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溫回升,江河裡魚群活性上升,不少釣魚人都有“爆護”,甚至釣起少見的大魚。
比如下面這位廣東釣友,就在珠江夜釣時,釣起兩條渾身烏黑的“斑點大鲶魚”......
這兩條“大鲶魚”有七八十公分,加起來有十多斤,并且外形奇特,魚身上散布不少黑色斑點。
——有人看了之後驚呼這是兩條“淡水魚王”——芝麻劍,也就是學名斑鳠的珠江水系的特有魚種,以渾身芝麻狀黑色斑點而得名,如今已非常少見。
這是芝麻劍嗎?
其實,這是一種外來的“鲶魚”——斑點叉尾鮰,俗稱溝鲶、鉗魚、叉尾魚等等,是鲇形目下的鮰魚屬。
斑點叉尾鮰原産于東南亞地區,因為生長迅速、适應性強,引起被引入我國養殖,并且在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都有不小的養殖産業。
如上所說,叉尾魚生長迅速,且适應力很強,因此從養殖水面逃逸到自然江河裡的叉尾鮰大都能存活下來,甚至開始繁衍生息。
因此像珠江裡,如今可能已開始有了叉尾鮰的穩定種群——從這位廣東釣魚人在珠江裡連續釣起兩條成年叉尾鮰開,就可一斑......
——叉尾鮰跟本土的芝麻劍确實有些相似,但因為肉質上的差異,兩者價格相差幾十元。
因此在四川、雲南一些“黑心商家”,會用叉尾鮰冒充芝麻劍,不了解水産知識的朋友很可能會難以區分因而上當。
怎麼辨别叉尾鮰和芝麻劍?經驗豐富的釣魚愛好者,應該還是能輕松區分芝麻劍和叉尾鮰,不過對于普通人來說,叉尾鮰和芝麻劍在體色、體型上的細微差别,可能不太好辨認。
——長江君:其實從“魚須”最好辨認,叉尾鮰嘴角有粗長黑須,而芝麻劍則是一長一短兩對細長魚須,配上其外凸的眼珠,頗有幾分“鼠頭鼠眼”的感覺,并且芝麻劍身上的斑點更為米級.....
當然,叉尾鮰的肉質雖然不如芝麻劍這種“淡水名魚”,但也是非常細嫩鮮美的,且沒什麼細刺,因此也是用來制作烤魚、酸菜魚的上佳選擇。
從這個角度來講,叉尾鮰作為一種外來物種,倒是沒清道夫、鳄雀鳝、羅非魚這些外來物種一樣引來這麼多的罵名.....
蔓延速度迅速
不過,叉尾鮰作為一種“廣溫性魚種”,它能适應的氣溫區間很大,因此随着其養殖産業的發展,叉尾鮰在内陸地區的自然水域蔓延速度很快。
比如今年大洪水過後,湖北、江西、四川的江河裡,都曾出現不少叉尾魚群。
一旦這些養殖逃逸的大量叉尾魚群在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各大江河水系裡存活下來,或許在未來幾年,“野生”叉尾鮰的數量會呈現大幅度增長,其生态影響也不可小觑,畢竟,這也是一種外來物種。
網友們,你們當地出現這種魚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