數家庭,害了無數人。
婆婆抱怨兒媳婦不懂事,不孝敬,絲毫沒有晚輩的樣子,哪怕公婆對她們再好,她們也不會感激,總是抱怨公婆給得不夠多,抱怨公婆苛刻,有的婆婆舍不得放手,把兒媳婦當作跟自己搶兒子的敵人。
兒媳婦覺得婆婆苛刻,不把自己當女兒看待,對自己毫無生養之恩,不伺候月子不帶娃,采取雙标的态度對待兒子和兒媳婦,老了之後還想上演道德綁架,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舒服,不用辛辛苦苦孝敬父母,就打着孝道的旗号逼迫兒媳婦犧牲,去孝敬他們。更有甚者,兒媳婦再孝敬,公婆都認為是應該的,甚至不領情,在外人面前扭曲事實。
男人也愁,畢竟,一邊是老婆,要跟自己過一輩子的愛人,一邊是老媽,生養了自己的人,哪邊都得罪不起,不孝、媽寶男的帽子一個也不好戴。
曾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句話:“婚姻是兩個家族的結合,有些矛盾并不僅僅是因為住在一起才能産生,而不住在一起就一定沒有矛盾。婆媳之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擺正自己的角色定位。”
無論是婆媳,還是男人,隻要擺正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做越界的事情,秉着家和萬事興的原則,婆媳關系就不是問題。
做婆婆的,你需要注意,不是讓你疼兒媳婦,而是讓你為了兒子的終身幸福考慮善待兒媳婦。
你兒媳婦好,你兒子就會好,孫子孫女也會過得幸福,你才能得到兒孫的尊重,老了之後有個幸福的晚年生活。與兒媳相處,3句話說不得,不然,脾氣再好的兒媳,都容不下你。
前不久,我媽的同事趙阿姨就跟兒媳婦吵架了,本來,對其蠻孝敬、經常給她送東西、平日裡十分客氣的兒媳婦生氣了,不搭理趙阿姨了,而趙阿姨覺得自己沒有做錯,認為兒媳婦脾氣大,自己也是為了這個家好。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趙阿姨去兒子家看孫子的時候,在兒媳婦的梳妝台上看到了一套全新的化妝品,問了兒子之後得知這需要好幾千,立馬心疼了,覺得兒媳婦敗家。
“我說錯了嗎?我兒子月薪7000,兒媳婦也差不多,兩個人收入加在一起不到1萬5,每個月房貸就要6000,現在還有了孩子,還這麼大手大腳地花錢,這不是胡來嗎?她多花一個子,我孫子就得少花一個。都當媽了,怎麼不知道為孩子考慮一下?”
提到兒媳婦的花錢方式,趙阿姨就有說不完的話題,比如,七八月份,西瓜4塊錢一斤,兒媳婦依然管不住嘴,每天都要吃西瓜,一天至少半個,那就是20塊錢沒了:“20塊錢啊,那至少能買兩斤肉啊!”
兒媳婦覺得趙阿姨雙标,隻會指責她花銷大,從來不管自己的兒子。趙阿姨的兒子喜歡充遊戲,喜歡下班了之後跟朋友出去喝酒,喜歡網購,花銷也不小。
很多婆婆看到兒媳婦花錢,就心如刀絞,覺得自己兒子賺錢不容易,認為兒媳婦是在揮霍兒子的血汗錢。即使兒媳婦有工作,在她們眼裡,兒媳婦的錢不是兒媳婦自己的,而是兒子的,是這個家的,哪怕兒媳婦花的是自己的錢,也不行。
可是,看到兒子花錢,幹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她們往往是舍不得說出指責的話,隻因疼愛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過得開心,是母親的天性。
處理婆媳關系,婆婆采取雙标的态度對待兒子和兒媳婦,是大忌。你疼愛自己的兒子,卻對兒媳婦要求十分苛刻,這樣的态度無異于是告訴兒媳婦,你是外人。你把兒媳婦當作外人,絲毫不為兒媳婦考慮,那麼,兒媳婦就很難把你當作家人,很難發自内心接納你。
關于這句話,當婆婆的和當媳婦的都容易存在一個認識誤區。
首先,當婆婆的總是喜歡把“我是在幫你帶娃”這句話挂在嘴邊,認為要不是她們幫兒媳婦照顧孫子孫女,讓兒媳婦可以出去工作,兒媳婦的日子會過得無比糟心。在她們看來,兒媳婦得到了自己的好處,就該感恩,就該孝敬,在自己有需要的時候二話不說,盡心盡力照顧自己。
事實上,當婆婆的,你們要先搞清楚一點,那就是這個娃不僅是你兒媳婦的,也是你兒子的,是你的親孫子孫女。
你之所以會願意照顧孩子,真的是因為心疼兒媳婦嗎?說白了,為人母者,心疼自己的兒子是天性,心疼别人的女兒,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你帶了孫子孫女,讓兒媳婦得以出去工作,緩解的也是兒子的壓力,不然,你兒媳婦成了全職太太,過得是不好,可是,你兒子得一個人養家糊口,還房貸,賺錢養妻子和兒女,他的日子隻會過得更加糟心。
其次,做兒媳婦的也喜歡把“你不是幫我,而是幫你兒子”這句話挂在嘴邊,認為婆婆看在兒子的面子上帶孫子,幫兒子減輕壓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自己不欠婆婆的,婆婆老了之後,也無需孝敬婆婆。
事實上,這句話本身是沒錯,可是,女人需要明白的是,孩子不光是你丈夫的,也是你的,你跟丈夫都對孩子有撫養照顧的義務,因此,婆婆幫的不光是你丈夫,還有你。要不是她,你需要挪出更多的精力照顧自己的孩子。
如果婆婆幫你帶了娃,不管她啥目的,既然她真的幫到你了,你也的确得到了好處,那就該有感恩之心,嘴甜一點,該孝敬的要孝敬。她付出,你感恩,家裡才能真正和諧。
張阿姨說完這句話,兒媳婦的反應也算如她所願了,那就是跟她兒子離婚,帶着女兒走了。
現在,張阿姨的兒子恢複了單身,前妻不肯複婚,參加相親,由于他們離婚的時候鬧得很厲害,張阿姨重男輕女的思想傳得沸沸揚揚的,加上她兒子在婆媳關系中的不作為,目前,還沒人樂意嫁給他兒子,看到好好的3口之家變成了1口,張阿姨感到十分後悔,可是,已經晚了。
說實在的,我真不明白,為什麼很多當奶奶的、當媽的會重男輕女,身為女性,看不起自己的孫女、女兒。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何必用重男輕女的思想去傷害你的兒媳婦和你的孫女?要知道,孩子是母親最大的逆鱗,你看孫女不順眼,把兒媳婦當作傳宗接代的工具,那麼,勢必會踩了兒媳婦的逆鱗,到時候,要麼你被趕走了,在兒子家毫無容身之地,要麼,你兒子幫親不幫理,被一起趕走了。
《永遠成長的蘋果樹》一書中寫道:“無論父母放不放手,已成年的子女,終有一天要成立一個新家庭,有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廣闊的天地,有自己未來的世界。”
與兒子和兒媳婦相處,要學會放手,讓小兩口解決自己的事情,你少唠叨一點,少指責一點,就能減少很多矛盾。
END.
風雲請你讨論:你婆婆有說過什麼你接受不了的話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