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張勇
展品《千年土地翻了身》油畫 董希文作
農曆辛醜年春節将至,牛年即将到來。近日,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美在耕耘”啟幕,展覽以牛的形象為主體,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的脍炙人口的名作及部分邀約作品共近600件,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攝影、工藝美術、民間美術等類型,吸引了衆多藝術愛好者打卡。
在中國人心中,牛是一種勤勞而溫順的動物。在中國數千年的農耕文化中,牛與大地譜寫着耕耘的詩篇,寄托着人們深厚的情感。
牛在新石器時代就被人類馴化,距今至少有7000多年的曆史。在中國的十二生肖之中,牛排名第二,這一排位也被演繹出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比較為人熟知的是這樣一個典故:天地未開之時,混沌一片,鼠于夜半之際出來活動,将天地間的混沌狀态咬出縫隙,“鼠咬天開”,所以子時屬鼠。天開之後,接着要辟地,“地辟于醜”,牛耕田,是辟地之物,所以醜屬牛。
自古以來,牛以農耕為主。在南方,牛下水田;北方,牛犁土地。《周易》中稱牛為“坤卦”的象征物,代表生養萬物的大地,具有極高的象征意義。史書記載,每到立春節氣,官府都會舉行“鞭打春牛”儀式,以示春耕開始,并兆示豐年。春牛是用泥土塑造的,塑造土牛始自周代。農曆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氣”,那時的土牛是寒冷的象征。漢以後,“造土牛以勸農耕”,土牛成了春天的象征,故又稱春牛。
民間的《春牛圖》,畫上除春牛外,還有芒神,即眉清目秀的放牛郎。芒神光腳,則預示來年雨水大,要防澇;雙足穿草鞋,預示來年天旱,要抗旱蓄水;一腳赤足,一腳草鞋,預示不旱不澇,好年景,要辛勤耕作。春牛身長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長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個月;四蹄象征四季;柳條象征春天,鞭長二尺四寸,表明一年24個節氣。牛肚子裡放五谷雜糧,鞭牛之後,人們就将泥牛“瓜分”,撒到自己家地裡,争取五谷豐登。
而牛的功績并不僅限于耕田辟地,其在交通、食用、藝術甚至軍事上都得到廣泛運用。如軍事上,相傳戰國齊将田單曾發明“火牛陣”戰術,在齊燕交戰之時把千餘頭牛角上縛上兵刃,尾上縛葦灌油點燃,沖向燕軍,大敗燕軍,連克七十餘城。交通上,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王亥就發明了牛車,在晉代,牛車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
牛在中國文化中是勤奮、獲取少、貢獻多的象征,而牛也被寄寓吉祥安泰、繼往開來的含義。古時《鞭牛歌》說:“一鞭曰風調雨順,二鞭曰國泰民安,三鞭曰天子萬歲春”,就是人們将美好希望寄托于牛的寫照。耐疾苦、任勞怨、性寬厚,古人詩詞中對牛吟誦頗多,尤以南宋李綱的《病牛》最著名,詩言:“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複傷?但願衆生皆得飽,不辭羸病卧殘陽。”牛的精神從來都是可嘉的。
牛,作為數千年來一直陪伴人類的動物之一,被賦予了中華民族的美德。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是家喻戶曉的美好形象,是底蘊深厚的文化意象,蘊含着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砥砺奮進的精神密碼。欣逢牛年,希望牛的精神能繼續滋養我們,一如既往腳踏實地、苦幹實幹、開拓創新,用平凡鑄就偉大,耕耘人生之美。(張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